诸城信息港城市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诸城信息港城市论坛 首页 门户 身边 查看内容

【身边】煎饼老板

2017-7-6 16:22| 发布者: 生活圈| 查看: 271| 评论: 0

摘要:   王增梅是舜王街道李家箭口村的村民,3年前,她和许多农村女人一样,在家照顾孩子、操持家务、下地务农、打零工,偶尔有点空闲找村里的婶子大娘,围绕着柴米油盐说一说家长里短。2013年10月,王增梅学会了摊煎饼 ...

  王增梅是舜王街道李家箭口村的村民,3年前,她和许多农村女人一样,在家照顾孩子、操持家务、下地务农、打零工,偶尔有点空闲找村里的婶子大娘,围绕着柴米油盐说一说家长里短。2013年10月,王增梅学会了摊煎饼,当起了名副其实的“煎饼老板”。

  早上8点30分,笔者见到王增梅时,她正在箭口集上卖煎饼。王增梅家距离箭口集很近,骑电动车大约10分钟。她说,昨晚12点多才完工,今早5:30起来给丈夫和孩子做饭。为了防止昨天晚上新摊得煎饼黏在一起,她又将煎饼重新揭了一遍才吃饭。吃完饭就来赶集了。
  


  王增梅的煎饼每斤卖4元,和市价相同。别看摊小,商品单一,但是顾客还是比较多的。这些顾客里有经常来买煎饼的老主顾,他们走近煎饼摊也不问价格,直接就买。图上的大娘就是王增梅的老主顾,每次赶集都会到她的摊位买煎饼,王增梅一边给她称煎饼一边和她聊家常。这位大娘年轻的时候也摊过煎饼,她说,王增梅摊得煎饼干净又好吃,有她熟悉的“煎饼味”。

  不论是对老顾客还是对新顾客,王增梅都绝不缺斤少两,如果买10元钱的煎饼,她通常会给你称11元钱的,她说,做生意要讲究诚信,人家买你的东西就是信得过你,反正都是自己家的东西,绝对不能让顾客吃亏。
  


  不熟悉的顾客,通常都会先问王增梅几个问题:煎饼多少钱一斤?是自己摊的还是机器做的?好吃吗?对于顾客的提问,王增梅都会一一解答,并拿出煎饼让他们闻味道,看表面的粗糙程度。大多数顾客看完后都会购买。每当这个时候,王增梅都会对顾客说,我的煎饼绝对好吃,尽管放心,吃好再来。图上的这位顾客是第一次在王增梅这里买煎饼,可能是在买煎饼交谈得过程中觉得王增梅是个老实人,就将自己买的菜和煎饼放在王增梅这里让她先照看一下,自己先去办别的事了。王增梅说,自从自己在这里卖煎饼,这样的事就经常发生,有的让自己照看刚买的菜,有的让自己照看车子,认识的不认识的都有。


  没有顾客的时候,王增梅会将煎饼一张张叠起来,这样不仅好看,而且称得时候也好拿。叠煎饼也是有讲究的,要将粗糙的一面叠在外面,这样煎饼不容易黏在一起,顾客也可以判断煎饼是手工摊的,还是机器压的。王增梅说,她的煎饼不怕看。
  
  10点,王增梅的煎饼已经卖掉一半了,她说,并不是每次都卖得好,前两个集正好赶上浇地,农民忙得没有时间蒸馒头,煎饼就卖得好。今天不如前几天卖得快,但就数量来说,还是不错的。


  因为经常赶集,王增梅认识不少人,卖煎饼的时候,她不时地和熟人互相打招呼。


  11点40分,王增梅上小学的儿子雨雨放学来集上找她,王增梅还有一个女儿,正在读初三,快中考了,学习比较紧张,中午都不回家吃饭。每次赶集,儿子雨雨放学都会来找妈妈,等妈妈卖完煎饼一起回家。同村的大叔将刚买的樱桃拿给雨雨吃,王增梅赶紧道谢。
  



