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有春夏秋冬,人有生老病死。生孩子,添家口,不但是一种生命繁育后代的自然现象,而且也是人类社会衍续的必然要求。人们重视生存发展的每个环节,尤为重视一个新生命的降临。为了迎接新生命的诞生,几千年来,人们在生育繁衍方面创造了形形色色的民俗规范和仪式。在诸城,与生育有关的民间习俗也颇为丰富。
临盆 过去民间大多在家临盆(分娩),由“老娘婆”(接生婆)到家接生。产妇一喊肚子痛,全家人就忙活开了。除了赶快派人套车搬接生婆外,家里人也不能闲着,首先要把炕席的一边揭起来,取“揭席”的谐音———接(揭)喜(席),寓意“接喜”,就是迎接婴儿出世。其次要在土炕上撒一层沙土,“沙土”代表地仙,寓意婴儿一出生就“落地生根”。其实主要是沙土干燥,吸水性强,可以避免产妇把血流在炕上。然后再铺一层干草(谷秸),谷为五谷之首,代表五谷神,说是孩子一生下来就吃,饿不着。干草上面铺草纸,让产妇躺在上面生孩子。接生婆进家后,还有一阵子忙活,揭开柜子,拉开抽屉,寓意帮助孕妇开骨盆,说是“早开口,好生养”。这时男人都要离开产房,不但是忌讳男性在场不方便,而且取“男”的谐音(难),说是男人在产房容易难产。接生时,需叱退杂人,同时要打开所有房门、橱门的锁,此寓“松关”,寓意婴儿降生顺利。由于没有助产技术及设备,如遇难产,唯有烧香磕头,祈愿母子平安。
喝定心汤 “孩的生日,娘的苦日”,即使在医学发达的今天,生孩子对妇女来说,也是人生的一个大关口。经历了分娩那痛彻心肺的折磨,也就仿佛到鬼门关走了一遭。所以生完孩子后,先要给产妇喝“定心汤”,一来压惊,二来补充体力。所谓的“定心汤”,就是把小米、鸡蛋(不剥皮的生鸡蛋)一起煮,煮熟后用大碗喝,碗越大越好。古代重男轻女,加上经济条件差,生男孩一般煮2个鸡蛋,生女孩只煮1个鸡蛋。
起草铺 所谓“起草铺”,实际上就是将铺在炕上的干草和在下面的风沙土清扫出去,新铺席。此后,让产妇躺在炕上休息。土和草、纸倒进茅什坑(粪坑)里。
坐月子 产妇生下孩子后,只要母子(女)平安,就皆大欢喜。接下来就要安安稳稳的“坐月子”了。所谓“坐月子”,就是产妇一个月之内不得出家门,不能轻易下地走动,不准干活,只坐在或躺在炕上休息。坐月子期间主要是照顾好产妇与婴儿的身体,怕闹出月子病来。产妇的主食一般是小米粥、鸡蛋、红糖。为给产妇增加营养,家人还会准备鸡、鱼、肉、骨头汤等营养食品,以使产妇身体尽快恢复。
洗三、送喜、分喜钱、叨鼻梁、下奶都是产后第三天需要办的事。
洗三 何谓“洗三”?即倒一盆开水,放上少许食盐和五谷,用一块细软棉布或新棉花球沾水给婴儿擦洗。先洗脑门和双眼,叫做“开天目点龙眼”;再洗鼻子和嘴巴,叫做“二点龙鼻开龙口”;然后从头部洗到足部,叫做“三洗全身去污秽”。
送喜 孩子出生三日后,要向产妇的娘家报喜。一般由小孩的爷爷或爸爸充当报喜人。报喜时带19个一斤多重的大饽饽,中间点红点,里面包上栗子和枣。产妇娘家收下后要送给女方亲朋好友,告知喜讯。回礼一般是19个鸡蛋或更多,但尾数必须是9。这天中午,主家要给自己未出五服的本家报喜,就是送一碗煮熟的喜面条,面条多用手擀的宽面,上面放两个红鸡蛋。同时宴请亲朋好友,俗称“喝喜酒”。
