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公寓里面的情景不足为奇,这里最有特色的就是月亮门外的植物园了。
植物园建于1997年,之前这里只是一道天然的东西走向的小水沟,地势沿着坡度向西渐渐升高。沟的南北两面和底部长满了酸枣树、荆棘丛及灌木丛,还有几十棵大小不一、枝枝杈杈的的洋槐树、榆树等,后来单位根据这里的地形地势修建了美丽的植物园,并且把小水沟最东面又宽又深的地方挖掘整修,建成了一个人工小湖——静心池,从此就截住了那一湾清澈见底的碧水。
静心池的东边的小坝设计成了一条长廊,命名为:野鹤游廊,传说当年清末著名文学家丁野鹤曾在此游玩过。
确切地说,从走进野鹤游廊开始才算真正进入了植物园。
野鹤游廊是南北走向的,入口在北端,弓形的入口上面正中,写着“野鹤游廊”四个紫红色大字。游廊最南端的路面底下有一个泄洪道,当静心池里的水位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时,水就会由此流入下面的深沟里,然后经校园里的下水道,一直流入学校东边的河里。
野鹤游廊大约有1.5米宽,30多米长,截面形似桥洞,从侧面看,用水泥预制成的那一个个框架,均匀的排列着,就像是某种巨型动物的肋骨架。游廊的两边分别设计了长条形的水泥凳子,以供人们休息。
裸露着的野鹤游廊并不美观,反而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
野鹤游廊的入口东边栽着两棵缠绕在一起的紫藤,这两棵紫藤上挂着一个离地约1.8米高的白底黑字的小牌子,上面写着:紫藤,豆科,树龄:80年。紫藤遒劲的浅灰色枝条相互盘成麻花形状,由于年代久远,已经纠缠在一起难以分离了。如今两棵树同呼吸共命运,就像一对相爱至深的恋人。
听人说这紫藤来自一个小山村,主人是我以前的一个同事的老母亲,据说还是同事的父亲年轻时栽下的,如今同事的父亲已经去世多年了。单位听说这棵古藤后决定去他家买,可是那老太太坚决不卖,说是这是老头子留给她的最有念想的东西,寂寞了她可以跟紫藤说说话。后来我那同事多次做工作,老太太才勉强同意。
那个老太太还住着七十年代初的老房子,院墙是用碎石块垒成的,这两棵紫藤就栽在她家的大门口东边,紫藤生命力极强,枝条已经把她家的一面东墙遮住了,为了把这棵古老的紫藤毫发无损地挖出来,那面东墙几乎全部拆除了。四个强壮的劳力整整挖了两天,最后才用机械把树吊到车上。
拉着紫藤走的时候,老太太住着拐杖颤巍巍的一直跟到村口,那份不舍和满脸的老泪让人看了很难过。
从此,这两棵缠绕在一起的情侣藤就离开山坳,在植物园落了户,十几年来,数万师生和来这里的参观者才有幸一睹它们的芳容。
紫藤的适用能力极强,来这里一年后,就顽强的生长起来,藤蔓沿着野鹤游廊的骨架向南伸展着,几年过去就覆盖了游廊的三分之一。
近几年,野鹤游廊的南端东边又栽了四五棵小的紫藤,枝蔓早已攀爬上了游廊的顶端。游廊右边载着一排连翘,连翘的长长的枝条紧挨着游廊生长,有的枝条已经比游廊高出了一截。现在除了冬天外,其他三个季节,野鹤游廊都绿荫浓浓的,不见一点水泥骨架的影子。
静心池的水面并不宽广,边长不足三十米,大致呈一个心形,里面种着荷花,中间有一座荷花仙子的雕像,南岸是姜太公垂钓雕像。荷花盛开的季节,池塘的水面几乎被荷叶和荷花遮住了,有几处花叶浓密的地方,只是在有风吹过的时候,清清水面才会从歪斜的荷叶荷花空隙里露出来。池塘的南北两岸分别栽着四棵高大的垂柳,长长的柳枝垂下来,有几根已经轻易地拂到了水面。
植物园的南北两边都修了步行小路。南边小路与南墙之间只留出了一排冬青的空隙,路面是用石板铺成的,石板与石板之间的空隙用水泥填充着。北边小路比公寓门前的大道低了两米多,这段落差砌成了一面表面抹了一层水泥的墙。
沿着北边的小路往上走,紧靠静心池西边的是一大丛竹子,密密丛丛的,人无法从竹林穿过。再往上是一个小小的果园,里面有樱桃、李子、桃树、杏树等。
