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城信息港城市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606|回复: 18

童年旧事

[复制链接]

3

主题

98

帖子

640

积分

中级会员

北漂一族

Rank: 3Rank: 3

积分
640

新年送“福”

发表于 2012-8-18 10:20: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山东潍坊
      总是很怀念童年,所以就经常回到童年里神游,在那里重温那些儿时旧事。我不记得是从几岁开始记事的,最早的记记就是我家的老屋。老屋并非是很古老的房子,而是因为有了新屋后,习惯地称以前的房子为老屋。一场洪水冲毁了村庄,也冲毁了好多房屋,于是洪水过后,整个村子搬迁到南边的高地上,就是以前被叫做南岭的那儿,我们家是最后一批搬入南岭的。所以我能够在老屋多呆了几年。在老屋度过了我最童真的年代,因此老屋也给我留下了最深刻最美好的记忆。
      老屋的院子很大,父亲母亲都喜欢花,所以院子里栽满了开花的树。
      一进院门迎面是一棵粗壮的紫藤,我们叫它“藤萝”。每到春天,一串串紫色的花穗挂满枝头,一团紫气升腾,如轻梦飘浮在东墙根。老奶奶就颠着她的脚到扭曲伸展的枝干下剪下还未完全开放的花穗,掺上面粉上锅蒸蒸吃,吃起来甜丝丝的带着糯香,口味极佳。那个年代农村还很贫穷,春天正是青黄不接的季节,好多人家会断粮。一些可以吃的花儿和树叶就成了人们充饥的最好物品。紫藤花是可以吃的最早的花,不过很少有人能吃到,因为栽种紫藤的人家很少。能吃的花除了紫藤还有洋槐花,洋槐花是极普遍的。在村子里到处都是洋槐树,春末正是槐花盛开的时候,一树树繁花累累,洁白如雪,芳香四溢。人们拿着长长的钩子,提着框子、篮子,到房前屋后或者沟边坝沿上采摘槐花。槐花的吃法很多,可以蒸着吃,包包子吃。还可以磨碎掺上面粉做馒头吃。不过我没吃过槐花,母亲说吃了槐花会涨肚子,所以我家从来没吃过槐花做的饭,我最喜欢吃的是榆钱,我家门前有一棵大榆树,每到春天榆钱长满枝头,我和弟弟就找来一根长长的杆子,绑上铁钩,站在树下折榆钱,刚刚折下的榆钱儿,一串串碧绿可人,撸一把放进嘴里清新甜润,若是掺上面粉上锅一蒸,甘甜香糯,又是另一番口味。榆钱树还有一个大用处,每当年除夕的时候,母亲都会叫我和弟弟折一枝榆树枝用来插在年跟饭上做摇钱树,因其名字榆钱与“余钱”谐音,以图吉利。树上挂满我用红纸剪成的一串串铜钱,树下栽一棵翠绿的波菜,在黄灿灿的小米饭上,好看又吉祥。
      穿过紫藤,就是我家的花池了。
      花池在我们当地叫瓮栏子,瓮栏子是用石块或砖头垒成的四方形围栏,一般都在东间屋窗下,正对着大门口,放水瓮和咸菜翁用的,几乎家家户户都要有,但我家的瓮栏子里却是种满了花,全是我家里名贵的花,有一棵牡丹、两侏芍药,还有一棵月季,芍药有绛紫和粉白花两种,初春就冒出了芽,轿嫩的绛红色新芽从土地钻出来,我喜欢极了,一天要看几遭,老奶奶坐在炕上隔窗大声叮嘱“别用手动它,动了它就不长了”。等到小芽长出了叶子,我才放下心来,芍药花大而艳丽,只可惜那时没有相机,无法保留它的艳姿,只能在记忆里回想它的美丽。那棵牡丹比我的年龄还大很多,年年枝繁叶茂,只是我从没见过的花。月季花在瓮栏子的最西头,高高的,每年都茂盛地开满花,初夏是它开的最艳的时候,因为花冠太大,它细细的枝条撑不住,只好用三根木棍架着花枝。有一年月季花刚刚盛开,枝头是绿肥红肥的时候,村里来了一个照像的,大姑就想到了这棵月季花,她们几个人把照像的领到我家,月季花就如明星一般轮番与一个个姑娘媳妇合影,一副副鲜花与笑容在摄影机前闪过。母亲也让我照了一张,那是我第一次照像,心里高兴极了,快乐的笑也在脸上绽放,照相的走后我就天天盼着他来,终于他来了,我急不可待地找出我的照片来,一看就哭了。大人们坐在花前,那花不是在头顶就是在鬓边,而我太矮小了,背景里除了三根架花的木棍和一段花枝外,连一片叶子都没有。几十年过去了我依然清晰地记的那张照片,照片上的小女孩,站在几根木棍前灿烂地笑着,现在我一点也不为那时没有照到花而遗憾,世上有哪朵花美过孩童纯真无瑕的笑脸呢?
