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曝湖北麻城3000多学生开学自带课桌已经是去年的事了,当年围观我也曾如吴兄心有触动想写篇文字,但终因种种原因蹉跎了。这次在坛子里见到吴兄《课桌》一文,不禁心有戚戚焉,浏览文字的当时,我的直觉就告诉我吴兄在这篇文字里会拿课桌说事儿。
《课桌》全文1300多字,不长,但以我这水平来看,该说的全说了,而且很精彩,当然,不需要交待的也说了一些,但这只是为了证明吴兄著作文字游刃有余,给他三分钟去打酱油,他不但来回小跑打了酱油回来,还半道打了个拐去坡里扒了几个地瓜回来。言归正传哈,《课桌》从湖北麻城事件引出著文缘由,由自己“在上学的十几年中,我统共用过三种桌凳,都是学校提供的,并没用得着自带”起兴,此后展开,分段分层把自己用过的三种桌凳向读者细细讲来。棺材板子课桌,尽管都是上好的柏木,但总让人心里感觉很不那个,再说热天午睡,上面板上的同学(当是棺材板)睡不老实翻身落马连人带板扣到下面板上同学的身上,让人读来不由联想到“诈尸”一词,反正是印象挺深刻的。第二种是条桌条凳,黑面儿,黄腿儿,不但两人共用桌,连凳子都是两人共坐一条的,估计当年《同桌的你》讲的就是那个时代吧。与这个时代背景联系最密切的就是课桌文学和男女同学划界吧,起了领土纠纷协商不下来,战争是政治的延续,于是你推我肩膀,我抓你辫子,然后是脸色难看的老师或揎拳掳(此处是不是“撸”?)袖的学兄学姐……当时想想很气愤,毕业后同学见面讲讲很温馨,现在写下来被自家儿女看到会很脸红。至于第三种,也许是吴兄觉得乏善可陈了吧,但我觉得应该也是很有故事可讲的吧,我个人认为(仅供商榷)这是《课桌》的硬伤,第一种桌凳讲的最精彩,甚至能让人隐约看到作者眉飞色舞全神投入的表情,第二种桌凳写起来就有些落套了,如果加进点儿男生女生由划界打架而生情愫反而成了感情基础长大后男生把女生打成了自家婆娘两人此后一张餐桌一个被窝接着幸福快乐地打下去,也许会更吸引人一些,我会更爱看,当然,个人意见,仅供参考。第三种直接就玩大撒把了,你不卖力,我也省省心。 《课桌》的文眼,是“我一面庆幸自己上学省却周折,一面感叹社会进步的反复回环”,点睛之笔,不罗索不费话,不由感慨吴兄写起字来,也像菜市场买菜给摊主点钱一样简省,能不花的坚决不花,能少花坚决少花。我从见到文字的第一眼起就觉得吴兄会拿课桌说事儿,果然在这里,找到了! 毛主席在看过小说《海瑞罢官》后说,“利用小说反党,是一大发明。”他老人家的这句话说对了一半,前半句是对的,他是聪明人,看透了作者把他比作万历皇帝以及诸多藏在文字背后影射时弊的东西,但后半句是错的,因为这不是吴晗的发明,最有直接关联的例子还是那个万历皇帝,在他当政的那些年,《西游记》是禁书。禁的主要缘由是万历皇帝后半生沉溺修道炼丹痴迷于给上天写青辞几个几任首辅大臣都是此道文字的高手,而《西游记》中车迟国一回,那个荒唐国主一样爱好道学,一样拜了虎力鹿力羊力三位道学大仙当国师。万历也是聪明人,除了张居正时他还小无力反抗之外(后来也搞了清算),高拱申行时等当时一批绝顶高手都无法糊弄他,别说那么一个写小说的了。我们祖上一位一门儿心思专写群众喜闻乐见剧本(只记得《锁麟囊》)以致家里穷得揭不开锅的穷秀才李十三,在当时以及深远的未来很有些名气。剧团看他可怜,把给剧本的稿酬变成了谷子,他一边推磨一边咦呀吟唱创作。一天庄里人闯进他家告诉他一个噩耗,说万历皇帝见了他剧本,说从剧本中看到了反皇帝的内容,已经派下锦衣卫来索拿他,让李十三赶紧跑路。话说这么个没见过世面手无缚鸡之力的羼弱秀才,又惊又怕还有那么一丝深深的恨意,结果跑到半路上就吐血而亡了。 从《课桌》一文,我看出了吴兄的欲言又止,有时候爱写点儿的我们很尴尬:懂行的人当领导,因为懂,我们那点儿小动作逃不过他的法眼,蔡明的话说“都是千年的狐狸你跟我讲什么聊斋啊”;不懂行的人当领导,因为不懂,反而很容易满心狐疑,诸葛亮的话说“脑后有反骨”,怎么样就能不受怀疑了——不长脑子,因为只有不长脑子,反骨才会无处附着。扯远了。 有人曾问我,自己写东西是因为什么,我答说读书为文是为陶冶情操、愉悦心情,通俗一点儿说是为了“找乐儿”。文字搭台,友情唱戏,是件雅事,也是件乐事儿。从侧面隐约打听到吴心柳兄参加了最近一次的怀旧征文并拿了个一等奖,我觉得能与这样的人唱和为伍,是件体面事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