  12点30分,王增梅收拾摊子准备回家,被一个大爷给拦住了,大爷是王增梅邻村的人,与王增梅顺路,想搭她的顺风车回家,王增梅停下来,将老人扶上车坐好才继续上路。
  




  回到家的王增梅将车上剩余的煎饼与电子秤等物品搬下车后,就赶紧忙着给儿子做饭,因为时间匆忙,王增梅简单地下了两碗面条就端上了桌,桌子上还摆着早上来不及收拾的早饭。下午1:40分,儿子和小伙伴一起上学去了,王增梅收拾好后就准备休息了,她说,早上起得太早,晚上还要熬夜,中午如果有时间就赶紧休息,不然身体会受不了的。

  下午3点,王增梅准备开工。她首先穿上“工作服”,带上工作帽。她说,穿工作服是为了自己干净,戴帽子是为了防止头发掉进煎饼糊糊里,虽然在家别人看不见,但是吃的东西要讲究卫生。



  摊煎饼最重要的是烫粮食。只有将粮食烫好,煎饼的味道跟口感才能好。今天的粮食是王增梅昨天晚上烫的,烫粮食的水不能烧开,烧到稍微有点烫手的时候就可以将粮食放进去了,一般要烫10个小时。王增梅的煎饼是杂粮煎饼,她一天烫60斤左右的粮食,40斤玉米,10斤小麦,5、6斤大豆,为了卫生,她都会事先用簸箕将粮食播干净,烫完后再用水换洗几遍。播出来的不干净的粮食也会用水洗一遍,等放在地上晒干以后磨碎喂猪。


  洗干净后,将机器调试好,王增梅开始磨粮食。等糊糊出来后,王增梅用手捻出一点试了一下,感觉磨得有点粗,将磨出来的糊糊又重新磨了一遍。

  将粮食磨好,王增梅倒了一半在大瓦盆中,另一半用桶乘着放到装凉水的大盆里,王增梅说,这样是为了防止粮食变质,本来磨出来的糊糊温度就有点高,再加上现在天气热,放久了粮食会发酸。

 

  这是王增梅的“工作台”,用泥做的大转盘,转盘的下面是一个生火的小灶,上面有6个铁鏊子,两个鏊子中间都有一个用来转动的手柄,为了防止烫伤手,手柄上都套着玉米棒。王增梅用玉米骨头和煤点着火,用脚踩着转盘旁边的风箱让火烧的更旺,转动着手柄,将每一个鏊子都烧热后才开始摊煎饼。 
  
  摊煎饼要用专门的工具:筢子。王增梅有三个筢子,形状、大小、重量都不一样,这些筢子都是从村里以前摊煎饼的老人手中要来的,她以前用的是最大的筢子,由于太沉,用时间长了手腕疼,所以现在用的是重量最轻的那个。


  用勺子舀上一勺糊糊放到烧热的鏊子上,用筢子撵着糊糊顺时针转4圈,使糊糊均匀地铺在鏊子上,一个煎饼就形成了,接着将下一个鏊子转到身前,开始摊第二个煎饼。刚开始鏊子上的油太多,糊糊不太黏鏊子,所以每个鏊子上的第一个煎饼都摊得不均匀。
  

  等第六个鏊子也摊上煎饼,最开始摊的第一个煎饼的周边也翘了起来。王增梅说,边上都翘起来就表示煎饼熟了,她将煎饼揭下来,扔进旁边的垃圾桶里。由于鏊子放了一天,表面肯定不干净,所以每个鏊子上的第一个煎饼王增梅都会扔进垃圾桶里,第二个才会放到准备好的篦子上。王增梅家里还养着猪,扔进桶里的煎饼都喂了猪。


  王增梅说,刚开始的时候她不会摊煎饼,自己一边摸索一边干,摊出来的煎饼好多都不像样子,这就便宜了家里的三头母猪,她笑着说,家里的猪可能都吃腻煎饼了。后来,王增梅将自己的母亲接到了家里来,从搭配粮食、烫粮食到摊煎饼,手把手地教自己,再加上到村里会摊煎饼的老人家里请教,她慢慢也就学会了,虽然还是不如母亲摊得好,但也算拿得出手了。

