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时尚信息 关注百姓生活 进入旧版 | 收藏本站 | 繁體中文
诸城信息港
新闻 频道 生活 互动 视频中心 诸城故事
诸城|图片|行风|专题 房产|汽车|家居|美食 第三方|悠闲会|商城|人才 论坛|聊天 生活剧场 万家灯火
民声|聚焦|访谈|视点 旅游|文学|亲子 违法车辆查询|分类信息|交友 微博客 微电影 地方民俗

苏轼在密州

2012-9-24 08:50| 发布者: 丛中笑~| 评论: 25|原作者: 我的雅诗阁

摘要: 宋神宗熙宁七年的秋天,39岁的苏轼由杭州通判调任密州知州,并于当年12月3日到达任所。密州当时下辖诸城、安丘、高密、莒县、胶西5县(相当于现在我省的诸城、安丘、高密、胶州、胶南、日照、五莲、莒南、莒县等9个县 ...

      

    宋神宗熙宁七年的秋天,39岁的苏轼由杭州通判调任密州知州,并于当年12月3日到达任所。密州当时下辖诸城、安丘、高密、莒县、胶西5县(相当于现在我省的诸城、安丘、高密、胶州、胶南、日照、五莲、莒南、莒县等9个县市),苏轼到任时恰值北方连年大旱、蝗灾泛滥。


    天灾固然严重,人祸亦十分深远。当时王安石等人极力推行的新法在实施过程中由于用人不当、操之过急等原因,给百姓带来了更大的伤害。在天灾人祸交加的情形下,密州出现了“岁比不登,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超然台记》)的局面,百姓们更是“比岁饥殍凋残之余,不复堪命”(《祭常山神祝文》)。目睹此情此景,苏轼不禁发出了“民病何时休,吏职不可越”、“平生五千卷,一字不救饥”的感叹。


    为了拯救百姓于水火之中,苏轼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救助措施:到任后不久即上书韩丞相,如实反映当地的灾情,为民请命,要求朝廷选差官员下来视察灾情,体量放税,或者给予补助(见《上韩丞相论灾伤手实书》)。他从访问农夫野老中吸取生产经验,主张用火烧、用泥深埋的办法坚决铲除蝗害,并且动用部分仓米来奖励捕蝗的人,使百姓“荷锄散掘谁敢后,得米济饥还小仆”(《次韵章传道喜雨(祷常山而得)》)。他还亲自加入到捕蝗救灾的劳动中,并写了《和赵郎中捕蝗见寄》诗以纪其事:“麦穗人许长,谷苗牛可没。天公独何意,忍使蝗虫发。驱攘著令典,农事安可忽。我仆既胼胝,我马亦款矻。飞腾渐云少,筋力亦已竭……”由于连年饥馑,百姓生命难继,许多人不得不忍痛把嗷嗷待哺的儿女抛弃道旁。为此,苏轼心情非常沉重,经常“洒涕循城拾弃孩”(《次韵刘贡父、李公择见寄》)。针对当地“盗贼渐炽”的情况,苏轼及时作《论河北京东盗贼状》,上书朝廷,对盗贼产生的根源做了精辟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盗之策。在《上韩丞相论灾伤手实书》中,他还陈述了方田均税及手实法给当地百姓带来的危害。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密州的各种灾情基本得到控制。


 

    诗词游踪


 

    苏轼在密州期间经常于公务之暇登山临水,遍览密州境内的名胜古迹,了解当地的风土民情、历史文化,并留下大量相关的诗词文赋。
  

    位于诸城城南10公里处的常山是苏轼当年经常登临的地方,在此他曾写有《登常山绝顶广丽亭》诗。在密州大旱期间,他还曾遵照当地的民风习俗,亲率州、县官员赴常山祈雨,并作《祭常山祝文》五首、《祭常山神文》一篇,还亲自将位于常山北坡山溪西侧的一处古泉命名为“雩泉”(古代祈雨曰“雩”),“斫石为井”,加以保护。此外,熙宁八年他还在常山北麓建“雩泉亭”,并作《密州常山雩泉记》。
  