      院子南墙下有两棵树,一棵高大秀颀,一棵低矮,高的是马尾松,后来知道它还有一个很美的名字叫芙蓉树,低矮的是黄杨,这两棵树在当时的村子是绝无仅有的。所以父亲的朋友同事即使第一次来我家也不会找错门,因为那棵高出院墙许多的马尾松是最好的引路人,  它就是我们家的迎客树。马尾松的叶子和花都是与众不同的,叶片是细细碎碎的,不象其它树的叶子有光滑完整的叶面,它的花更是独特,粉红色的花瓣,细丝一般,远远望去,仿佛一层薄薄的粉红轻雾飘浮在绿伞上,洒下淡淡清香。但是孩童时我并不懂欣赏它的花有多美,而最有趣的是捉拿树干上的虫子,马尾松到了夏天会长一些跟它的树皮一样颜色的小虫子,我和弟弟常常捉虫子给小鸡吃,惹的那些小鸡们总是滴滴地跟在我们脚下。黄杨树非常好,黄绿色细小厚实的叶子,四季不落,不知什么缘故,树的另一个分权被锯掉了,只剩下西边的一个树枝,象一把被风吹斜的小伞。那个锯面刚好成了我和弟弟站在黄杨树上玩的一个落脚点,因此这个小小的截面常常是我和弟弟争抢的地盘儿,但要是没人争抢了,一个人反而会无趣地不靠近那儿。
      在院子里所有的花树木中我最喜欢的要数西窗下那棵樱珠了,春日乍暖,樱珠就早早地绽开花朵,粉白色细碎的花儿,小巧精致,在枝头迎风招展,香飘满院,引来许多小蜜蜂嗡嗡地在花间忙碌着。不久花儿谢了,落英如雪,片片飘落到树下,枝头上却缀满绿色的小樱珠,虽然老奶奶一再叮咛等果子红了再吃。可我们总是忍不住偷偷地摘几个尝尝,自然是又酸又涩了,直到现在回味起来,那股酸涩的味道还在舌尖留存。
      樱株树下是一盘小石磨,那时候石磨是必不可少的加工工具,几乎所有粮食都要用石磨磨过才能吃,所以差不多家家户户都会有石磨。磨的最多的粮食是大豆和玉米,石磨是两块青石打磨而成的。上下两盘用一根轴连接着,那根轴叫“磨提”,下盘磨固定在用砖头石块垒成的磨台上。上磨上面有两个小圆洞,叫“磨眼”,需加工的粮食就是从这个磨眼里放进去的。上下两盘磨石的接触面凿满一道道槽,用久了槽会被磨平,就需要找石匠再凿一下,人们叫砸磨,小时候经常会听到大街上凿磨石匠的叫喊着。磨东西时,用一根长短粗细适中的木棍拴在上磨两侧对称的提把上,推着木棍向前走,石磨就开始转动了,磨过的粮食从上下磨石间缓缓流出,这项劳动叫“推磨”,推磨是很辛苦的,一般要两个人,一个人推太累,因为推磨是在不停地转圈,所以有人会晕,我却不会晕,从很小我就会推磨,家里推磨的活都是我和姐姐做。那时候好羡慕家里养着毛驴的人家,小毛驴推磨是最好的了。为了防止毛驴转晕,要用黑布遮住驴的眼睛。用石磨磨出的东西做饭格外香,后来机器磨越来越普遍,石磨慢慢地被淘汰了。现在的石磨已经变成了观赏品,甚至文物了。老人们在闲谈中常常会流露出对石磨磨成的食物的留恋,偶尔我也会想起石磨,会怀念与石磨相伴的那段时光。
      推磨虽然很累,但是石磨也有让我开心的时候。每到清明是荡秋节的时节,儿时我们把玩秋千叫做“打悠千”,临近清明,每个生产队里就会在自己的麦场上吊秋千,高高的秋千架,长长的秋千索,但这样的大秋午只能大人上去玩,小孩是不让上的,于是孩子们就自己想办法做秋千,有的把绳子系在两棵树干上做成秋千玩;有的把绳子拴在门框上做秋千,有的是借用石磨做秋千,我和弟弟就是在窗下的石磨上做秋千。找来两根不太长的木棍分别插在磨眼里,把两根木棍交叉着捆起来,做成一个叉,再找一根结实的长木棍,一端放在叉上,一端放在窗台上。然后把绳子的两端系在木棍上,这样一个简易的秋千就做好了,在自己亲手做成的秋千上荡来荡去,那份欢喜快乐胜过吃了蜜糖。
      老屋的院子白天给我们乐趣无穷,可是到了晚上就让人有点惶惶不安了。有月亮的时候满地晃动着浓重的树影,没有月亮的时候,黑暗笼罩着整个院子,风声掠过树叶“刷刷”的响声很是吓人。如果妈妈不在家,我和弟弟就躲在老奶奶的炕上不敢下来。冬天我们会围在火盆前烤黄豆粒儿,或爆玉米花,把黄豆和玉米粒埋在热灰里,一会就熟了,玉米会自己从火堆里跳出来,爆成白色的玉米花,象洁白的杏花散落在火盆四周。而大豆会变成黄灿灿的椭圆形,吃起来又香又脆。老奶奶也会给我们讲故事。可她只会一个故事,讲了好多遍了,是一个鬼故事。从前有一个小孩晚上正在家睡觉,忽然听到外面有人叫他,他以为是同伴喊他去上学,于是答应了一声,穿上衣服就往外跑。跑出家门看见有个人在远处向前走,他就向着他追去,一直追到村子外,那人不走了,他赶上去一看,竟然不是同伴而是一个陌生人。他刚想说话只见那人阴阴地向他笑,接着双手似乎拿着条链子样的东西朝他一摔,吓的他一闭眼,等他再睁开眼时,那人不见了,只有自己孤零零的站在村外,身上出了一身冷汗,抬头看看天,月亮正挂在中天上,还是深夜呢。那小孩感觉身子累累的,只好回家去,家里人都在睡觉,他又上了炕睡下了。从那以后他病了再也没有起来,不久就死了。老奶奶每次讲完这个故事总要叮嘱我们晚上听到外面有人叫你的名字千万不要答应,那是索命鬼在叫。每次听完这个故事我和弟弟就吓得捂起耳朵往老奶奶身边靠,这时老奶奶就会抿着她那没有牙的嘴笑的全身发颤。本来就害怕出去的我们听了鬼故事后就更不敢踏出房门了,天一黑就躲到炕上去,最担心听到有人在外面叫我们的名字。

