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里学生上学,家长陪读的风气日盛。小学、初中的相对少些,高中就多了。四处高中,一中尤甚。
女儿从小吃饭挑食,在一中上了一年半学,吃的饭菜就是馒头、米饭、炒鸡背、炒土豆丝、豆腐皮,再就是超市里买的大碗面了。每次休息回家有意无意地说的就是吃饭愁。 后来又说班里张三通校了,李四通校了。于是我也到学校西边的涓水家园租了房子,成了陪读大军中的一员。
陪读的日子是辛苦的。陪读者见面经常说的话是:“还有一年就熬出来了”,“还得熬两年啊”,“还得熬三年啊”,一个“熬”字道出了多数陪读者的感受。
住校生早上5:45到教室上早读, 通校生去不去自愿。 那些喜欢学习要求上进的学生是不舍得不去上早读的。有些要在家里吃了饭再去上早读,家长五点来钟就得起床, 做好饭,叫孩子起床,快速洗刷,吃饭上学。家长离上班时间还早,便把中午要做的菜先准备好。中午饭最紧张,孩子11:40放学,12点就到家了,一进门就喊“饿死了”,如果不能让孩子到家就能吃上可口的饭菜,当家长的是会内疚的。晚上孩子在学校吃饭。晚自习上到9:50,回到家就10点多了,洗洗刷刷,吃点水果或者喝包奶,有时再吃上一顿饭,就得十点半多了。再学习一会儿,往往就得十一点半了。 跟孩子一起睡去。那时睡觉特容易,头挨着枕头,一会儿就入了梦乡。每天最强烈的感觉就是睡不醒,有时早上孩子上学后,离上班时间还早就再调上闹铃睡个回笼觉。
像我,离单位十五六里路,每天两个来回。不冷不热的日子骑车还行,严寒天就冻得手脚疼,下午不到下班时间天就黑了,路上车辆拥挤,骑车也很不安全。幸运的是乘公交车很方便,安全又免受风雪之苦。但等车也是件苦差事,就那么孤零零的一块站牌,无遮无拦。冰天雪地时,北风怒吼时,穿着棉衣棉鞋还是冻得脚疼脸疼。炎炎烈日下,浑身烤得像要被熔化了,也得站在那里等。路边有低矮的绿化树,但也不敢钻进去躲避烈日,怕公交车一闪而过,一旦错过,可就惨了,在城外的这些路上要搭出租车只能碰运气了。乘车久了,熟悉了发车时间,提前几分钟去等就可以了,在没有司机歇班的情况下,每班车的发车时间是固定的,但遇有歇班的,有一个点便是空档了,即使空点车的上一班会拖后几分钟,下一班会提前几分钟,如果等在空档里也要等至少二十来分钟。这是在公交车间隔十五分钟的情况下。有很长一段时间,只有六辆公交车,平均间隔二十分钟一班,若有空班的,有时要等四十分钟。那种焦急难耐的滋味不是常等车的人是体会不到的。
陪读,就像成了孩子的影子,被捆绑住了一样。只要孩子不休息,每天中午要回家吃饭,我每天中午就得回家,从不在外吃饭,更不用说外出游玩了。
来陪读的原因有多种,但宗旨是一致的——让孩子吃得好,休息得好,精力充沛地学习。陪读者有的是不上班的,全心全意陪孩子;有的是边上班边来照顾孩子的,有许多是爷爷奶奶来陪读。我碰到以前的同事,他早已退休了。儿子儿媳在城里上班,孙子考上一中后,他便跟老伴来涓水租了房子,跟孙子住。有一天闲聊起来,他说不觉得累,孙子只中午在家吃饭,早晚都在学校吃,他跟老伴每天就是买菜做饭洗衣服收拾卫生,早晚出去锻炼身体。孙子学习很用功,除了休息日看会儿电视,其它时间都不看,成绩一直在班里遥遥领先,是学校虚拟清华北大班的成员。
很多孩子在家长照顾下,能全力以赴地投入学习,顺顺当当地完成学业,这样陪读者苦点累点也心甘情愿。但有些孩子也不尽人意。
