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浩东是诸城市舜王街道马兰小学的一名学生,10岁的他原本跟同龄人一样,享受着无忧无虑而又欢乐的童年时光。但这种平静的幸福却在今年正月戛然而止:爸爸被查出白血病,随后妈妈陪爸爸北上天津求医,两个多月不曾回过家,沈浩东与年迈的奶奶朝夕相伴,成了一名特殊的“留守儿童”。
沈浩东一家是石桥子镇人,他的父母为了进城务工方便,3年前举家搬至马兰村,并在此租下一处房子。此后,爸爸妈妈在城里打工,沈浩东去马兰小学上学,奶奶在家看门,日子虽不富裕,倒也和乐安逸。爸爸的病如晴天霹雳,瞬间击垮了这个家的幸福安宁。
从正月到现在,爸爸已经住院治疗了2个多月,花费10多万元,不仅家里倾尽所有,连亲戚朋友也借了个遍。虽然民政部门已经将其列入救助计划,沈浩东所在的马兰小学全校师生为其捐款近4000元,但60多万元的后续治疗费仍没有着落,愁云笼罩在一家人的心头。
星期天早上6点半,沈浩东按时起床。奶奶在厨房做早饭,他趴在炕上读课文。
7点多,沈浩东读完课文,跑到正在烧火的奶奶旁边,陪奶奶说话。沈浩东的奶奶今年已经67岁,儿子的病让她一度几近崩溃,但是为了照顾孙子,她只能坚强。
8点多,吃过饭,沈浩东开始看动画片。动画片几乎是每个儿童割舍不掉的生活元素,沈浩东却不迷恋。父母不在家,他仍严格遵守对父母的承诺,每次不超过半小时,一天不超过三次。不久前,家里的电视发生了故障,只显示部分画面,因为爸爸治病还需要很多钱,祖孙俩谁也没开口说要维修。
沈浩东的姑姑家住在隔壁,姑姑、姑父每天都来好几趟,照顾沈浩东和他的奶奶。9点10分,沈浩东的表弟豆豆来到家里跟哥哥一起学习。小哥俩是很好的玩伴也是学习的伙伴。
10点,豆豆回家,沈浩东独自翻看爸妈在租房处仅有的3张照片,看着看着就用手抹起了眼泪。父母去天津以后,他每天都经受着思念的煎熬,期间为数不多的几次通话让思念不断加剧。
11点,姑父来给沈浩东检查作业。因为奶奶不识字,这段时间一直都是姑姑、姑父帮着检查作业,作业检查完,沈浩东才会放心地玩。
良好的自制力和学习习惯让沈浩东的学习成绩一直保持班里前五。奖状贴满了半面墙。
11点半,奶奶做好了午饭。不用奶奶吩咐,小浩东主动帮奶奶摆饭桌、拿碗筷。
祖孙两人围在一张可以供六人进餐的大圆桌旁,显得有些空荡。“爸爸好了没?他和妈妈什么时候回来呀?”这是沈浩东每天都要问上几遍的问题,尤其是在吃饭的时候。“快了回来了,等你爸爸好了就回来了,只要你听话,你爸爸很快就好了……”奶奶不断地安慰小浩东,也安慰着自己。
下午1点多,沈浩东给奶奶洗袜子。爸妈离家这两个月,他学会了自己洗衣服,还经常给奶奶洗袜子等小件的衣物。浩东的懂事给了奶奶不少安慰。
下午2点半,沈浩东和豆豆在家门口踢沙包。爸爸得病之后,奶奶更加注意小浩东的安全,规定小浩东的玩耍范围仅限于家门口。老人经常念叨:“儿子已经这样了,如果孙子再出什么事,我也就没什么活头了。”
沈浩东一家租住在马兰村,没有口粮地,没有农作物的秸秆可供烧火做饭。平时做饭烧的柴草,大部分都是别人丢弃在田间地头的秸秆、树枝和一些枯草。院子里整齐的草垛,都是老人一点一点捡回来的。 下午3点多,奶奶要去村外拾草,两个小家伙儿要一起去,他们蹦蹦跳跳地走在前面,落下老人远了,便停下来,等着她赶上来再继续走。
刚到地里,沈浩东干劲十足,一只手扯荒草,另一只手拿着。
没多久,两个孩子被田间飞舞的蝴蝶吸引,开始追着蝴蝶在春天的田野中奔跑。也许只有在此时,沈浩东才能暂时忘却父亲的病痛和家庭的苦难。
下午4点,他们怀抱着“战利品”凯旋。奶奶说,秋冬是拾草的好时候,春天比较少,能拾一点就拾一点,再苦再难,日子还要过下去。
回到家之后,沈浩东踮起脚,将捡到的柴草仔细堆放到草垛顶上。
沈浩东说,同学们都盼着星期天,但他不喜欢;平时在学校有老师、同学陪伴,不会觉得孤单,周末待在家里,就会特别想念爸爸妈妈。现在,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爸爸妈妈赶快回来,希望两个多月的离别之苦换回一个健康的老爸,一家人重新回到以前的快乐时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