3

主题

98

帖子

640

积分

中级会员

北漂一族

Rank: 3Rank: 3

积分
640

新年送“福”

 楼主| 发表于 2012-8-18 10:24:08 | 显示全部楼层 IP:山东潍坊
水井、后湾、文哥哥
      我家的老屋在村子东边,那时候房屋没有统一规划,大家几乎是因地制宜,没有成排成行的整齐的房子,这儿一家,那儿一户,即使是邻居,也不是隔墙相邻的,总是要隔开一块空地。我家就是独在一处的。院子很大,门前的空地也很宽敞,到了夏日晚上总会聚集着乘凉的乡邻们,我则喜欢躺在草席上数星星。
      我家院墙东边是一条小路,路面被行人踩的白光平整,路旁栽了好多白杨树,每到早春,杨树上挂满了花,杨花象毛毛虫,在树上挂不多久就纷纷落了下来,小路上就铺满了杨花,我们就拾起杨花用线捆起来当毽子踢 ,踢碎了就再拾新的杨花做一个。我很喜欢杨花,喜欢它浓郁清新的味道,喜欢它的软绵绵毛绒绒,握在手里或踩在脚下会发出轻微的沙沙声。
      顺着小路往北走,不远就到了尽头,小路的尽头是一个水湾,我们叫“后湾”,因为它在村子的最北头,湾里的水很清澈,连接路的水边常年放着几块平滑的大青石,是洗衣服用的。我很盼着有人来洗衣服,那时我就可以在湾边玩水了。湾沿上栽了几棵柳树,春天柳枝上刚刚冒出麦粒大的小芽时,我们就可折下柳枝做柳哨了,柳哨很简单易做,每个孩子都会做,在那段日子里,村子里的角角落落都能听到忽高忽低时远时近的柳哨声,哨音单调,我们却喜欢。那是孩子们快乐单纯的心音,胜过任何优美的乐曲。柳树带给我们的快乐不仅仅是做柳哨,还有柳枣,当黄色的柳花时飘落在地时,翠绿色的柳枣就初长成了。越嫩越好吃,等至柳枣熟了就不能吃了。成熟后的柳枣会变成柳絮,漫天飞舞,我们欢快地追逐着柳絮,抓住了后再轻轻一吹,柳絮又轻盈地飞走了,那时候没有幼儿园。不到上学年龄的我们就象柳絮一样东西南北自由自在的到处飞。
      小时候村里没有自来水,吃水都是到井里提。我家老屋西墙外,就有一口水进,附近的人们都到这里挑水。夏天买回西瓜来,到井里提一桶水,把西瓜放进水里浸泡,过一段时间拿出来,切开时那股凉爽清甜的味道,刹时浸润口鼻肺腹,还没吃心里就已甜滋滋凉丝丝的了。冬天井台边结了厚厚的冰,大人们一再警告孩子们不要到井边玩。天很冷的时候,井里边会冒出水蒸汽,我不知道这是为什么,跑去文哥哥家问他妈妈,文妈妈正在烧火做饭,风箱呱哒呱哒地有节奏地响着,火不时从灶里窜出来,映在文妈妈的脸上,让她温和的脸上增添一层柔软淡红的光泽,非常好看。她一边烧火一边告诉我,那井里面住着一个老妖婆,热气是她烧水冒出来的。要是哪个小孩去井边看就会被她抓进去,放到热水里煮了吃。听了后吓的我即使远远地路过井台也要捂着眼睛快跑过去,对那口井的恐惧,从那时起一直笼罩在我童年的小小心头。
      文哥哥家与我家隔井相邻,住在井西边。比我大几岁的文哥哥已经上学了,我很羡慕他每天背着书包去上学,下午我会去他家找他妹妹玩,顺便等文哥哥放学回家,为的是想看看他的书,但他是不会让我们动他的书的,若是他高兴了,有时会读他学的课文给我们听。我还记得有一篇课文里画的插图。画面上有两个稻草人,一个红小兵手拿红樱枪狠狠地刺向他们。文哥哥还会讲故事,但很少讲给我们听。有一次被妹妹缠急了才讲了一个懒老婆的故事:有一个女人特别特别地懒,她家的锅是从来不涮的,日子久了,那锅结了一层厚厚的痂。有一天夜里,来了一个小偷,小偷看看他家里什么也没有,只有一口锅还可以拿去卖,于是就把她家的锅偷走了,第二天懒老婆醒来后去做饭,一拿开锅盖,吓的大叫“锅没了“,她丈夫被她吵醒后跑过来一看,锅好好地在灶上呢,而且光亮如新,原来是小偷把锅上的那层痂垢偷走了。后来懒老婆逢人就说还是懒好,要是她勤快了,她家的锅一定被小偷偷走了。我们听了这个故事开心地笑了好长时间。其实象文哥哥那样大的男孩是不愿意跟我们这些小妮子玩的,所以要是偶尔哪天他带我们玩,我们就会欢天喜地跟随着他听他指挥。我家东边有一块菜地,是朱老头家的,里面种的是方瓜,到了秋天一个个方瓜大的象小婴孩。有一次文哥哥很有兴致地要带我们去方瓜地玩儿,因为是菜地,平时大人是不让我们去的,由此让我们特想去那里玩儿。在我们眼里文哥哥就象大人了,简直有点崇拜他,于是他一提议我们就欢欢喜喜地跟他跑去了。到了菜地里,他小声的说:我们偷方瓜吧。我说“你先摘,我就摘”,他说“好”。只听“啪”一声响过,他说“我已经摘了,你摘吧”,于是我马上很利索地摘下脚跟边的一个大方瓜,这时文哥哥坏坏地笑起来,说“你摘了老朱头的方瓜,看他抓到你怎么办”,我说“是你先摘的”,他说“我没有摘,不信你看”,我一看傻眼了,原来他只是摘下了一片叶子,那个鬼精灵的文哥哥,原来是戏弄我的。摘瓜之后提心吊胆了好长时间,最怕见的人是朱老头,也怕母亲知道了会骂我。不过我似乎是白担心,因为没有任何我设想的不好的事出现,结果是平安无事。不过这次偷瓜的教训也是很深刻的。偷瓜后那份不安是很折磨人的,远远大于偷时的刺激和兴奋。
      我在想起与文哥哥相处的那段时光时是很快乐的,不知文哥哥是否也会偶尔记起这些琐碎的旧事?我很感激文哥哥,让我现在可以坐在暖暖的冬日阳光里慢慢回想,重温儿时那些纯纯的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98

帖子

640

积分

中级会员

北漂一族

Rank: 3Rank: 3

积分
640

新年送“福”

