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东境内鲁中南地处有一个不足百十户人家的小村庄,叫文明村。这个村过去叫“普生园”。文革破四旧,就改成了文明村。
据说这个村子在很早以前,是一个尼姑庵,叫惠清庵。庵里住着好几百尼姑。在离尼姑庵正南方八九里处,有座寺庙,叫大正寺,里面住着好几百和尚。这一庵一寺,遥遥相对。中间隔着一个古老的镇子——井子镇。庙宇建筑格局基本一致,仿佛是一对分居的双胞胎。其规模庞大,远近闻名,一年四季,烧香拜佛之人络绎不绝。和尚尼姑在这里诵经习武,一点也不亚于当时盛行的少林武当。
有一年春上,惠清庵里收留了一位年轻的姑娘。此女不但生的眉清目秀,宛如出水芙蓉,而且很有才华,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她向老主持苦苦哀求,一定要出家。老住持耐心仔细地听了她出家的缘由,见她才貌双全且举止端庄,心里十二分喜欢,就答应了她的要求,取法号:慧聪。让她做了贴身随从,帮助打理庵中事物。
无巧不成书。就在慧聪到来之前一个月,大正寺里来了一个年轻的后生,也要求在此剃度出家。方丈见这年轻人穿戴虽说简朴,却也是干净利索,谈吐不凡,立刻另眼相看。方丈满足了他的要求,赐法号智能。方丈发现智能小和尚饱读诗书,才华横溢,确实是可造之才,就有意培养他。先命他做了主薄,不久又升为经殿主管。几个月后老方丈无疾而终,智能和尚年轻有为,被大家推选为新住持。
话说这慧聪、智能原来是一对恋人。他们都是家住百里之外的莒州人。智能小和尚俗名郝喜。其父郝俊在朝中做官,为人清正廉明,刚正不阿,得罪了不少的奸佞小人。前期遭人诬告陷害,被捕入狱,家产也被查抄。母亲忧愤交加,不久命赴黄泉。郝家顷刻间家破人亡。只剩下十七岁的公子郝喜流落街头。走投无路之际,只好去投奔未来的岳父杨员外。
杨员外家有良田万顷,仆人成群,是方圆百里数得着的富贵之家。他有一女,起名柳儿。郝喜的父亲与杨员外本是同窗好友,又是世交,门当户对,两个娃娃还没出生就指腹为婚。郝喜与柳儿青梅竹马,一往情深。如今郝家败落,郝喜登门要求在这里暂避一时,等父亲平冤昭雪,自己再某个一官半职,然后与柳儿成婚。
谁知杨员外是个势力小人。当初与郝家联姻无非是攀权付贵。现在见郝家遭此横祸,不但不施以援手,还落井下石,他二话不说,将郝喜赶出了大门。柳儿跪在父亲的面前,苦苦地为郝喜求情。她当众发誓:今生今世,非郝喜不嫁。杨员外竟不顾女儿的死活,很快就将她许配给另一富家公子,并指日成婚。就在大婚的头天晚上,柳儿趁家人疏于监管,在贴身丫鬟的帮助下逃出了家门。她急匆匆地直奔郝家而去,结果,郝家大门紧锁,封条斜贴,冷冷清清,连个人影也没有。怎么办?开弓没有回头箭。既然逃出了家门,就不能再回去了。她来到黄河边上,看着滚滚的河水奔流而去,真想纵身跳下去。可是,如果自己死了,郝喜怎么办?只要活着,就有希望。她过了黄河,继续漫无边际地往前走。仿佛是冥冥之中自有安排。几天后,她走到了惠清庵门前。多日来风餐露宿,饥寒交迫,她晕倒在地。出门化缘的小尼姑发现后将她背进庵里。主持是一位年事已高且心地善良的老尼。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她指挥手下人赶紧将一杯热水慢慢地灌了下去。柳儿这才悠悠醒来。她向主持哭诉了自己的遭遇。无奈之下,她要求在这里削发为尼。同为女人,主持对柳儿的遭遇非常的同情。她让柳儿临时带发修行,等哪天找到心上人,可以随时还俗……
再说郝喜被岳父赶出门外,实在是万念俱灰。想想自己前途渺茫,即使将来父亲平冤昭雪,还是免不了奸臣当道,仕途倾轧,不如出家当和尚,诵经清净一生也罢。听说北面百里之外有个大正寺极有名堂,就一路探寻投奔了来……
传说农历三月初三,是王母娘娘生日。下界佛门弟子在三月三这天都要举行盛大的庆典。大正寺和惠清庵这两处佛门圣地自然也不例外,每年的三月三都要举行香火大会。为壮大声威,公平起见,大正寺和惠清庵轮流设坛。
这年的香火会在大正寺。
一大早,惠清庵的尼姑们穿戴整齐,被邀请到大清寺一起做法事。
在众多的尼姑里,郝喜发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她虽然穿着出家人的服饰,却掩饰不住自身的靓丽。他情不自禁地多看了一眼,就这一眼,使他目瞪口呆,如在梦中。这不是自己朝思梦想的柳儿吗?
