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祭舜大典,潍坊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于2007年公布。 一、历史渊源与沿革 舜,原始社会末期的部落联盟首领,传说为上古“三皇五帝”之一,生卒年大约在4000年前。 相传,诸城的祭舜活动源于秦朝。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曾三次东巡琅琊台(今属山东胶南市,原属诸城),路经诸城时,每次都要去诸冯村祭拜舜帝。第三次来诸城祭拜舜帝时,秦始皇令各路工匠运石拉砖,挖沟平地,在历山脚下盖起三间坐北朝南的草屋。秦始皇听说舜帝用潍河边上的泥土烧制黑陶,就命艺人挖土、和泥、建窑,塑了一尊舜帝像摆放中央,即第一个舜帝像。因舜生于古历的六月十一日,秦始皇便下令这天为祭舜日。据诸冯村的老者回忆说:“这是在诸冯村建的第一座舜帝庙,也是本村传下来祭舜最早的传说。” 北宋熙宁七年(1074),苏轼知密州,闻知舜生于诸城的诸冯村,便欣然前往。又听说当年秦始皇曾三次祭拜过舜帝,便于熙宁八年(1075)农历六月十一日这天,来诸冯组织举行了规模较大的祭舜大典。苏轼怀着对舜帝的崇敬,拿出自己的俸禄,派人买鱼割肉,摆供祭典。除州内大小官员外,当地千余名百姓也自愿参加了祭典活动。 据2006年在诸冯村挖掘出的一块残碑记载:明朝中叶,以诸城北乡徐家河岔村徐森为首的附近十几个村,选出近300家出资修缮舜庙,并代表诸城北乡百姓,于六月十一日这天,抬着整猪、整羊、鱼、面食、水果等祭品,到舜庙举行祭舜大典。大典持续三日,参加祭拜的人不计其数。 1937年,时任山东省政府主席的韩复榘又一次修葺舜庙并举行祭舜大典。此后祭典活动一直延续到20世纪40年代。后来由于战乱和政治原因,六月十一日的大型祭舜活动,特别是官方参与的祭舜活动被迫停止。祭舜活动改为民间自发,主要是诸冯村的村民和周边几个村的少数人。他们每年的正月初一至初三,自愿到舜庙烧香叩头。 二、舜与诸城 诸城人祭舜活动始于两千多年前的秦朝。为何将舜帝作为圣祖祭拜?因为舜是远古社会人类明德的集大成者,更因为舜生于诸城。诸城北郊有个诸冯村,有舜井,有历山,更有舜庙。诸城名称的由来亦源于此。这里流传着许多舜的传说,代代口耳相传。关于舜生于诸城,古今历史名人多有著述。 《孟子·离娄篇下》载:“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之人也。”前明《职方地图》载:“诸城——舜生地。”清乾隆《诸城县志·古迹考》载:“县人物以舜为冠,古迹以诸冯为首。”范文澜《中国通史》载:“舜生于诸冯(音平ping,今山东省诸城),卒于鸣条,东夷之人也。”郭沫若《中国史稿》载:“舜生于诸冯(今山东诸城),卒于鸣条(今河南封丘东)”。关于诸城的诸冯村,经查多家地图,并未查到有第二个诸冯村,舜出生地诸城无疑。 三、舜帝事略 舜的父亲叫瞽叟,是一个瞎子。舜出生不久,生母病死,父亲又娶后母,生了弟弟象和妹妹果攵 (ke颗)首。父亲瞽叟盲于目而昧于心,宠爱后妻和儿女,不喜欢舜;后母心胸狭隘,泼辣凶悍;其弟象粗野凶横。他们联合一起,经常虐待舜。为了让象一人继承家产,三人竟串通起来,要谋杀舜。但舜每次都能化险为夷。尽管这样,舜并不记仇,仍然尽心孝敬父母,爱护弟、妹。后来,舜被列入“二十四孝”之首。 舜成年后,独自来到历山脚下搭了间草屋,开荒种地,自食其力。他心地善良,助人为乐,人们都愿意和他为邻,历山脚下不久便迁来了很多居住者。这时尧王年事已高,让四方部落首领推荐接班人,他们都知道舜的美德,将舜推荐给尧。尧又亲自对舜进行了考验。一是他将两个女儿嫁给舜做妻子,让她俩观察舜治家理事的才德;又派他的九个儿子和舜相处,让他们观察舜处理对外关系的能力和是否具备使民族和乐兴旺的德行和才干。同时,尧还送给舜粮仓、牛羊,看舜是否爱财贪财。二是让舜独自穿越一座雷雨交加的大山林,考验他的胆识。舜冒着大雨,虽然分不清方向,但他凭着勇敢和智慧,终于走出了森林。三是尧先试舜以司徒之职,看舜有没有野心,能否胜任。舜高兴地接受任命,辛勤工作,成绩显著。经过三次考验,尧非常满意,对舜委以重任。舜更加勤奋,他竭诚地参政议政,和百官和睦相处。他关心百姓疾苦,积极发展农业,诸侯、群臣朝拜者,络绎不绝。于是,尧把帝位禅让给了舜。 舜接位后,让八元管土地,八恺管教化,契管民事,伯夷管礼仪,后稷管农稼,皋陶作刑,完善了社会管理制度。他到老年,又和尧一样,把帝位禅让给了禹。舜是一个政治上“公天下”的倡导者和执行者。他施仁政,宽五刑,废除上古传下的刺面、割鼻、剁脚、阉雄、处死五刑,用流放取代。他依法治政,促成中华民族大统一。他品德高尚,身体力行。他是民族和睦的执行先哲。他勇于发明,善于革新。他让人离水居住,教人制陶,教人犁田。司马迁在《史记》中说:“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舜之德可谓至矣。”将天下明德“始”、“至”皆归于舜。诸城人几千年祭舜皆源于此。 四、舜庙修建记事 诸城第一座舜庙始建于秦代。据传,楚汉相争时,此庙毁于“潍水之战”中。 1074年,苏轼知密州,重修舜帝庙。 明朝中叶,诸城北乡村民主动集资出力建庙,舜庙迁至潍河边。大庙正殿3间,长约10米,宽约9米,高约7米,坐落在有7层台阶的高地上,略呈正方形。舜的塑像位于大殿正中,左右分别是皋陶、契和伯夷、后稷的塑像。 明清以来,对大舜庙进行过多次维修,最后一次维修是1937年春天。山东省政府主席韩复榘及省委员孙月宣拨款对舜庙修葺,并赠匾一块,上书“允执厥中”四个大字。1974年,诸城一带爆发洪水,因诸冯坐落在潍河岸边,地形低矮,村址被迫西移至历山南侧,不久舜庙被毁。 2004年,诸城市委、市政府决定兴建“大舜苑”,重建大舜庙,责成诸城经济开发区承办。目前,新修成的舜庙占地6.2亩。 五、重要价值 舜是我国上古时期的一位圣帝,以贤德孝行著称,是上古“五帝”之一,被后人尊为“道德始祖”、“百孝之首”、“文明之元”。由舜帝而滋生的舜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文化的肇始和根源。以祭舜大典为重要方式之一,深入挖掘和研究大舜文化,对于探寻中华文明之源,传承道德文明,弘扬民族精神,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本文由诸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公室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