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连村子里上点儿年纪的人也学着讲究起来,集市小门头上的种子少诚信,就不辞路远不嫌价高,坐了公交进城里买良种;实在自己去不了的就百般央托热心肠的年轻人给捎带,且比方着哪家的收成说明自己想要的样子,千叮咛万嘱咐,直到看看这年轻人的脸色渐渐耷拉下来,才千样不放心地咽下说不完的话头,亮出预先感谢的心意。
早先人们熟悉的白沙、杠二等老花生品种已经了无踪影,花育16、25、29、30、32,花选1、6、7、9,等等,名目多到目眩耳乱。中秋节前十多天的光景,花生薅出来一排一排晾晒着,沾着泥土的须根和白白的果子裸在阳光里,满身黄土的匆忙的人们,经过谁家的地头,总是不忘记端详品评一番,坐果多少啦,籽粒满不满啦,一旦发现了比自家好的,必要打听那是什么品种,从哪里淘换的种子,这人家种了多少地亩,能不能给自己留出明年做种子的米来,等等,等等。
花生的老家在南美洲,培育它的老主人是古印第安人;它漂洋过海到咱们这里则是欧洲人疯狂的新航路和野蛮的殖民活动的功劳,这是中学教科书上就写着的。然而遗憾的是,现在的人们已经不能知道它初嫁过来的模样,只眼见花生这东西子孙繁衍,成了庄稼人田地里的宠儿。当下新品种走马灯似地换,还有人记得前些年的老品种的情形吗?
试问六十多岁的老年人,更早一点的花生是什么品种,答曰爬蔓儿花生。这是始料未及的新鲜名字,很显然,这只是个俗名——爬蔓儿者,所谓花生秧子贴地而爬也,跟今天我们惯见的直立秧子有别。我相信这种花生的存在,因为到现在的花生地块的边角上,还可以看到有秧子半贴地的情形;也曾听一些种地的老把式说过,坐果前的秧子踩一踩,使它匍匐地面,可以多结果,这一定是过往种植的经验。
爬蔓儿花生的产量如何呢?比不上现在的品种是一定的。然而老人们有说果子很小的,有说也不小的,这里面的差别大约是地力造成吧,当然现在已无从查考。按情形推测,在没有化肥没有机械的年头,花生的爬蔓儿上节节要结果子,定需要多多的肥力和水分,僧多粥少,果子的个头若没有特殊的原因指定大不了,所以产量能赶上现今的一半就应该是烧了高香了!
爬蔓儿花生的种植方法应该没有什么稀奇。然而既然秧子是在地里爬的,那当然株距行距就必须宽大,这样也能给贫穷的农家节约昂贵的种子。
爬蔓儿花生的收获可就很有些意思了。先要用镰刀割光地面上的秧子,再把花生果连同土壤铲起拍碎,用竹筛子或者条筐筛掉土,大大小小的果子就基本可以颗粒归仓。可是想想看,这里面的劳力有多大!那时候的每个农家能有种多少花生的能耐!
爬蔓儿花生在我们这里据说一直种到1960年代,当更优良的白沙品种过来的时候才退出人们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