 楼主| 发表于 2012-8-18 10:26:08 | 显示全部楼层 IP:山东潍坊
简单的快乐

      现代的孩子生活是丰富多彩的,锦衣玉食,玩具成堆,花样繁多,娱乐设施也随时随地可见。我们小时候却几乎没有任何玩具,大人们日日忙于劳作,没空理会我们。天性好无的孩子们只有自己动脑动手琢磨着玩,即使没有玩具,我们一样可以玩的很开心
      男孩玩的多是“打茧”、“赶牛”、“打溜”、“打阎王”、“打蛤蟆”,女孩子玩的就少很多了,踢毡子、跳绳、拾拔豉,还有一种游戏是男孩女孩都可以玩的,那就是“棒打狼”。
      赶牛、打阎王、打蛤蟆,是就地取材,不需要用心制做的。“赶牛”是玩的人每人在地上挖一个小洞,是牛窝,找一块光滑的小石块和一根木棍,石块就是牛,用木棍“赶”着石块往自己的窝里走,对手拦截着,若能冲破阻挡把石块赶进自己的洞里就是赢了。“打阎王”更是简单,找三块大的石块,间隔着放在一条线上,中间最大的一块是“阎王”,两边的两国略小一些,玩的人站在离“阎王”几米外的固定范围内,用小石块打“阎王”等三块石块,都打倒了为胜,若只打倒一块或两块,这一局为败,让给对方打。“打蛤蟆”和“打阎王”一样简单,不过打蛤蟆是要在下过大雨后才能玩,实际上就是玩泥巴,玩泥巴几乎是每个孩子都喜欢的事,夏天阵雨过后,泥巴随手可得,找来不干不稀粘一些的泥巴,用手玩弄成面团一样柔软,然后做成小盆子样,放在手掌上拿到嘴边学着蛤蟆“呱呱”叫两声,这点有些象魔术师那样故弄玄虚。再把手掌高高举起,盆口朝下用力一摔,泥盆摔在地上,随着“啪”响亮的一声,盆底中间出现一个裂洞眼,这就是打蛤蟆的最好结果,是胜利者,若是摔在地上沉闷地一声,没有裂洞,那就是不成功,输了。
      “打茧儿”和“打溜”要用心一些才好。“茧儿”是用一根不太粗的一小木棍做的,用刀削的两头细中间粗,形状象蚕的茧,再找来一根长短粗细适中的木棍,一头修理光滑了做手柄,其余部分削扁平一些。在地上画一条线,把茧儿放在线上右手拿着修好的木棍轻轻一打“茧儿”的左端,在茧儿跳起来的同时,用扁平的木棍迅速照准茧用力向左上方打出去,茧落的赵远越好,记下茧落选地的地点,把茧儿拿回来对方再打,最后看谁的茧打的最远谁为赢者。“溜”也是用木棍做的,但所用木棍要短粗,把木棍用刀削成上端圆柱体,下端为圆椎体,椎头上再钳进一颗钢豆,“溜”就做好了,然后再做鞭,做鞭非常简单,找一根小手指粗细的约半米长的细杆,一头拴上能把“溜”绕几圈的布条,这就做好了“溜鞭”。玩的时候,把鞭的布条仔细地缠绕在溜上,轻轻放在平整光滑的地面上,用力一摔鞭子,那“溜”便旋转起来,看它慢下来时,赶紧用鞭抽打它,转的快而持久为最好。“打溜”是要有技巧的,而这技巧是经常活动练就出来的,熟能生巧,初玩者往往是玩不转。常常是看的比玩的还忙呼,参观者转成一圈,不停地叫喊着“快打,快打”,那场面是紧张而热闹。
      “棒打狼”的游戏是男孩女孩都可以玩的,用四片正方形的小纸片,上面分别写上“棒”“狼”“鸡”、“虫”,一般是两个人玩,规则是“棒打狼”、“狼吃鸡“、”鸡吃虫“,”虫啃棒“,具体玩法是,两人同时各出一张,若两人出同样的就各自收回,重新再出,若一张是狼,一张是鸡,那么“狼吃鸡”,鸡的这张就归出狼的那人拥有了。以此类推,最后有一个人手里全没了,游戏结束。那时候,好多孩子的口袋里都装满了这些纸片,因为赢了的会永远拥有这些纸片,不是还回重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98

帖子

640

积分

中级会员

北漂一族

Rank: 3Rank: 3

积分
640

新年送“福”

 楼主| 发表于 2012-8-18 10:27:56 | 显示全部楼层 IP:山东潍坊
马车和新娘

      坐马车一直是我童年很向往的事,直到现在每每回想起来,那种对马车的渴望还重重地留在心头。
      我小的时候,在农村里马车是最好的运输工具了。哪个孩子的父亲是赶马车的车把式那他就是最让孩子们羡慕的了。
      拉马车的马一定要健壮好性子,车把式坐在马屁股跟的车辕上,马鞭一摔,啪啪的一声,马就开始走了,马脖上挂一个铃铛,一路走过洒下细碎清亮的“叮铛”声。坐在马车上是最享受最开心的事了。马车一路轻轻的颠簸着,坐在车里随着车身晃悠着,就象在水里随着波浪轻轻浮荡着一样舒适,两边的树和庄稼慢慢往后退着,而天上的那朵云却会一直跟着马车走。“叮叮铛铛”的马铃儿声和“得得得”的马啼儿声象一首欢快的乡村小调,飘荡在田间小路上。暮秋时节,正是马车最忙的时候。夕阳西下了,清寒四溢,炊烟已在屋顶袅袅升起,马车满载着收获季节的喜悦奔跑在回家的路上,马铃儿也随着加快了欢畅的节奏,那是庄稼人最欢喜欣慰的时刻了。
      要是有姑娘出嫁了,马车就会被装扮的五彩缤纷,先是用细长的绵槐条插在车架两边扎成一个弓形蓬子,再在上面披上几条花红毯子。把整个车身罩起来后再在蓬子的前后系上四个用大红绸子结成的绣球,马前额上铃铛上都系上红绸,马鞭梢上也要系上一条细红绸子,车把式会穿上平时不舍得穿,只有过年走亲戚才穿的新衣服。新媳妇自然是浓墨重彩了,大红的棉袄裤子还有大红的鞋,那时候没有绢花,只能买两根红绒线扎在辫子上。脸上擦着白白的香粉,腮上是红红的胭脂,那个年代的农村姑娘天天忙着下地干活挣工分,没有钱也没有心思打扮自己,一年四季几乎都是灰色的衣服,只有出嫁这天才可以象唱戏的一样美美地把自己打扮一番,所以我爱看新媳妇,她们一个个都很美。
      也有象我一样大的小女孩能坐在马车里,那是因为她们的姐姐或者姑姑出嫁,而她们是缀车的,只有缀车的小女孩才能兴高采烈地和新媳妇坐在美丽的花车里了。我一直想象着坐在那样的马车里会是什么感受,可我从没坐过!为了能够坐一回花马车,我甚至盼望着自己快点长大,可是还没等我长大,人们就不用马车送亲了,于是坐花马车便成了我的一个萦绕在心头无法实现的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98

帖子

640

积分

中级会员

北漂一族

Rank: 3Rank: 3

积分
640

新年送“福”