  用小铲子将鏊子上多余的煎饼渣清理干净,将鏊子周边用油布抹一遍,舀上糊糊,转动筢子,一个个圆圆的煎饼出现在了鏊子上,如果鏊子不太热,就踩一踩脚下的风箱加把火,现在王增梅摊起煎饼来游刃有余,不一会篦子上的煎饼就多了起来。
  
  一边摊煎饼,王增梅聊起了自己的创业经历。她说,从小没上过学,结婚后曾经到工厂上过班,穿过肉串,缝过小玩偶,挣钱也不多,也没有时间照顾孩子。有一次赶集,她发现在集上卖煎饼的没有一个是附近的,就萌生了自己卖煎饼的念头。由于以前没摊过煎饼,刚开始丈夫不同意,买机器的时候也不情愿,断断续续好几天才安装好。现在自己干好了,煎饼卖得不错,丈夫也不说什么了,忙的时候还会早起帮自己送煎饼。


  下午5点30分,儿子放学回家,写完作业,跟王增梅商量玩会电脑。王增梅家的电脑刚买没几天,她还不会用。她说,电脑是为女儿买的,女儿上初三,有些题不会做,自己又教不了,所以就买来电脑让她在网上学,希望对女儿的学习有帮助。王增梅自己没上过学,她希望自己的儿女都受到良好的教育。

  简单地和孩子们吃了饭,王增梅又在煎饼鏊子前坐下了。王增梅工作间的灯很低,这样是为了晚上摊煎饼的时候看得更清楚。随着天气渐渐变热, 屋里就像一个蒸笼,在烧得火热的鏊子边干活是件很辛苦的事。现在王增梅都是下午3、4点开工,晚上12点多才结束工作。到了夏天,她都是晚上1、2点开工,因为这段时间比较凉快。

  王增梅摊煎饼已经有半年多了,在附近的村子小有名气,好多人都上门买她的煎饼。她说,过年那一阵特别忙,买煎饼的人特别多,由于自己每天摊得数量有限,所以好多人都得提前预订。 王增梅说,虽然摊煎饼、卖煎饼很累,但是自己为自己干活,心里舒服,干劲十足。每当有人说她摊得煎饼好吃,她就会感到很满足。她正在努力攒钱,希望以后将自己的煎饼生意扩大,让更多的人尝尝她的手艺。
  王增梅是舜王街道李家箭口村的村民,3年前,她和许多农村女人一样,在家照顾孩子、操持家务、下地务农、打零工,偶尔有点空闲找村里的婶子大娘,围绕着柴米油盐说一说家长里短。2013年10月,王增梅学会了摊煎饼,当起了名副其实的“煎饼老板”。

  早上8点30分,笔者见到王增梅时,她正在箭口集上卖煎饼。王增梅家距离箭口集很近,骑电动车大约10分钟。她说,昨晚12点多才完工,今早5:30起来给丈夫和孩子做饭。为了防止昨天晚上新摊得煎饼黏在一起,她又将煎饼重新揭了一遍才吃饭。吃完饭就来赶集了。
  


  王增梅的煎饼每斤卖4元,和市价相同。别看摊小,商品单一,但是顾客还是比较多的。这些顾客里有经常来买煎饼的老主顾,他们走近煎饼摊也不问价格,直接就买。图上的大娘就是王增梅的老主顾,每次赶集都会到她的摊位买煎饼,王增梅一边给她称煎饼一边和她聊家常。这位大娘年轻的时候也摊过煎饼,她说,王增梅摊得煎饼干净又好吃,有她熟悉的“煎饼味”。

  不论是对老顾客还是对新顾客,王增梅都绝不缺斤少两,如果买10元钱的煎饼,她通常会给你称11元钱的,她说,做生意要讲究诚信,人家买你的东西就是信得过你,反正都是自己家的东西,绝对不能让顾客吃亏。
  


  不熟悉的顾客,通常都会先问王增梅几个问题:煎饼多少钱一斤?是自己摊的还是机器做的?好吃吗?对于顾客的提问,王增梅都会一一解答,并拿出煎饼让他们闻味道,看表面的粗糙程度。大多数顾客看完后都会购买。每当这个时候,王增梅都会对顾客说,我的煎饼绝对好吃,尽管放心,吃好再来。图上的这位顾客是第一次在王增梅这里买煎饼,可能是在买煎饼交谈得过程中觉得王增梅是个老实人,就将自己买的菜和煎饼放在王增梅这里让她先照看一下,自己先去办别的事了。王增梅说,自从自己在这里卖煎饼,这样的事就经常发生,有的让自己照看刚买的菜,有的让自己照看车子,认识的不认识的都有。