此时的柳儿随大伙来到大正寺,一下子就被这里的风景吸引了。她凝神注目,但见院落虽大却是精致,殿、楼、塔、碑一应俱全,香烟袅袅,古木参天,对身边之事浑然不觉。为了引起她的注意,郝喜只好走到她的身边,使劲的咳嗽了一声。
柳儿忽听得身边有人咳嗽,感觉声音有些熟悉。心内一惊,莫非?转过头来,立刻也呆住了!这,这……不是在做梦吧?
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一对朝思暮想的恋人,怎么也不会想到,会在这里,这种场合,这种身份见面。柳儿情不自禁的潸然泪下,由于激动过度,只觉头晕目眩,站里不稳,幸亏同伴眼疾手快将她搀扶住。如今各自身份已经不同寻常,纵使有千言万语,在众目睽睽之下,也只能强自压下,暂避一时,伺机寻找相聚的时机。
法事有条不紊地进行。慧聪借故避开众人眼目,在智能方丈的示意引导下,来到了僻静之处。俩人免不了悲喜交织,抱头痛哭一场,诉说别后的际遇……
自此,两人常常私下往来。
几年后,惠清庵住持年事已高,对掌管庵中的事物力不从心,就让贤慧聪做了惠清庵的住持。他们都做了住持,虽然大权在握,给俩人相会增加了方便,却也不能明目张胆的公开来往。即使是暗地里来往也难免有不被人发现的时候。怎么才能有个两全其美的法子呢?
况且庙里庵里盛年男女众多,他们也朝思梦想过正常人的生活。为了自己,也为了其他人,他们终于商定出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来。那就是在地底下挖一条连接大正寺和惠清庵的暗道,让尼姑和尚自愿结对,规定时间来个牛郎织女相会,全从暗道里来往,也过凡俗人的日月。
这个决定,自然顺从民意,深受姑尼和尚的拥护。事不宜迟,他们经过仔细勘测丈量定好线路,择日开工。两边尼姑和尚不用选派,自觉加入到挖掘事宜中来。和尚从大正寺里往北挖,尼姑从惠清庵往南挖,大家日夜劳作,半年后,一条地下暗道就挖成了。
有了这条密道,和尚尼姑往来,就如走大路一般。寺里、庵里为此专门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每月逢五惠清庵尼姑到大正寺,排十大正寺和尚到惠清庵。白天职责照旧,只有法定日的晚上才能聚会。其余的时间,任何人都不准轻举妄动。谁要是坏了规矩,罚他一月不准相聚。这对于年轻的和尚尼姑来说,已经是做梦也不敢想的天大的恩惠,哪有不老老实实地遵守规则之理?为了保密,他们在密道两头出口,建有独自的院落,上面又盖一栋大房子做掩护。一年四季每天24小时派人把守,任何闲杂人员休得靠近半步。
不久,新的问题出现了:尼姑们上至主持柳儿,下至一般烧火做饭的尼姑。陆陆续续地的肚子里孕育了新的生命。怎么办?天无绝人之路。明白人岂能让泡尿憋死。最后他们想到了一个绝妙的办法。从寺里庵里拨出款项,在惠清庵前建一个庄园,命为:“普生园”。然后发出告示,行佛事收养弃儿孤女。消息很快就传了出去,越传越远,方圆百里之外,都知道有这么个出处。孤儿弃女就不断地被送了来。在此掩护之下,尼姑、和尚们的孩子,也就悄无声息地送来普生园抚养了。
孩子们需要教育培养。和尚尼姑里面,也不缺乏饱读诗书武艺高强之人,就从里面选拔教师。孩子长到七八岁,教他们读书习武。
这些孩子中,出类拔萃的就数慧聪、智能的儿子郝牛儿。这孩子随他的父母,不但长得眉清目秀,而且聪明伶俐。智能、慧聪凭借手中的权力,找最好文武师父专门授业。白天习文,晚上练武,小小年纪就学到了一身的本事。智能慧聪看在眼里,喜在心里,把全部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
