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时尚信息 关注百姓生活 进入旧版 | 收藏本站 | 繁體中文
诸城信息港
新闻 频道 生活 互动 视频中心 诸城故事
诸城|图片|行风 房产|汽车|家居|美食 第三方|悠闲会|商城|人才 论坛|聊天 生活剧场 万家灯火|众生百相
民声|聚焦|访谈 旅游|文学|亲子 违法车辆查询|分类信息|交友 微博客 微电影 地方民俗
今天是:

家装污染或引起白血病 儿童成最大受害者

2012-11-1 08:24| 发布者: 小青蛇| 评论: 0|来自: 甘肃日报

摘要:   环境污染被认为是儿童白血病的重要诱因,家庭装修使用的各种室内建筑和装饰材料中的甲醛、油漆中的苯乙烯等有机溶剂,是世界卫生组织确认的致癌物,苯可以引起白血病和再生障碍性贫血,一些人造大理石、花岗岩中 ...

  环境污染被认为是儿童白血病的重要诱因,家庭装修使用的各种室内建筑和装饰材料中的甲醛、油漆中的苯乙烯等有机溶剂,是世界卫生组织确认的致癌物,苯可以引起白血病和再生障碍性贫血,一些人造大理石、花岗岩中的氡则是更为可怕的“环境杀手”。儿童造血系统娇嫩,骨髓代谢活跃,由于他们在家中度过的时间也远远多于成人,所以更容易受到这些污染物的侵害。

  我国现有白血病患儿200多万,并且每年以2万-3万的速度增加,白血病的发病情况不容乐观,严重影响了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2012年9月14日,甘肃省卫生厅、省教育厅联合发文,要求做好因室内装修污染空气引起的青少年儿童白血病等的预防工作,同时做好家庭、学校、幼儿园的卫生监督工作。

  本报记者就此走访医院及家装市场,很多人对家装及汽车装修给青少年健康的危害存在理解误区甚至淡漠处之。

  豪华装修让儿童面临更多危害

  家住兰州市红古区的刘爱国保留着他和小孙女丫丫的一张合照,这成为孩子留给他的唯一念想。两年来,刘爱国每每看到这张照片,总是自责不已,他觉得孩子的逝去和自己多年前的一次装修有关。

  2009年,刘爱国从建材市场买了点木板和油漆,准备把老院子里的几间平房进行简单装修,当时小孙女丫丫还不足两岁。“没想到半年后,孩子就出事了。”起初,一向活泼好动的孩子出现食欲不振、精神萎靡,之后有一次孩子从上跌落摔伤,继而多日嘴唇发紫,面色苍白,在医院检查后被诊断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情来势凶猛,仅仅三个月后,两岁多的丫丫就离开人世。

  刘爱国告诉记者,在与大夫的沟通中他们得知,白血病的病因有很多种,其中就有家装,这让他们一下联想到了半年前的那次装修。由于经济拮据,刘爱国挑选的材料都是较为便宜的,这也为空气中苯、甲醛等含量的超标埋下了隐患。

  此事并非个例,北京儿童医院血液中心调查显示,前来医院就诊的白血病患者中,90%的家庭曾经装修过,而且不少孩子家里还是豪华装修。

  一项针对35户家庭装修的调查表明,2个月甲醛和苯的超标率分别是77.1%和20%。有研究显示,甲醛在装修后逐渐升高,3个月时仍全部超标,一年内可维持较高水平。苯在装修后一周内最高,3个月后基本可达到合格水平。

  这就说明,甲醛和苯污染在家庭装修中普遍存在,装修后3个月内入住存在苯和甲醛双重暴露的危险性,而6-12个月入住,依然存在着甲醛暴露的危险性。

  甘肃省卫生厅提供的资料显示,儿童、孕妇和慢性病人,因为在室内停留的时间比其他人群更长,受到室内环境污染的危害就更加显著。特别是儿童,一方面,儿童的身体正在成长发育中,呼吸量按体重比成年人高近50%,另一方面,儿童有80%的时间生活在室内。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全世界每年有10万人因为室内空气污染而死于哮喘,其中35%为儿童。我国发布的流行病学统计,每年约新增4万名白血病患者,其中50%是儿童,而且以2至7岁的儿童居多。

  建材市场鱼龙混杂

  新房装修后甲醛超标,源头在装饰材料和家具。问题随之而来,普通消费者只能被动选择简单装修从而减少污染,但是,对于种类繁多的家装材料的环保标准,则一无所知。记者在兰州市雁滩家居市场走访时发现,大部分建材和家具都是“一片绿”,经销商均称自己是绿色环保产品,墙上挂满了各种绿色环保证书,但价格却大相径庭,如普通墙面漆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私下向记者透露:“一般情况下,只要给钱,什么绿色证书都可以买到,目前家具城内的绿色涂料、健康地板、环保家具等‘绿色’标签很多都是用钱买来的,本该让消费者放心的‘绿色’证书真假难辨”。业内人士的话意味着,绿色、环保证书对商家来讲并无多大价值,主要是给消费者看的,起一个表面的形象宣传作用。

  专家表示,家装应选择合乎质量标准的装修材料。虽然国家执行十种《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质限量》标准,但市场监管存在漏洞,公众很难在装修中确保建材质量的合格;装修验收时应增加空气质量控制指标。部分大城市已经把室内空气质量作为装修格式合同的必要内容之一,因此,政府的规范和引导尤为突出,需要加强监管、投入资金建立公益性的空气质量检测机构。

  记者 伏润之 沈丽莉

最新评论

关于本站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诚聘英才 免责声明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05 诸城信息港 版权所有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鲁B2-20051026号 | 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2015127号-7 | 电子公告许可:电信业务审批[2008]字第262号函
投稿信箱:webmaster@zcinfo.net   总机:0536-6017778    新闻、业务热线:0536-2165588   法律顾问:山东东武律师事务所 刘清波、秦丽律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