    苏轼在密州期间还多次到位于常山东南的黄茅冈一带会猎习射,并留下了《祭常山回小猎》诗和著名的《江城子(密州出猎)》词。二者均描写了会猎的壮观场面,表达了词人忠心报国、愿亲赴西北边疆抗击侵略者的豪情壮志,而《江城子》一词被公认为是苏轼的第一篇豪放词代表作。黄茅冈附近的铁沟(当地人亦称之为“铁水”)亦是苏轼当年多次涉足之所。在到密州任上后不久,他曾写有《铁沟赠乔太博》诗。此外,他还曾与梅户曹会猎于铁沟东岭,并作诗《和梅户曹会猎铁沟》一首。
         

    位于诸城东南13公里处的卢山(因秦代博士卢敖曾在此隐居而得名),也是苏轼多次登临之所。这从《游卢山次韵章传道》及《卢山五咏》等诗中可以得到印证。《卢山五咏》前四首吟咏的对象分别是卢山的“卢敖洞”、“饮酒台”、“圣灯岩”和圣灯岩下的“三泉”,而第五首吟咏的则是位于诸城东南25公里处的障日峰(亦名障日山),因该诗的诗题中有(障日峰)“其状类峨眉,但小耳”之句,后世人遂称此山为“小峨眉山”。苏轼在《出城送客,不及,步至溪上》(二首)诗“东望峨眉小,卢山翠作云”中所说的“峨眉”亦是指此山,该诗后亦有自注云:“郡东卢山,绝类峨眉而小。”
  

    除此之外,位于常山西南的马耳山(因山上有二石并举,望齐马耳,故名)、位于五莲县城东南16公里处的九仙山、位于胶南境内的琅琊台等亦是苏轼当年曾经登临之所。在《次韵周邠寄雁荡山图二首》中,他曾称赞九仙山云:“二华行观雄陕右,九仙今已压京东。”诗后自注曰:“九仙在东武,奇秀不灭雁荡也。”
        

    苏轼在知密州期间还曾于熙宁八年鸠工“伐安丘、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修葺了位于密州故城北城墙上的城台,并请当时在济南任掌书记的胞弟苏辙为之题名“超然”。台成之后,苏辙、苏轼的好友文同、宦友李清臣(邦直)及苏辙的学生张耒均作《超然台赋》寄之,元老重臣文彦博也作《寄题密州超然台》诗、司马光后亦有《超然台寄子瞻学士》诗。此后,曾相继有无数文人墨客登临此台,并留下众多的相关诗词文赋。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苏轼,在密州的超然台旧址建立了苏公祠,元、明、清各代都曾有葺修,明人还在苏公祠前增修了慕贤亭,以供观赏休憩。
  

    苏轼在密州期间,还整治了州治旧署西侧的荒废园亭,并名之“西园”、“西斋”、“西轩”;在署北正中筑“盖公堂”,在城西北处的潍水之畔筑快哉亭,可惜今堂与石均已不存。
  

    苏轼任知密州军州事两年多的时间,政绩卓著,并与密州人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对此,他在《超然台记》一文中有这样的表述:“余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
      

    在调离密州前所作的《别东武流杯》一诗中,诗人也表达了对密州风物的深切眷恋之情:“莫笑官居如传舍,故应人世等浮云。百年父老知谁在,惟有双松识使君。”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梅兰竹菊松 2012-9-24 17:11
引用 虫二 2012-9-24 18:33
这么说,现在的超然台还缺"苏公祠"
引用 我的雅诗阁 2012-9-25 19:57
骑着小猪流浪 发表于 2012-9-25 14:49
唉,但愿人长久,相伴得利斯!

{:1_342:}
引用 湖边芦苇 2012-9-27 07:39
封建时代,忠君爱民,即是好官。试看当下,多少官员一味贪腐,心中哪有什么民。
引用 诸城大帝国 2012-9-29 10:04
苏轼为诸城增光添彩不少啊
引用 台湾 2012-10-13 21:56
说得好

查看全部评论(25)

Copyright © 2005 诸城信息港 版权所有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鲁B2-20051026号 | 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2015127号-7 | 电子公告许可:电信业务审批[2008]字第262号函
投稿信箱:webmaster@zcinfo.net   总机:0536-6017778    新闻、业务热线:0536-2165588   法律顾问:山东东武律师事务所 刘清波、秦丽律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