 楼主| 发表于 2012-8-18 10:32:15 | 显示全部楼层 IP:山东潍坊
收音机、小人书、露天电影

      小时候,我家里有两样东西是很值得我炫耀的宝贝,一样是八音盒,一样是收音机,这两样东西在当时的村子里绝对是唯一的。
      八音盒是老爷爷留下的,古色古香的小四方盒子里,一边是一个铜圆柱子,上面有密密麻麻的小刺,另一边是一排梳子一样的铜齿,由短到长密密地排列着,盒子外面有一个扭,把扭转几下,松开后圆柱子就转动开了,柱面上的刺就会碰到旁边的齿上,发出叮叮铛铛的声音,清脆悦耳,好听极了。现在想起来,那个声音很象古铮,只是比古铮细弱。
      八音盒虽然好听,但它很单调,没有收音机好,收音机是父亲送给母亲的,那时他在外乡教学,母亲一人带着我们姐弟三人,还要照顾七十多岁的老奶奶,很辛苦,母亲最大的爱好是听戏,于是父亲用一个月的工资买了这台收音机,这是我家最早的家电了。我还记得它的模样,四四方方的,比砖头大出一圈,上面是白色,下面是淡绿色。开关在上面,调台的扭在右侧,这台收音机给我们带来了太多的快乐,母亲劳作完了,会边听收音机边做针线,我们就围在旁边跟着听。若是母亲不在家,这宝贝就是我们的了。姐姐上学,弟弟太小,所以我占用的时间最多,每天下午我会守在收音机旁等着收听“小嗽叭”、“星星火炬”,我不知道具体播出时间,家里也没有表,只能早早地等。每次听到那个稚嫩的小女孩的声音“小朋友们,小嗽叭开始广播了”,我就欢喜不尽,从这个节目里,我听到了好多童话故事,讲故事的多是一位爷爷,声音很和蔼可亲,轻轻缓缓地为我讲述《木偶奇遇记》,他在说“小仙女”三个字时总是用儿话音,到现在我还记得他说“小仙女“的语气。
      我爱听的另一个节目是“星星火炬“,好象是播完“小喇叭”后不久就接着播放,是一个哥哥的声音“同学们,星星火炬开始广播”,这档节目里的内容我没有很深的印象,到现在只是记得那个少年的声音。
      等到我上小学时,这台收音机又有了更大的用处,听书,每天下午6:30,准时收听刘兰芳的评书《岳飞传》,后来是《杨家将》。那时候,村子里有了大喇叭,在大队屋前,一根高高的木杆上挂着两个大大的喇叭,每天的早上、中午、傍晚,大喇叭都会按时响起,村民的家里收音机也多起来,这时的收音机比我家的那台大多了。样子也复杂,大大的按扭并排在前面,声音宏亮。那时结婚的人家最时兴的就是买台收音机,摆在新房里最显眼的地方,很气派很场面。
      不管收音机变的怎样大方气派,我最喜欢还是我家砖头样的收音机,它不仅给我的童年无穷的乐趣,还给予了我知识,它的可爱之处是给我们全家带来了欢乐,除夕之夜,伴随着外面此起彼伏的爆竹声,我家的收音机也播放着喜庆祥和的节目,里面传出的每一个声响都是欢声笑语。我们一家人还有堂兄弟们围坐在炕桌上。吃着丰盛的年夜饭,喝着甜甜的苹果酒,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欢乐和愉快。一切都是那么欢快美好,过年是每个孩子快乐的巅峰,而收音机又给这份快乐加上了翅膀,让欢声笑语飞的更久更远,久久远远地飞舞在我的记忆里。
      收音机带给我的是有声的欢乐。而小人书带给我的就是无言的快乐了。当我还是个小顽童时,大我九岁的姐姐已上初中了。她有好多小人书,都藏在一个小木盒里,所以她上学去了,那些小人书就任我翻看了。我会小心翼翼地把小人书从盒子里一本一本拿出来,然后再一本一本认真地看。我不认的字,看书只是看图,根据图画上的人物表情、场景、想象故事情节,所以我看小人书的乐趣,其实全是沉醉在自己的想象中,也因此我看小人书是百看不厌。每看一次就有一次新的想象,尽管一个字不识,我还是仔仔细细把那些小人书翻看了无数遍。
      我上小学时,小人书不再只是绘画的了,而是有电影拍摄下来的画面,我们都叫电影小人书。我看到的第一本电影小人书是《尤三姐》,清楚地记得那是下午放学后弟弟从外面借回来的,说好他看完了给我看,所以我就急切地等待看他看完。等到我看时夜已很深了。外面正下着雨,妈妈和弟弟都睡着了,我在罩子灯下,津津有味地看那本新奇的小人书。虽然已认识大部分的字,但对书的内容并不太看懂,也不明白尤三姐为什么会自杀,只是看到最后一页,只见桃花满地,血染宝剑,底下的字是:“柔碎桃花红满地,玉山倾倒再难扶”时,小小的心里竟然无限悲哀,眼泪也忍不住流了下来,看完后熄了灯,我睡意全无,手捧着小书坐在炕几旁发呆,夜静静地,只有窗外雨声淅沥,清寒四溢。
