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在诸城,包粽子是端午节必不可少的内容,尤其是在农村,几乎家家都包粽子。可以说,没有粽子,就不像过端午。又邻近端午节了,最近这几天,到农村村里走一走,不时可以闻到浓浓的粽香。 早上7:00,舜王街道李家箭口村李桂茂老人在家包粽子。今年80岁的李桂茂老人长期一个人独居,以前在东北生活过一段时间,年纪大了,思念故土,就回到了家乡。由于没有儿女,李桂茂的侄子主动承担起照顾他的责任,腾出一间屋子让他居住。侄子跟侄媳妇平时工作都很忙,为了减轻他们的负担,李桂茂主动给他们做饭。临近端午节,村里家家户户都在包粽子,李桂茂也从集上称了15斤糯米和两斤半粽叶,准备给一家人包粽子。 包粽子的第一步是泡粽叶。将粽叶泡在水中,使干燥的粽叶变软,方便折叠。粽叶要在水中泡12个小时以上,李桂茂昨天中午就将买来的粽叶泡在了水里,今天早上用来包粽子刚刚好。 第二步是搓粽叶。粽叶的表面有一层细小的刺毛,如果不将这层小刺毛处理掉,粽子煮好后,粽叶容易和里面的黏米粘在一起,剥起来十分不方便。将泡好的两张相差不大的粽叶有刺毛的一面对在一起,上下左右轻轻地揉搓二十几下,再放在水里洗干净就可以了。 李桂茂正处理着粽叶,侄媳妇的母亲管大娘来了。管大娘家离女儿家比较近,平时经常到女儿家串门,昨天跟女儿通电话时听说李桂茂要包粽子,担心他一个人忙不过来,一大早就赶来帮忙。管大娘将李桂茂裁好的尼龙绳劈成几份,准备用来绑粽子。管大娘说,现在大多数人为了图方便,都用尼龙绳绑粽子,她小的时候家里没有尼龙绳,她到河边拔蓑草或者从集上买稻草来绑粽子。 8:30,等一切准备工作做好,两人开始包粽子。管大娘是包粽子的老手了,李桂茂也不甘示弱。找出四张差不多的粽叶,两张朝前,两张朝后叠在一起铺在左手掌,用右手捞米,把米在粽叶上铺成长方形,再放上两个大红枣,这样粽子煮熟之后,红枣的枣香融进米香之中,吃起来更加美味;然后将左右两边的粽叶折叠包好,下边的粽叶翻上去,仅余下上边一个开口,用手舀点水倒进里面,最后将上边的粽叶翻下来,一盖粽子就包好了。 每人包一盖,两盖合起来绑成一个粽子。 这样包了几个,管大娘嫌李桂茂跟不上,干脆自己包起来。她娴熟地包完两盖粽子之后,将它们合在一起,两端分别绑上一根尼龙绳,用了不到两分钟。 管大娘说,她有三个女儿,每个女儿出嫁后的头两年,每到端午,她都会带上粽子到女儿家串门。这是当地的习俗,端午前后,母亲都会包粽子去看望刚出嫁的女儿或者没过门的准儿媳。 10:00,两人已经包了满满一水桶的粽子,李桂茂先将它们放到洗刷干净的大铁锅中。他一边放一边数着粽子的个数,38个粽子已填满了大半个锅。 11:30,粽子终于包完了,管大娘回家给老伴做饭。李桂茂决定中午不吃饭,等下午粽子煮熟了再吃粽子。他将准备好的鸡蛋与鹅蛋拿出来放在水里清洗,在农村,煮粽子的时候,都会放上几个鸡蛋,这样煮熟的鸡蛋会带着粽子的清香,既营养又好吃。 将粽子和蛋放进锅中,倒上水,盖上锅盖,李桂茂开始煮粽子。先用细草点着火,烧旺,再往里放粗的木头。李桂茂说,煮粽子的时候,先用大火将水煮开,再换小火慢慢地熬。大约30分钟左右,水烧开,李桂茂往锅灶里填上木块,回到屋里休息。 下午2:00点,李桂茂给粽子“翻锅”。掀开锅,粽香扑鼻而来,烧开的热水还在“咕嘟咕嘟”冒着泡,鸡蛋已经变了颜色。“翻锅”是将锅中上下两部分的粽子反过来放,让粽子更加均匀地受热。他把鸡蛋与粽子一个个拿出来,又重新一个个放好,最后往锅里添了点水,放上木材继续烧火。 下午4:30,李桂茂不再往锅灶里加木材,他说,现在粽子已经煮熟了,再闷它一会就可以掀锅了。5:30分,李桂茂掀开锅盖,水蒸汽瞬间四散开来,枣香与粽香弥漫在整个厨房,香气扑鼻,引人食欲。 粽子还很烫手,李桂茂就迫不及待地拿出一个来品尝。揭开一盖粽子,香味更加明显。大红枣已被煮得咧开了口,嵌在染成枣红色的糯米中间,看得人口水直流。剥开鸡蛋,蛋清的颜色也加深了,拿起来咬一口,粽叶的清香盈满整个口腔,别有一番美味。 李桂茂将锅盖重新盖上,使煮熟的粽子保温,等到晚上侄子一家回来,就能吃到热乎乎的粽子了。 李桂茂说,他小的时候,每天都在盼过节,因为家里穷,只有在过节的时候才会吃点好的东西。年头好的时候,每到端午节,他娘就会称上4、5斤糯米包粽子。鸡蛋都是家里的老母鸡下的,攒上二十几个跟粽子一起煮。家里兄弟姐妹7个人,两三天就把粽子吃完了。现在生活好了,侄子经常给他买东西吃,家里什么都不缺。对于他来说,端午节能让侄子一家吃上自己包的粽子是他最高兴的事儿。 下午6:00,收拾好厨房,李桂茂到门口等侄子一家回来,家门口是一片金黄色即将丰收的麦田,村里有人开始生火做饭,陆续升起袅袅炊烟。粽香夹杂着麦草的香气弥漫在空气中,李桂茂说,这就是他所熟悉的老家的味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