  没有顾客的时候,王增梅会将煎饼一张张叠起来,这样不仅好看,而且称得时候也好拿。叠煎饼也是有讲究的,要将粗糙的一面叠在外面,这样煎饼不容易黏在一起,顾客也可以判断煎饼是手工摊的,还是机器压的。王增梅说,她的煎饼不怕看。
  
  10点,王增梅的煎饼已经卖掉一半了,她说,并不是每次都卖得好,前两个集正好赶上浇地,农民忙得没有时间蒸馒头,煎饼就卖得好。今天不如前几天卖得快,但就数量来说,还是不错的。


  因为经常赶集,王增梅认识不少人,卖煎饼的时候,她不时地和熟人互相打招呼。


  11点40分,王增梅上小学的儿子雨雨放学来集上找她,王增梅还有一个女儿,正在读初三,快中考了,学习比较紧张,中午都不回家吃饭。每次赶集,儿子雨雨放学都会来找妈妈,等妈妈卖完煎饼一起回家。同村的大叔将刚买的樱桃拿给雨雨吃,王增梅赶紧道谢。
  



  12点30分,王增梅收拾摊子准备回家,被一个大爷给拦住了,大爷是王增梅邻村的人,与王增梅顺路,想搭她的顺风车回家,王增梅停下来,将老人扶上车坐好才继续上路。
  




  回到家的王增梅将车上剩余的煎饼与电子秤等物品搬下车后,就赶紧忙着给儿子做饭,因为时间匆忙,王增梅简单地下了两碗面条就端上了桌,桌子上还摆着早上来不及收拾的早饭。下午1:40分,儿子和小伙伴一起上学去了,王增梅收拾好后就准备休息了,她说,早上起得太早,晚上还要熬夜,中午如果有时间就赶紧休息,不然身体会受不了的。

  下午3点,王增梅准备开工。她首先穿上“工作服”,带上工作帽。她说,穿工作服是为了自己干净,戴帽子是为了防止头发掉进煎饼糊糊里,虽然在家别人看不见,但是吃的东西要讲究卫生。



  摊煎饼最重要的是烫粮食。只有将粮食烫好,煎饼的味道跟口感才能好。今天的粮食是王增梅昨天晚上烫的,烫粮食的水不能烧开,烧到稍微有点烫手的时候就可以将粮食放进去了,一般要烫10个小时。王增梅的煎饼是杂粮煎饼,她一天烫60斤左右的粮食,40斤玉米,10斤小麦,5、6斤大豆,为了卫生,她都会事先用簸箕将粮食播干净,烫完后再用水换洗几遍。播出来的不干净的粮食也会用水洗一遍,等放在地上晒干以后磨碎喂猪。


  洗干净后,将机器调试好,王增梅开始磨粮食。等糊糊出来后,王增梅用手捻出一点试了一下,感觉磨得有点粗,将磨出来的糊糊又重新磨了一遍。

  将粮食磨好,王增梅倒了一半在大瓦盆中,另一半用桶乘着放到装凉水的大盆里,王增梅说,这样是为了防止粮食变质,本来磨出来的糊糊温度就有点高,再加上现在天气热,放久了粮食会发酸。

 

  这是王增梅的“工作台”,用泥做的大转盘,转盘的下面是一个生火的小灶,上面有6个铁鏊子,两个鏊子中间都有一个用来转动的手柄,为了防止烫伤手,手柄上都套着玉米棒。王增梅用玉米骨头和煤点着火,用脚踩着转盘旁边的风箱让火烧的更旺,转动着手柄,将每一个鏊子都烧热后才开始摊煎饼。 
  
  摊煎饼要用专门的工具:筢子。王增梅有三个筢子,形状、大小、重量都不一样,这些筢子都是从村里以前摊煎饼的老人手中要来的,她以前用的是最大的筢子,由于太沉,用时间长了手腕疼,所以现在用的是重量最轻的那个。