那同事说他的对门也是来陪读的,五十来岁的妇女,经常到他家找老伴聊天,相处得很熟了。她本在城里做点小买卖,儿子上高二时经常说学习不跟趟,不想上了,每次都是她打着骂着的才返校。到了高二下学期时,儿子说不上了,说了一大堆理由:饭菜不好,打饭要等好长时间,回到宿舍上厕所都得等,晚上睡觉前有的同学吃东西,有的小声说话,有的学习,很晚才能睡着。尤其是学习也不好,上也白上,连个普本也考不上。儿子在初中时学习还是不错的,怎么上了高中就不好了呢?她知道儿子说那些理由只是不想上学的借口,大多数学生不都是住校吗?她和老公都连初中还没毕业,对儿子的期望很大,希望家里也能出个大学生。她常去开家长会知道现在考个大学不是多么难的事,她也知道很多家长去学校附近租房子陪孩子上学。她不想儿子放弃学业,便也来陪读了。吃得好了,住得舒服了,儿子很高兴。过了些日子,儿子说来回步行走太浪费时间,家里有辆旧自行车,儿子说骑那样的车子太丢人了。于是给买了辆电动车。通校后儿子也是早起去上早读,后来学校里有段时间不上早读了,学生起床后先上操再吃饭,吃了饭再上一段小自习,然后正式上课。这样儿子也不用早起床了。后来到了高三,学生都上早读了,儿子也不去上。她天天唠叨,儿子就说睡不醒,去了也是趴着睡觉。有一天她在儿子的被褥底下找到一个手机,儿子说是借同学的,她让儿子还给同学,却一直没见还。后来下了晚自习,儿子竟然去上网巴,有时夜里一两点才回来,周末休息的时候都玩通宵。那女人每次都气得像疯子一样,儿子照样我行我素。有一回儿子又去了网巴,她从里面反锁了门,结果儿子两天两夜都是在网巴度过的,却跟老师请假说病了。后来女人说看来这孩子也不是有出息的料,能考上什么就上什么吧。女人每次到他家都发泄似地数落一顿,常常说着说着眼泪就下来了。那女人也真的不容易,整天不闲着,白天到服装厂领了活拿回家干,晚上就到大门口的餐馆打工,儿子又那样不省心。
经常乘公交车,有几个在城里上班来陪读的便相识了,共同的话题便是孩子。有的夸耀,有的烦恼。有个老师的孩子,一直是出类拔萃的,刚升了高三,暑假里将赴台湾参加大学生辩论赛,这很令人羡慕。有一个女的家在城里,在黄金地段开着旺铺,生意很红火,在车上她的业务电话频繁不断。她跟婆婆每人一天轮流来给孩子做饭,有时她会在城里把费时的饭菜做好用盆盆罐罐盛着带了来。她孩子才上高二,她说还得跑两年,想想就愁。有一天她说接到孩子班主任的电话,孩子在班上玩手机,按规定回家反省一周。她当时就懵了,孩子的手机平时由她保管着,只在休息日或假期里才让孩子用,他哪里来的手机呢?再三追问儿子才说是用平日攒的钱买的。她还推想到孩子在班上都玩,在家里肯定也玩了,孩子睡觉时有插门的习惯,一个人还不知玩到什么时候呢,怪不得常看见孩子无精打采地一副睡不醒的样子,原来还以为是学习累的,看来是玩手机影响了睡眠。她因为生气说得比较快,满脸溅朱。
原以为陪读是有钱人和有闲人的事,现在才知陪读的家长各有苦衷。陪读是有人欢喜有人忧,劳身是小事,劳心可就不容易了。多数孩子都是安安心心地上学,家长称心如意,而有些不懂事的孩子,尤其厌学的孩子,就让陪读者大大地费心伤脑筋了,每一天甚至每分每秒都是一种煎熬了。
早在四五月份,孩子还没中考,好多家长便来打听着租房了,他们是要陪读三年了。有个司机在深圳开过多年的公交车,他说那里的很多学生都是搭公交上学,回来后发现本地陪读的多,家长接送孩子的多,诸城人最重视孩子的学习了。
关于陪读,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山东电视台的“家长课堂”栏目曾以“陪读何时休”为题展开过讨论,陪读者大致都说:孩子真正需要我们的也就那么几年,等孩子上了大学,想照顾也照顾不上了。就这么一个孩子,能为孩子尽多大能力就尽多大能力吧,至于孩子是不是成才,那就要看他们自己了。陪读,可以说是家长一厢情愿的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