分喜钱 生孩子是“添丁进口”的喜事,生男孩谓之“大喜”,生女孩谓之“小喜”。以前人们迷信,总以为大人、孩子平安,离不开神灵的保佑,所以婴儿出生后的第三天中午要给各路神灵分喜钱。在家里分给灶王爷爷、炕神奶奶、宅神、青龙(水龙头处)、白虎(院子里的石磨或大石头)、宝神(猪圈边)、屋祚(羊沟口)、淘气(看孩子的神)各一份,每份喜钱里须夹一张红纸。有些讲究的人家每份指定的喜钱都在指定的地点烧(如分给宝神的,就要在猪圈边烧),丝毫不错;也有些人家是在一个地方烧多份,只要分发喜钱时说清楚给谁的就行,所谓“心到神知”。分完喜钱后,在产妇窗外供一碗喜面条给“淘气”,老人们相信刚出生的小孩还属“淘气”管,若招惹了他,小孩就会哭闹不止。所以主家会虔诚地祈求“淘气”看好孩子,保佑孩子平安,不淘气。此外,还要到大路上烧一份喜钱给路神,保佑大人孩子以后出门平平安安。烧完的纸灰要倒入猪圈,谓之“入库”,财不外流。
叨鼻梁 婴儿出生三天后,用筷子把小孩的鼻梁叨三下(照量三下即可),边叨边说:“叨什么来,叨鼻梁;叨什么来,叨鼻梁”,以此祈望孩子长个高鼻梁,挺拔好看。
下奶 这仪式也是在婴儿出生三天时举行。就是在产妇和婴儿居住的房间窗外,糊一个圆形似馒头样的泥块,在上面扎几个眼,说这样产妇就有奶了。这虽然有点迷信,但也发挥了一个重要作用:外人看见后就会明白,这是产妇的房间,从而自觉遵守本地习俗,不在产房外大声喧哗,避免惊吓婴儿;不论大小事,均不在坐月子期间进入产房等等。诸城民间有一种忌讳,说是月子里婴儿怕生,看到生人(外人)容易惊吓着;产妇身子(身体)虚弱,见着生人就会“踩奶”,压住或减少奶汁。故而,在坐月子期间,外人只要一看到标记,就会自动离开。
送汤米 婴儿出生六天时,产妇娘家来看喜,俗称“送汤米”。既是送汤米,小米、面条、鸡蛋、红糖是必不可少的。除此之外,生男孩和生女孩,礼物也有所不同,从这不同中也可以看出人们对男孩和女孩不同的期望。人们认为最有出息的是当官,若是男孩,在产妇娘家送来的鸡蛋中,就寄予了这种期望。鸡蛋中有6个是“戴小红帽”的,就是用红纸围成一个圆锥形,粘在鸡蛋上面(不管鸡蛋多少,只选6个即可),意为孩子将来做高官,戴高帽。另外,姥姥还要给外孙缝个“小囤子”。所谓“囤子”,就是一个从头套的小褂,小褂前面开口,但不开到底,开口处订两对线条,轻轻系上。衣服前后各缝一块长方形的红布,宽不过一寸,代表姥姥家的门(诸城人说孩子“三辈子不离姥娘家门”)。背后领口处订一块三角形的红布(红布是折起来订的,像三角形的粽子),叫“背心”,意喻长命百岁。此外,生男孩的,产妇娘家还要送一对猪蹄。若是女孩,在6个鸡蛋腰上用红纸束一圈,意为女孩长个杨柳细腰;姥姥给做个小花褂;再带6斤猪肉即可。不管男孩女孩,姥姥都要给孩子缝床小被子。当然,礼物是多多益善,并不只局限在这些。主家给产妇娘家的回礼是19个鸡蛋,2扎面条,一些豆子。姥姥在回去的路上撒两把豆,其余的回家种着。