  用勺子舀上一勺糊糊放到烧热的鏊子上,用筢子撵着糊糊顺时针转4圈,使糊糊均匀地铺在鏊子上,一个煎饼就形成了,接着将下一个鏊子转到身前,开始摊第二个煎饼。刚开始鏊子上的油太多,糊糊不太黏鏊子,所以每个鏊子上的第一个煎饼都摊得不均匀。
  

  等第六个鏊子也摊上煎饼,最开始摊的第一个煎饼的周边也翘了起来。王增梅说,边上都翘起来就表示煎饼熟了,她将煎饼揭下来,扔进旁边的垃圾桶里。由于鏊子放了一天,表面肯定不干净,所以每个鏊子上的第一个煎饼王增梅都会扔进垃圾桶里,第二个才会放到准备好的篦子上。王增梅家里还养着猪,扔进桶里的煎饼都喂了猪。


  王增梅说,刚开始的时候她不会摊煎饼,自己一边摸索一边干,摊出来的煎饼好多都不像样子,这就便宜了家里的三头母猪,她笑着说,家里的猪可能都吃腻煎饼了。后来,王增梅将自己的母亲接到了家里来,从搭配粮食、烫粮食到摊煎饼,手把手地教自己,再加上到村里会摊煎饼的老人家里请教,她慢慢也就学会了,虽然还是不如母亲摊得好,但也算拿得出手了。

  用小铲子将鏊子上多余的煎饼渣清理干净,将鏊子周边用油布抹一遍,舀上糊糊,转动筢子,一个个圆圆的煎饼出现在了鏊子上,如果鏊子不太热,就踩一踩脚下的风箱加把火,现在王增梅摊起煎饼来游刃有余,不一会篦子上的煎饼就多了起来。
  
  一边摊煎饼,王增梅聊起了自己的创业经历。她说,从小没上过学,结婚后曾经到工厂上过班,穿过肉串,缝过小玩偶,挣钱也不多,也没有时间照顾孩子。有一次赶集,她发现在集上卖煎饼的没有一个是附近的,就萌生了自己卖煎饼的念头。由于以前没摊过煎饼,刚开始丈夫不同意,买机器的时候也不情愿,断断续续好几天才安装好。现在自己干好了,煎饼卖得不错,丈夫也不说什么了,忙的时候还会早起帮自己送煎饼。


  下午5点30分,儿子放学回家,写完作业,跟王增梅商量玩会电脑。王增梅家的电脑刚买没几天,她还不会用。她说,电脑是为女儿买的,女儿上初三,有些题不会做,自己又教不了,所以就买来电脑让她在网上学,希望对女儿的学习有帮助。王增梅自己没上过学,她希望自己的儿女都受到良好的教育。

  简单地和孩子们吃了饭,王增梅又在煎饼鏊子前坐下了。王增梅工作间的灯很低,这样是为了晚上摊煎饼的时候看得更清楚。随着天气渐渐变热, 屋里就像一个蒸笼,在烧得火热的鏊子边干活是件很辛苦的事。现在王增梅都是下午3、4点开工,晚上12点多才结束工作。到了夏天,她都是晚上1、2点开工,因为这段时间比较凉快。

  王增梅摊煎饼已经有半年多了,在附近的村子小有名气,好多人都上门买她的煎饼。她说,过年那一阵特别忙,买煎饼的人特别多,由于自己每天摊得数量有限,所以好多人都得提前预订。 王增梅说,虽然摊煎饼、卖煎饼很累,但是自己为自己干活,心里舒服,干劲十足。每当有人说她摊得煎饼好吃,她就会感到很满足。她正在努力攒钱,希望以后将自己的煎饼生意扩大,让更多的人尝尝她的手艺。
关于本站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诚聘英才 免责声明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05 诸城信息港 版权所有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鲁B2-20051026号 | 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2015127号-7 | 电子公告许可:电信业务审批[2008]字第262号函
投稿信箱:webmaster@zcinfo.net   总机:0536-6017778    新闻、业务热线:0536-2165588   法律顾问:山东东武律师事务所 刘清波、秦丽律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