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像一片布景
无意中,看到一副补锅的图片,图片中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安静地坐在那里很专心地补锅。他的四周围满了看热闹的年轻人,年轻人像看西洋景一样,带着好奇和疑问: 幺,这就是传说的补锅? 现在还有补锅的,稀奇! 在年轻人的惊愕和疑问中,走来一个风度极佳的中年人,他虔诚地蹲下来,慢慢地靠近老人,他用自己温暖的双手摩挲着老人放在膝盖上的大锅,他的眼睛里闪动着泪花,说,好久没见到补锅的了,多么熟悉的画面呀!以后这些老事情,就没人知道了。 就是中年人这句“以后这些老事情,就没人知道了”,促发了我写《老家那些老事情》的决心。起笔,源于一种对生命的感动,一种对岁月的追念! 老事情,是一种老时光的见证,是一种时代的烙印,是一种历史的呼唤。还未动笔,儿时的童真童趣,就像一把长镜头,忽地就把我拉回了三十多年前的老岁月里,其时,自己像带着一种责任,至于一种什么样的责任,自己也很模糊,就是觉得把这些老事情整理下来,让比自己年龄大的人和与自己同龄的人读了,会对逝去的岁月获得一种生命的感悟;而比自己年龄小的,却会了解自己的老家曾经历经过贫穷和对贫穷进行过不屈的搏斗;最重要的是可以让孩童知道自己的父辈在艰难的岁月里,同样以最乐观的方式,品味着生活的酸甜苦辣。 只悄悄地藏起心中的感动,老家那些老事情,就像一片布景,高高地悬挂于我的心田上,在我记忆的闸门上来回晃动,我也在这片布景中来回走动,时而是一个扎着羊角辫的踢髦儿的小姑娘;时而是一个留着鼻涕儿打茧儿的小男孩;时而是一个哼着情歌纳鞋垫的识字班;时而是一个围着肩垫推小车的棒小伙儿;时而是一个抽着老旱烟肩背粪篮的老汉儿;时而是一个双手掐腰骂大街的辣婆娘。点点滴滴涌上心头,越是挖掘下去,越是爱上了老家的一草一木。每一个老物件都是一个老故事,每一件老游戏,都带着我童年的痕迹,在这些痕迹里,可以触摸到我儿时伙伴们的朴实和可爱,触摸到老家的丝丝缕缕。 追寻下去,就不是单纯的记叙了,而是变成了一种精神的探取,一种对老家民俗文化热情洋溢的挚爱和近距离的抚摸。记忆,就是一种文化,一种朴实无华的文化,把这种文化流畅地记录下来,是一个远离故乡却把心搁置在故土上的游子的责任,至此,我也找到了写老家这些老事情的动力。 对于一些流失的老事情,因事隔三十多年,其中的构造、用途和情趣,我已混淆不清,尽管我搜集了大量的资料也查访了很多的老人,也是七零八落,也因为没写过这种题材的文字,加上行文的仓促,就写得琐屑也直白,缺少了精美和细腻,读之无味也读之无趣,对一个喜好文字也敬重文字的人来说,是很彷徨的。本来计划写100个章节,写到80个,就感到精疲力竭了。所以《老家》写得粗糙拙劣,还请读者原谅。果子不管结的干瘪还是丰硕,只要努力地开花结果,就是盈满。人生不过是个过程,如同我们的生命,就是个行走的过程。文学,也是个写作的过程。 读者是神,作者才是神的膜拜者。作品只有走进读者的生活中,触动起读者灵魂的一丝颤音,作品才会释放其光华。当夜深人静,作者伏案桌头,冥思苦想时,她才有力量把生活解剖和支离,只有得到了读者的认可,得到了读者的肯定,得到了读者的共鸣,作品才算取得了成功。 只所以取名《老家》,也是源于作者对老家的一片厚爱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