铰头 一般在婴儿24天时为其铰头,有谚说“七铰伶俐八铰乖,24天铰秀才。”铰头时,先用面捏两个两头一样粗,中间细的面穗(像以前缠线的帛锤),放在锅底下烧熟,然后用红线拴起来,挂在小孩的脖子上压惊,再围着小孩的头铰三圈,有真铰的,也有象征性的铰。
出满月 婴儿降生一个月,称为满月。一般人家这天要“做满月”,祝贺母子平安。有谚说“饥一顿,饱一顿,出满月那天吃7顿”,就是产妇出满月这天吃7顿饭,把这一个月的饭找齐了,不欠不缺。出满月后,产妇方可走出产房,进行户外活动了。孩子也可以抱出屋了。
搬满月 出满月后,产妇的娘家人要把产妇母子搬回娘家住些日子(一般是6天或9天),俗称“搬满月”。一般由婴儿的舅舅和妗子来搬满月,到姥姥家门口后,由妗子把孩子抱进屋。以前的讲究颇多。临去姥姥家时,要从家里捎上一根烧火棍,到姥姥家后,用棍子在泔水瓮里搅几下,边搅边说“和(音活)拉和拉泔水瓮,小孩不长病”,俗认为这样孩子喜住姥姥家;再捎一块干粮到姥姥家给狗吃,俗信这样狗就不咬孩子了。回姥姥家的路上,若碰上河、湾、沟、桥等有水的地方,要分喜钱,就是用红纸包两个小分钱,每遇一处分一对。
过百日 婴儿出生满百日时,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日子,要举行隆重的庆祝仪式。亲朋好友都要前来庆贺,名为“过百日”。其实,一般人家都在99天过。因死人有“上百日坟”之习俗,故忌讳百日过。这天客人带来的礼物也颇有讲究。诸城民谚说:“姑的裤子,姨的袄,妗妗的花鞋穿到老。”就是说百日这天,姑给孩子买裤子,姨买袄,妗妗做花鞋。然后为小孩穿新衣,给小孩穿衣服的人必是孩子的姑和姨,俗谓“姑穿上,姨提上,小孩活到八十上”。过百日这天,男孩和女孩的礼物也大有讲究。男孩,姥姥要做一双“绑”,就是绣着小老虎头的鞋,鞋帮、鞋面、鞋底是一体的,说是孩子穿着健壮;再买个小箢(用竹篾等编成的盛东西的器具),染成红色,一头写上“长命”,一头写上“百岁”,诸城民谚说“姥姥买个小箢,老成小老汉”。另外还要蒸上一百个小馒头(像杏子大小)放在箢子里,馒头里包上一块小石头,谓之“百岁”,也是取孩子长命百岁之意。女孩不蒸“百岁”,但姥姥要给做一双小花鞋,鞋上绣海棠花,俗谚“待要长,穿海棠”;再买个小勺,民谚说“姥姥买个小勺,老成小老婆。”也是祝福孩子长寿之意。有些人家也在这天给孩子戴长命锁。
过生日 孩子过前3个生日,也很隆重,届时,亲朋好友都要带着吃食、衣物或红包等前往祝贺。主家设宴款待。以后再过生日,亲戚朋友就不必去了。自家人庆贺即可。
俗话说:“三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即使是东西两庄,在生活习俗上也有可能不同。但人们的目的是一样的,都是祈求母子平安。这些生育习俗曾在促进母婴健康,保证种族繁衍方面发挥过积极的作用。随着人们思想意识的提高,生活条件的改善,许多旧的习俗已经不复存在。特别是生孩子,即使是在生活条件落后的农村,人们也大都去医院生产。科学的生育方式已经取代了旧的习俗。我们也只能从老人们的回忆中去了解那个时代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