果园西边出现一座三孔小石桥,等到了雨季,如果流水量小,水就从桥孔里流过,水大时,就漫过小石桥流淌。小石桥是连接南北小路的纽带,至此,两条路汇合在一起。
沿着小石桥南边,向西走上三级台阶又变成了水泥小路,继续向西北而行,左边是三层梯田,每层梯田上都整齐的栽了十几棵石榴树。右边是一块平地,里面种着六棵碗口粗的榆叶梅和五棵两三米高的玉兰,西北边是三棵栽成钝角三角形的粗大的桑树,桑树并不是特别高,但是它横向的枝条却伸展的很远,北边那棵最大的桑树,几乎占据了半径四米多的一块地方,夏至过后这里是出产禅虫最多的地方,地上的孔洞密密麻麻的就像筛子底……
绕过三棵粗大的桑树,眼前出现五层用不规则的石板铺成的台阶。石板台阶是西北东南方向的,东北面是裸露着的暗黄的酥石结构,这里无法生长高大的植物,只是自然生长着一些矮小的茅草和野菜。
沿台阶拾阶而上,来到植物园的最西端也是最高处的一层平地,靠近西墙的是一排高大的青铜树,东边则是一个小小的红叶桃园。就在红叶桃和西墙边的青桐树之间,有一个植物园里最美的亭子——满月亭。
植物园里共有三个亭子,其中有两个在樱桃园南边的半坡上,即野鹤亭和蘑菇亭。野鹤亭是单层的三角亭,野鹤亭西北处大约四米远的蘑菇亭,是由两个紧挨在一起的巨型蘑菇组合而成的,两个灰色的大蘑菇一高一矮,外形简单却相映成趣。
满月亭的东南边不到五米处,有一座约两米长一米半高的碑,碑的底座只有四五十厘米。上面画的是苏东坡密州出猎图,这幅图的正面朝东,上面图文并茂。图是苏东坡骑马出猎,就见那密州太守锦帽貂裘,英姿飒爽,正跃马侧身拉弓弦如满月,头顶苍鹰盘旋,身后猎犬伺机待命,远处依稀还有不少骑马的随从……
图下面题着苏东坡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想那满月亭的名字,应该来自名句“会挽雕弓如满月”。碑的背面,详细说明了苏东坡密州出猎的经过。
据说当年太守常山出猎,路经此地,曾经停下休憩过。
满月亭是一个双层的凉亭子,也是整个植物园的最高点,是植物园里最精致最美丽的亭子。它是六角形的,每个角都向上翘起,外面的暗红色琉璃瓦闪着亮光。底下是四根浅黄色的粗大的柱子,两层亭子的横梁上都写着名人警句。大都是惜时励志勤学等内容的,什么“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三人行必有我师……”等等。
站在满月亭上,往东远望,远处的三角山苍翠清幽,诸日公路一目了然,路上各种颜色的车辆不时从行道树的空隙里露出匆忙的影子。近看,岭下面的五层教学楼顿时成了矮子。
亭子底下有一张固定在地面上的六边形的大理石小桌,周围是六个鼓形的大理石凳子。石桌和石凳都是灰色底子上洒满暗红色的花纹。坐在石凳子,围着六角形的大理石小桌,几个知心朋友一起聊天,该是多么惬意啊!
记得这座亭子刚建成时,第一个夏天,屋后一个老师的四岁的儿子,每到中午非嚷着到这里来吃饭,害得孩子的奶奶一周都端着饭陪他来这里,直到孩子厌倦了为止。现在看看,那小孩子还蛮有情调的呢!
亭子的四周是台阶,毎三层台阶之间都有一层较宽的平台,这样共有四层台阶和四层平台,沿台阶往北而下,地面变得很平整,出现了用各种形状的预制块铺成的路,这些预制块有三角形的、菱形的、正方形的、圆形的……预制块之间并不是连接在一起的,而是都间隔了大约四十厘米左右的距离。往北铺了十八块后,再拐弯往东又铺了十二块,预制块的空隙里种满了马尼拉草皮。小路北面是大片的苗圃。往东小路的尽头连接着水泥小路,拐弯向南挨着学生公寓的西墙朝南而去,左边栽种着几棵连翘,右边是四棵核桃和三棵木瓜,继续往南走大约20多米,就来到了学生公寓前面的东西大道上。
沿大道一路下行,又重新回到了月亮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