      这是我真正读过的第一本小人书,虽然没有完全读的懂,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第二天小人书就被弟弟还给人家了。我再没有见过,直到上初中后,我在学校的小商店里见到了这本小书,当时真有点惊喜交加,于是毫不犹豫地就买了一本,这也是我拥有的第一本小人书,封面上尤三姐怀抱鸳鸯宝剑,目光如霜、冷艳凄美。
      我终于可以仔仔细细地看了又看我喜爱至极的《尤三姐》了。那时才知道《红楼梦》这部书,于是由《尤三姐》我喜欢上了红楼梦,可惜当时找不到这部书,只是在心里深深地记下了这部书名。初三时终于有缘见到这部书了,是同学借来的,所以也只是一面之缘,内容根本没看到,于是读读《红楼梦》又成了我心中的一份渴望。
      直到上高二,这个心愿终于实现了,那是星期天我和同学骑自行车走了三十多里路到了县城,去了新华书店,在那里我终于找到令我魂牵梦萦的《红楼梦》,书价十五元,对我来说无疑是太贵了,但对这部书的喜爱已让我不能理智自控,我花光了身上所有的钱又向同学借了大部分,才凑足了十五元,买来了《红楼梦》,返回去时一切皆不记得了,只有欢喜充满了脑间心际,而那份欢喜是我到现在也无法描述的。
      回到学校后精心地包上书皮并郑重地请一位写字很好的同学为我写上了书名姓名和购买日期,一九八五年十月六号。
      小人书《尤三姐》对我后来的很多爱好影响颇深,就在我看《尤三姐》的那个雨夜后不久,村里来了放电影的,放的电影里正好就有京剧《尤三姐》,一个不到十岁的小女孩是听不懂京剧的唱词和唱腔的。但我却十分爱看,因为我喜欢戏中女子的服饰,尤其是戏服,行动处衣袂飘飘,长长的水袖舒展如彩绸飞舞,美伦美奂,那美到极至的戏装真的令我痴迷。
      我对京剧以及后来对其它戏曲的爱好,最初都应缘于对戏装的喜欢,由喜欢戏装到喜欢戏曲再到喜欢戏曲的唱词和唱腔。
      因为尤三姐是拔剑自刎的,所以我对剑也有一股特殊的喜爱,后来又看了《霸王别姬》,虞姬也是拔剑自刎,还有秋瑾也喜欢舞剑,剑似乎是贞烈的象征,因此对剑总有一种无以言表的喜欢和敬意。
      收音机有声无像,小人书有图无音,所以它们总是有点缺憾的,而电影却是兼而有之了。因此电影最终成为孩子的至爱是完全当之无愧的。
      小时候也是难得看场电影,村里放电影那是大事,提前几天孩子们就奔走相告,若是邻近村庄里有放电影的,那也是成群结队地跑去看。不过我们村在附近几个村里是最富裕的村了,所以外村来我们村看电影的机会更多。
      放电影的那天下午,孩子们早早就去占地盘,先是用石块围起来,待到镶着黑边的大幕布高高地挂起来时再拿板登放上。我们家有条长板登,刚好坐下四个人,妈妈、姐姐、弟弟和我,父亲在外地工作,很少在家,老奶奶是从来不出门口的。看电影最好的位置是放影机前方和左右两侧,我和弟弟常常是占到放映机的左边,这是最好的地儿了。因为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放映员的制作,开始只有一台放映机,所以一个片子放完后再停下来,亮起灯,再放下一个片子,到后来放映机就变成了两台了,所以中间不停,整场电影可以从头连着看到尾。那时候村里没有电,放电影的都是自带发电机,发电机轰轰的发电声音很响,要放在离电影远远的背静处。村子里放电影都是露天电影,这露天电影有个大好处,就是可以两面看。正面看的人多,有些老人孩子就常常坐在地上看反面,我也看过反面电影,除了字是反的其它都一样。
      那时看的电影翻来覆去的似乎老是那几部,多是战斗片,象《地道战》《地雷战》还有一部干脆都不叫片名地,而直接叫电影中的主角名“李向阳”。那时候的李向阳可以说是妇孺皆知的大名人。也有几部是孩子们特喜欢的,如〈闪闪红星〉〈红孩子〉。〈孙司空大闹天宫〉是我小时候能看到的唯一一部儿童动画片,我喜欢极了,可惜只放过一遍。
      在我们村里放的电影我是场场不漏的。但到外村去看电影,我就只去过一次,是到相州。相州是我们的公社驻地,放的电影自然是好的。那时我太小,大人不愿带这个小累赘,在我哭闹纠缠下,妈妈不得已才让我去了。那晚看电影的人真多,我们只能在远远的边上看。银幕上的人全都是是变形拉长的脸,声音也听不清。身边有人在打听放的什么电影,有明白人说是〈红楼梦〉,第一次结缘〈红楼梦〉我却没看明白的就进了睡梦中了。是怎么回来的也不记得了,唯一的一次到外村看电影留给我的记忆就是人多和劳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98

