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个对历史豪不感冒的人来说,枯燥乏味的历史基本与我无缘。当打算读《明朝那些事儿》那会,还是冲着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书籍销售量排进前二十名的辉煌业绩去的,这在信息极为发达的现代社会是非常不易的,貌似现在的销售量已经到了500万册,不得不说,当年明月这是要逆天啊!当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打开这本堪与二月河大叔比肩的作品时,我已经做好了放下手头所有书一心一意扑在此书上的准备。
在中国,正版的销售量总是难以尽如人意。其实这样的现象在中国并不奇怪,因为在中国这样一个庞大的盗版山寨市场背景下,正品行货的生存空间往往被挤压到赔本亏损的尴尬境地,而对于信息社会极其发达的当下,一本实体书的价值早已不在是人们果腹的精神食粮,更多时候则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奢侈品,当你要为用好几十块钱到新华书店买一本正版书心疼不已时,电子书的价值就理所当然的凸显出来。性价比的绝对优势,还有携带方便、观看方便,加上电子产品的普及让电子书不再是被束之高阁的高端数字产品。随着电子产品的大众化、普遍化,用电子产品来观看书籍这种方式让大部分人都欣然接受,既节省了成本开支、又提高了文化底蕴,何乐而不为?
怀着对实体书无比的崇敬,当在新华书店的书架前看到标价时的感叹声又一次打断别人的思绪时,我就对这种成本高昂的奢侈品敬而远之。书没错,错的是这个时代再也不是那个联系靠写信、出门靠走路的旧社会。在这样的一个社会大背景下,能够在多若牛毛中的作家中脱颖而出,造就如此销售量,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但奇迹是对于当今社会而言的,以此书的实力、作者的文化底蕴,这样的大红大紫也无可厚非。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五千年来生生不息,或经历沧桑巨变、或遭受列强侵略,然而时光流转,岁月蹉跎,却依然屹立在神秘东方的彼岸之巅。不得不承认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民族劣根性的民族,当年明月写《明朝那些事儿》的时候是二十几岁,到出版发行还是二十几岁,期间有过太多的质疑声。这对于一个讲究资历排场的中国来说是违背常理的。讲究资质并没有错,但当资质成了道德的打人大棒时,就显得那般的无稽。
《明朝那些事儿》是迄今为止第一部用白话文正解历史的小说,或者不能称之为小说,因为《明朝那些事儿》都是尊重正史而撰的。我相信很多人都看过这本书,而且不止看了一遍。我最近才有闲情翻开此书,经常将自己融入到书中的角色中,感受书中的悲欢离合、沧桑变化。《明朝那些事儿》讲述了自元末明初至清初明末期间数百年的沧桑变化,让我们用一种幽默轻松的角度来看待历史的残酷无情,让本来枯燥乏味的历史变得生动、让刻板的历史人物风趣幽默、让我们在现实的现代主义背景下品读了解明史。
我想,这就是那个有点胖的80后作家用自己极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创作的作品,说实话,像这样的作品,在今天,已经很难见到了。我把此书读了大概有5.6遍,每次读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我欣赏作者,一个80后的公务员用自己的闲暇时间创作;我欣赏此书,一本写法老道、手法新颖、颠覆历史传统的好书。
每一次读完都觉得受益匪浅,不禁为历史的残酷感到悲凉、书中的很多观点都十分深刻,包括对为人处世也有很多的独到之处。我想,所谓的良师益友,莫过于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