生活就这么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一切顺风顺水。外面香火缭绕,木鱼钟馨奏得欢响。内里温柔乡里卿卿我我。日月过得有滋有味……
井子镇里有一个泼皮无赖,平日里游手好闲,专干些偷鸡摸狗的事。哪里热闹他就到哪里凑,趁机浑水摸鱼,偷人腰包,夺人钱财。寺里庵里香客不断,有钱之人自然不少。尤其是那些太太小姐,穿金戴银,出门更是少不得钱。有一次,他在偷窃人家腰包时,被值班和尚发现拿住,好一顿胖揍。本来智能和尚想把他送往官府。经不住他苦苦哀求,赌咒发誓,再不到这里来犯事了。既然他有悔过之心,还是得饶人处且饶人吧,就把他给放了。不料,这无赖贼心不死,好了伤疤忘了疼。很久以来,他就发现大正寺里有个院落,戒备森严,不让外人靠近。他就断定:一定是和尚们藏宝的地方!如果进去捞他一票,下半辈子吃喝不愁,强似这样小打闹。
在一个夜黑风高的夜晚,这无赖摸到了藏有暗道口的院落旁。尽管是黑夜,院子门口和院墙周围还是有人站岗走动,这就更加证明了他的判断。他找了块石头扔出,有人听到动静,高声喊:谁?
就有其他人跑过来看究竟。
他乘机溜了进了院子……
这正是法定的聚会日。所以,院子里房门虚掩,方便和尚们随时进出。他溜了进去,发现了秘洞。他心里那个惊喜自不必说,赶紧顺着梯子下了洞。谁知这洞也忒长了,他摸着黑一直走,走了好长时间,也没找到宝。既然是洞,总有个头吧?他就一直摸索着前进。也不知走了多少路,走了多长时间,终于到了尽头。出口同样有一个木梯,他顺着木梯爬了上来,进了一间空屋里。这屋和进来时大正寺入口基本一样。他走出门来,这才发现已经到了惠清庵的普生园。
他走到一个房间门口,里面传出了成年男女的说话声,好像还有孩子。出于好奇,他趴在窗下,用舌头将窗户纸轻轻地舔开一个小洞。顺洞望去,清清楚楚地看到一对中年男女,在教孩子学习。孩子管这对男女叫爹娘。再仔细一看,不得了了,这对男女不是别人,就是大正寺的方丈智能、惠清庵主持慧聪。他听见这孩子叫郝牛儿。
见此情景,他忍不住地暗自发笑。原来这和尚、尼姑、普生园是这么回事!他发现了这一秘密,就想:要是把今晚的所见报告给官府,一定会得一笔不小的赏银。他赶紧离开了惠清庵,当晚直奔县衙报案去了……
县太爷新上任才两天,就接到有人举报这样的案子,着实吃了一惊。这和尚尼姑也太大胆了,竟然干出如此勾当!转眼又一想:和尚尼姑私通,是你情我愿的的事,没有外人搅和,谁也不去管这损人不利己的事。如今既然有人举报,就不得不去过问一下。毕竟是佛门圣地,发生这种事,有辱佛家脸面。要是不管,这小子往上捅,上面追查下来,岂不又把自己砸在架子底下?
他问报案人:和尚尼姑私通,你有何证据?
那无赖举报时并没有说出密道之事。要是追查起发现密道的原由,自己的行为也是见不得人的。弄不好打不着狐狸白惹一身骚。于是只说:普生园里一个叫牛儿的小孩,就是方丈和住持的私生子……
关于这普生园,这县令也早有耳闻。现在看来,里面却有蹊跷。他告诉举报人:这事关系到佛门的荣辱,在事情没有查清之前,可不能乱说。等我查明真相,事实果真如你所说,少不了奖赏;要是你无事生非,诬赖好人,那可吃不了兜着走!那无赖指天发誓,说自己亲眼所见绝对没错。大老爷尽管查……
事不宜迟。第二天一大早,县太爷就命人将智能、慧聪、郝牛儿带到了大堂之上……
智能、慧聪一听县官传唤他们一家三口,心里就明白了事情的缘由,一定是普生园事件东窗事发。虽然大家从上到下早已训练有素,对外人天塌下来刀架在脖子上也不能透露半句实话。只要没有把柄被人抓住,天王老子也奈何不了谁。可要是真查下来,难免不真相大白。作为主持,那可真是大祸临头了。他们死不足惜,可怜的是孩子……
一家三口,齐齐地跪在大堂下。
县太爷惊堂木一拍:大胆的和尚、尼姑,你们可知罪?