帖子

640

积分

中级会员

北漂一族

Rank: 3Rank: 3

积分
640

新年送“福”

 楼主| 发表于 2012-8-18 10:34:44 | 显示全部楼层 IP:山东潍坊
四季潍河图
      我的老家道明,在相州镇的最东南角上,与现在的栗园宾馆一桥相连,隔河相望,这条河就是潍河。
      在我小的时候,潍河水阔而深,河上也没有桥,两岸来往全靠渡船。对河东那片茂密的树森总是感到神密和好奇。有一年的秋天,禁不住我的哭闹,母亲终于带上我去河东干活了。那是我第一次去河东,也是通桥之前唯一一次过河去。第一次坐船心里乐开了花,母亲往河水里扔了两枚壹分的硬币,我们当地的习俗,小孩子第一次坐船要往水里放钱的,大概是为了祈求平安过河吧。我是不管坐船会不会有危险的,只是美滋滋的随着小船冲开波浪,朝着我神往的树林驶去。
      河东不能随意去,可河西岸却是我们自由玩耍的乐园。
      春天,沙滩上的柳蒲发芽了,一簇族茂盛地生长着,不久就长的跟我一般高了,那时丹茅针也长出来了,可以挤出来吃了。我们土话把丹茅针叫“扎人”,我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个叫法,也许是因为它长的像织毛衣的针那样,头是细而尖吗?可它并不扎人,我曾用手指去碰过它尖细的头尖,不但不扎人,一碰到它它自己就歪了,感觉也是软绵绵的。把“扎人”从枯草丛里轻缓地挤出来,再拨去翠绿的外皮,白白如棉絮样的嫩蕊就露出来了,放到口里轻轻一嚼,甜丝丝绵软软的,味道很美,孩子们喜欢吃,也爱挤扎人。挤扎人是一种乐趣,河岸边、沙滩上,到处都有孩子们蹲在地上,认真挤扎人的身影。
      等到布谷鸟叫的时候,柳蒲就长的比我们高很多了,那时就可以玩“抓特务”了,我们折下细长柔软的柳条儿,编成圆圈,再插上杨树的枝叶,一个草帽就做成了,这是从电影里学来的,电影里的八路军埋伏在山坡上打鬼子时都会带这样的草帽儿。
      麦收过后,天气渐渐热起来,潍河边时常荡漾着孩子们的欢笑声,我们挽起裤腿,光着脚丫在细软的沙地里尽情地嘻戏。在湿湿地沙地里挖一个坑,一会儿小坑里就聚满了水,捧起来喝一口,清凉甜润。在河水浸过的沙地上,用脚踩过马上就会出现两个脚形的水坑,我们就倒着走,看那沙地上留下一串串脚印,一阵水浪来了,深的浅的脚印一刹时全被河水抚平了。沙底下常常会有花蛤,若是看到沙地里有个小眼儿,用手挖下去,准能挖出一个花蛤来,这些小花蛤埋在沙地里却是非常洁净,光鲜的外壳纤尘不染,我喜欢捧在手里看它们被风吹干了,然后再放到河水里去。河水很清澈,可以清晰地看见水下面的细沙还有小小的鹅卵石。如果站在河水里多呆一会儿,有时会有一群小鱼来啃脚趾,咬的脚趾痒痒的,但却不能动,一动小鱼儿就跑了。那是一些银白肚皮纤细的小鱼,长大了的修长如麦穗,我们都叫它麦穗鱼,那时的潍河里多的是这样的鱼,后来当我上初中以后这种鱼没有了。因为河水被严重污染,水变成黑色,鱼也是黑色的,不是修长而是短粗。河滩上也没了柳蒲,柳根被挖了,只留下一个个深浅大小不一的坑,象忧伤空洞的眼睛,欲哭无泪,认人看过后心里也是一片荒凉。
      令人快尉的是,这几年潍河大力整治了,河水不但清澈,而且水量充盈,沿河两岸修上了水泥路,岸边路旁全部绿化,树碧花红,芳草鲜美,四季绿叶繁茂,尤其到了秋天,赤橙黄绿,赏心悦目,美不胜收。我的潍河不仅恢复了多年前的生机,而且更加丰采了。
      我小时,潍河的秋天是最清寂冷落的。草枯柳悴,偶尔几声雁鸣从高空洒落,让河边的秋意更添苍凉。河东依旧是树林茂密,飞鸟云集,不知那林子里会是怎样一番景象呢。
      秋季的河水水窄而浅,大胆的孩子可以趟过浅水或踩着石头过河去玩。文哥哥说他曾经去过河东。那个下午他和表哥还有另一个小伙伴从浅水处偷偷去了河东,那树林里载满了大栗树,秋天正是板栗成熟的时候,地上落满了栗子,他们欣喜之余就忙着收拾栗子,正在他们沉浸在收获的喜悦里时,只听有人喊叫,原来是看林人来了,惊慌失措的他们扔了栗子就往河边跑,跑到河滩上遇到一个长沙坑,也顾不得绕过去,只想图快跳过去,文哥哥跑在最前面,眼疾身快,纵身一跃跳了过去,后来那两个也学他的样子急跳,却跳进了沙坑里,被追赶的人正好逮住了。文哥哥一个人惊魂未定,又不敢回家,只好在河边徘徊等待他的小伙伴回来。太阳落下时,那两个终于无精打采地回来了,原来他们被罚干活了。我想那个秋日的下午给他们的记忆一定是难忘的。
      冬天的潍河有时是最热闹的了,大雪过后,村庄一片静寂,但河岸却充满了孩子们的欢笑声,那岸坡变成了天然滑雪道,孩子们穿着肥大的棉衣,头戴遮耳的黄色棉军帽,脚上穿着哥哥姐姐穿过的棉乌拉,黑胶鞋底已被磨平是最好的滑雪鞋了。滑雪的孩子从坡顶蹲着下滑,到坡底往往就成了仰天而卧了,让滑者和围观者都欢笑不止。我们女孩子只能站在一边分享他们的滑雪快乐,或者玩雪球,捧起白雪在手里抚弄一会儿,雪球就出来了。握在水里冰凉凉的,长了冻疮的手被雪球冰的又红又肿,象胡萝卜,但是玩一段时间后,手就变的热热的痒痒的了。也有调皮的男孩子会把雪球扔我们身上,那雪球故意被做成松松散散的,落到身上就碎了,有时会有碎雪落进衣领里,脖子和背脊马上凉飕飕的,于量一声雪仗又开始了。
      岸上的积雪很快被孩子们踩的平整硬滑,这时候女孩子终于可以滑冰了。我们滑冰是小心翼翼的,常常是二三个人一起玩,一个蹲着另一个人在前面拉着她的双手往前滑,或者一个蹲看,另两个人在两边各拉着她的一只手向前滑,这样滑冰安全稳当,不会滑倒。
      雪是大自然赐给孩子们最丰富最快乐的礼物,乐趣无穷。玩雪的兴致总是没有尽头,直到家人呼唤吃饭,才一个个带着满身雪痕方兴未艾地回家去。
      我真的很庆幸自己生长在潍河边上,不知该怎样感谢这条美丽的河流,她留给了我那么多快乐而美好的记忆。
      潍河永远是我心头最秀美的画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98

