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十岁的老姑奶拄着拐棍,颠着三寸金莲,颤微微地立在她的村头,盯着我的父亲,她的侄来时的路口,翘首期盼。直到我八十岁的老父亲,带着他的儿孙出现在她的视线里,老人家才如释重负般的,呈现一脸的幸福,也不管身边有没有人听,不停的絮叨:我侄来看我了,来了,每年都是这时候来啊……
娘家,女儿心中永远的牵挂。
一样的出生,一样的长大,父母把儿子留在家里,把女儿象泼水一样嫁出去,从此户口本上再也没了她的名字,连祖谱上也只是象征性的记着女儿名字,后面什么都没有。也不知哪朝哪代立下的有违天性的规矩,让女儿置生身父母于不顾,去侍奉原本素不相识的人家的父母,还得心甘情愿地无条件地孝顺。
孝顺的儿媳有,可是再怎么着也没有女儿贴心啊!血浓于水,争也没用。儿媳的孝,是美德;女儿的孝,是天性。美德是修养,得拿捏;天性是真情,自然流露。比不得的。
父母年事渐高,作为女儿,心中的牵挂无时不在。娘家的兄弟媳妇懂事还好,遇上那不孝顺的,女儿是近不得,远不得。近了恐人家烦,远了担心父母受委屈。身在婆家伺候公婆,心却记挂着娘家父母,就这么煎着熬着,心痛着,憋屈着。
嫁出去的女儿,日子过得拮据了,回娘家也没面子;日子过得好了,兄弟们都看着呢,连父母都想让你和他们的儿子缩小一下贫富的差距。于是你在娘家大把的花钱,明的,暗的,直到有一天你累了,无力了,兄弟就恼了:我姐真不是东西,我换房换车也没给我添上点钱。你无力争辩,你没忘,他们上次购房购车的钱是你出的!
父母老去,女儿又把她的牵挂转移到兄弟、兄弟的孩子身上,无怨无悔。
直到有一天,女儿变老,象我的老姑奶,一头的白发,立在村口,追忆着儿时曾经的家,盼望着与自己血脉相连的娘家人,逢年过节来看望自己一眼。哪天去了,与娘家就断了,葬在婆家的墓地里,死心踏地的做了婆家的人。清明时节,婆家的儿孙会送来纸钱,娘家是不会有人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