柳儿一个妇道人家哪里见过这种阵势?眼见自己一家就要遭难,既害怕,又伤心,一句话也说不出,只有眼泪扑簌簌的往外流。倒是智能比较冷静,横竖不就是个死嘛?一家三口死在一起也值了。于是,他抬起头直视大堂之上的县太爷,问:不知贫僧可罪之有?
听到智能和尚如此回答,县太爷刚要发火,突然,拿起惊堂木的手停在了半空,长大了嘴巴,脚步也情不自禁地往台下挪动……
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县太爷回过神来。他恢复了常态,驻足继续往台下看去,确确实实,在堂下跪着的智能和尚,竟然是自己苦苦寻找的儿子——郝喜。尽管儿子已到中年,又是和尚装束,做父亲的岂能不认得自己的骨肉?再看台下和儿子跪在一起的孩子,不是活脱脱的一个小郝喜!事已至此,哪能再审?与此同时,郝喜也认出了县太爷不是别人,正是自己的亲生父亲。他们都是聪明之人,在这种场合,决不能轻举妄动,落人把柄。需从长计议……
郝俊县令看着台下的儿子媳妇孙子,百感交集。心里既高兴又担心。他要找个合理的台阶下。为了掩人耳目,他将惊堂木猛的一拍说:好,既然你说没罪。我就暂时放你一马。等我查明真相,再整治你也不迟!今天就到这里,改天我一定要你口服心服。退堂——
郝县令草草退堂之后,立刻让心腹之人将郝喜一家招入内堂。父子相聚,祖孙相认,又是一场喜极而泣,诉说衷肠的感人场面自不必细说。
原来过去陷害郝俊的人犯了事,他才被平冤昭雪。他获得自由后,赶紧回乡寻找老婆孩子。可是,家早已物是人非,老婆离世,儿子不知去向。他怎么也没想到,会在这里相遇。高兴之余,却又担心异常。
这儿子媳妇虽然都是出家之人,却有了后代。他们都掌管着寺中庵中大权。这事要是再被别有用心的小人捅出来,不是个小事。说轻了是年轻和尚尼姑思春,说重了集体淫乱。这件事万万不能走漏半点风声。自己是县太爷,一定要尽全力保护他们。
郝县令先是以诬告为名,将那无赖关押起来,以防他到处生事乱说,再出事端。一面大张旗鼓地表彰普生园善举。大兴土木,扩建了房舍百余间;划地几百亩,租种给周围佃户,收取租子供普生园享用。然后加派人手,看护普生园。从此,普生园业绩更加发扬光大……
转眼间,十几年过去了。郝县令因为政绩卓绝早已经升为知府。普生园的第一批孩子们也都长大成人。大比之年,后生们进京赶考,当年竟有五人金榜题名。三名举人,一名探花。最出色的是郝牛儿,他得了文武状元。郝牛儿不但德才兼备,而且相貌堂堂,深得皇上的喜爱,被招为当朝驸马,官职一品。
当初为了掩人耳目,郝牛儿赶考档案是孤儿。如今一举成名,高官厚禄,又娶公主为妻,而自己的父母却隐姓埋名,既不能得到显贵的荣耀,也不能享受天伦之乐,实为不孝,因此常常闷闷不乐。公主见状,还以为驸马嫌弃自己,不免耍起性子,非要他说出个所以然来。郝牛儿没法,权衡再三,只好将自己的身世对公主和盘托出。他恳求公主和自己一起去向皇上谢罪,公开自己的身世,还父母一个公道。公主是个明白事理之人,听了驸马的诉说,也被婆婆公公的事感动了,很痛快地答应和驸马一起去向皇上求情,恳求皇上赦免父母之罪。
皇上听了驸马的诉说,感慨万千。对于郝家的遭遇,他非常清楚,要是没有自己的偏听偏信,是非不明,也就不会有郝俊下狱。郝俊不下大狱,郝喜和杨柳儿也不会出家,也就没有智能和尚和慧聪主持。这也许就是天意。王母娘娘还有九天仙女,下届的臣民生儿育女何罪之有?于是下旨对“普生园”大加赏赐。除了银两经济上赏赐外,还赐了“普生园”金匾。
有了皇家做后盾,普生园才得以高枕无忧,真正地兴旺发达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