帖子

640

积分

中级会员

北漂一族

Rank: 3Rank: 3

积分
640

新年送“福”

 楼主| 发表于 2012-8-18 10:36:45 | 显示全部楼层 IP:山东潍坊
怀念孙姨

      小学毕业后,我跟踪着父亲到解留中心联中上初中,在那里认识了春,从那时起,我整个学生时代都是同春一起渡过的。
      春是一个质朴善良的女孩,大大的明亮的眼睛,透露出内心的纯净和真诚。笑容时常绽放在脸上,洁白的牙齿密实而整齐,如白玉米粒儿一般好看。
      春曾经和我同桌,她聪明勤奋,学习成绩总是很优秀,但是再优秀的学生也抵挡不住课外书的诱惑。那时的课外书是极少的,我们偶尔能看到的就是《少年文艺》《儿童文学》《故事会》这几类书,一旦有同学得到了这些课外书籍,几乎全班同学抢着看。
      春总是能借到课外书,有一次不知她从那儿借来了一本书,我不记得书名了,只记得那本书比我们常见的书大,是16K的。这类大书是很少见的,自然也就是难得的了。春在课上就忍不住偷偷看起来。看着看着她就笑起来,她尽量克制着笑,还是停不住,那书的内容一定是十分精彩,她笑完了后把书给了我,要我看看她刚才看的那段。我迫不及待的看起来,那篇文章题目好象是《纪晓岚逸闻趣事》,我想看的不是题目,而是内容。看过之后也忍俊不禁。第一个笑点是说纪晓岚小时候头上长了什么疮,奇痒,在课堂上忍不住挠起来,先生看到就出了一联:痒痒挠挠,挠挠痒痒,越痒越挠,越挠越痒。纪晓岚听后,知道先生是在打趣他,马上就对了一联:生生死死,死死生生,先生先死,先死先生。把先生气的胡子都歪了。更绝的是下一段呢,先生知道纪晓岚很聪明,有一次就出一上联要他对,“抽烟摇扇、眼前风云变幻”,这下纪晓岚难着了,好长时间竟没对上下联,他很不甘心,走着坐着思考这个对子。一次他去小便,正好放了一个屁,他灵机一动,高兴的手舞足蹈,赶快跑到先生面前说:先生,我对上了,然后就大声地说:抽烟摇扇,眼前风云变幻;撒尿放屁,跨下雷雨交加。看到这里底下的文章我根本看不下去了,要不是在教室里,我说不定会笑破肚子。
      还有一篇文章是关于韩复榘的笑话,说他到一学校讲话,站在学生面前很谦虚的说“:我站在你们面前,如鹤立鸡群,我是十二万分之一的高兴。看见学生打篮球,他对身边人说给他们每人一个,别让他们却去抢一个球,还有就是他游泰山时口占一绝:“远看泰山黑乎乎,上头细来下头粗,有朝一日倒过来。下头细来上头粗”;再还有他观大明湖时诗兴大发“大明湖明湖大,大明湖里有蛤蟆,一戳一蹦哒”
      这些开心的事我是记忆犹新的,不知春是否记得?
      春的家住在解留的北边,我家住在南边的中学里,虽然隔一段不近的路,但是我几乎有空就去春的家里玩。她的家住在供销社的家属院里,长长的大院里栽满了花,还有一棵葫芦,每到秋天,架上挂满哑哑葫芦,一个个翠绿如玉。她家北边有一座山,她们都叫“北岭”,可我以为那就是山,因为我老家有南岭,西岭,但跟这里的北岭相比,那些就是比平地高一些的土坡,而且也没有树,而“北岭”上有茂密的苍松,一年四季郁郁葱葱,有流泉,还有遍野的萋萋绿草。所以它是山而非岭。
      我和春常到山上去玩,那儿有无穷的乐趣。不上山我们就呆在春家里,春的奶奶是位很和气的老人,我和春就喜欢呆在她身边,我们看书时,奶奶会坐在炕上静静地陪着我们,不言不语,我们说话时,她会很认真地听着,快乐而安祥。有时我们也会调皮地逗她,跟她玩笑,她会笑着骂一声“没大没小”,但我们知道她心里是一点儿不生气的。奶奶在春的家里生活的很幸福很开心,因为她有一位很好的儿媳妇。
      春的妈妈孙姨,是我见过的最好的家长,通达爽快,嘴角眉梢似乎总挂着淡淡的笑,细长的眼睛,目光温和而慈爱,她跟春的奶奶相处的不象婆媳,更象母女。她对我们这些孩子们说话也不象家长,而象一位随和直率的朋友。暑假里春天天看电视,孙姨就说“我们家的电视被你承包了”,那时农村刚刚推行土地承包制。有一次我们正在看电视,播放的是青年歌手大奖赛,那一年费翔正红,好多人模仿他,唱他的歌。有一个青岛的选手外形歌声都不错,穿着打扮也极尽模仿费翔,却就是有点不到位,正好孙姨下班回家,只看了一会儿,就说:“这人扭的不好,没有人家那人会扭”,一语道破,的确那位歌手的舞蹈动作模仿的不象。
      高三时,诸城电大来我们学校招生,我和春都报考了,并顺利通过了考试。可是入学通知书下来后我们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因为通知书有一条“食宿自理”,我们家在乡下,离城几十里路,住宿便成了大难题,我和春不由的情绪低落,一向开朗乐观的孙姨安慰我们说“不用愁,我带你们去找住处”,于是孙姨就领着我和春满怀信心的来到了城里。
      那个夏日好热,孙姨领着我俩在城里的路边上走着,烈日如火,炙烤着大地,热浪一阵阵袭向我们,我不记得我们去过哪些地方,只记得被晒的发烫的马路,三个疲惫的身影,无目的地行走在午间的路边。在一个小饭馆我们吃了饭就回家了。这一次我们没有收获,但是孙姨用行动告诉了我一个浅显的道理:任何事要充满信心地去做,只要做就有希望,而什么也不做就不会有任何结果。
      在孙姨的努力下,我和春终于找到了住处,而且就住在学校里。
      这段往事我常常想起,每次想起都禁不住感慨,倘使当时孙姨像我们一样因为困难而只是在家一筹莫展,而不是积极地行动起来,那么我们会不会因为食宿问题而放弃上学?倘若当时孙姨只是为春找到了住处,而没有热心地帮助我,那么,我人生的际遇会不会因此而改变呢?
      我对孙姨是十分感激的,总想有机会回报她,那时年轻,没有感触到岁月的无情,以为未来的日子多的是,只是在心里打算着去拜望孙姨但却迟迟未去。
      直到有一天,春和她妹妹来我单位,说起孙姨已得了绝症,家人已着手准备后事,我听后心痛欲碎,为孙姨的不久于人世,也为我永远无回报孙姨的机会。
      第二天我匆匆跑去医院看望孙姨,孙姨虽然病重,嘴角眉梢依然挂着淡淡的笑意,温和热情的招呼着来看望她的人,她的乐观神情甚至让我觉得她不久就会康复出院了。孙姨显然没有记起我只是客气地招呼我一声就忙着招呼别人了,我没有失望,我想下一次再来看她,多陪她聊聊,她一定会记起我来的。然而这匆匆一见竟成了永决,几天之后孙姨就去世了。
      春说孙姨出殡那天,天气风和日丽。孙姨活着的时候,带给别人的是和善热忱,离开人世时也是安祥平和的。
      今生再也无缘见到孙姨了,只有她温和可亲的音容笑貌时常苑然如在眼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29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62148

母亲节勋章原创先锋端午节勋章喜气羊羊

发表于 2012-8-18 11:08:25 | 显示全部楼层 IP:山东潍坊
蹒跚的脚印 发表于 2012-8-18 10:36
怀念孙姨
      小学毕业后,我跟踪着父亲到解留中心联中上初中,在那里认识了春,从那时起,我整个学生时 ...

{:soso_e17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85

帖子

1289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289

新年送“福”

发表于 2012-8-18 20:06:54 | 显示全部楼层 IP:山东潍坊
童年旧事一箩筐。
与蓝桥可称忆旧之双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53

帖子

126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263
发表于 2012-8-18 20:27:51 | 显示全部楼层 IP:山东潍坊
无忧的童年总有太多相似和共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171

帖子

106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067

新年送“福”

发表于 2012-8-19 10:31:10 | 显示全部楼层 IP:山东潍坊
姐姐,好文啊。{:soso_e163:}{:soso_e16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42

帖子

237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

积分
237
发表于 2012-8-19 17:38:12 | 显示全部楼层 IP:山东潍坊
貌似蓝桥的马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9

主题

2911

帖子

2万

积分

功勋元老

秋风吹吹,芦花飞飞。

Rank: 12Rank: 12Rank: 12

积分
26464

白金元老黄金元老

发表于 2012-8-19 19:57:57 | 显示全部楼层 IP:山东潍坊
大厨手拿是花雕 发表于 2012-8-19 17:38
貌似蓝桥的马甲?

不是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主题

412

帖子

288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2886
QQ
发表于 2012-8-19 22:44:47 | 显示全部楼层 IP:山东潍坊
貌似男士的文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42

帖子

237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

积分
237
发表于 2012-8-20 07:35:06 | 显示全部楼层 IP:山东潍坊
难不成是楼上的刀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本站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诚聘英才 免责声明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05 诸城信息港 版权所有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鲁B2-20051026号 | 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2015127号-7 | 电子公告许可:电信业务审批[2008]字第262号函
投稿信箱:webmaster@zcinfo.net   总机:0536-6017778    新闻、业务热线:0536-2165588   法律顾问:山东东武律师事务所 刘清波、秦丽律师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