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城信息港城市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811|回复: 0

浅说中西方烹饪文化

[复制链接]

6

主题

152

帖子

88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886

新年送“福”

发表于 2006-4-13 14: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山东潍坊
<FONT face=隶书 size=7>烹调是一种文化,至少在中国是一种文化。因为,烹调在中国早已超越了维持生存的作用,它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获得肉体的存在,而且是为了满足人的精神对于快感的需求。它是人们积极的充实人生的表现,和美术、音乐等等有着同样的提高人生境界的意义。人们称烹调为艺术,这在中国是毫不过分的。 </FONT>
<P><FONT face=隶书 size=7>  中国有句古语“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西方文化从某种意义上讲可以说是男女文化,中国文化则是一种饮食文化。当然,这并不是一种严谨的论断,不过是借以说明中西方两种不同的人生倾向。作为西方来说,因其文化传统的缘故,人生倾向明显偏向于男女关系,这在汉民族是难以理解的,因为汉民族对于男女关系理解的褊狭,仅仅把它看作一种性关系,而文化传统中又把性神秘化,蒙上一层浓厚的神圣和伦理色彩,而对于现实的性又只能接受生理的理解,所以对性的理解也是肤浅的,而且这一切都还只能“尽在不言中”,说出来便有悖礼教,认为是道德沦丧了。而西方,男女关系的内涵和外延远非汉民族的理解所能包括。所以在西方,“男女关系”对于社会关系和文明程度都有着较强的反映力和影响力。 </FONT>
<P><FONT face=隶书 size=7>  在中国,祖先圣贤形成了在性问题上保守的传统,而把人生的倾泄导向于饮食。由于这个原因,不仅导致了烹调艺术的高度发展,而且赋予烹调以丰富的社会意义。首先,在人们的风俗习惯中,婚丧嫁娶这类大事,总是以吃作为其重要内容甚至高潮部分;其次,它是中国人最重要的社交手段之一。在农村,“认识”这个词常常为“在一个桌上吃过饭”所代;同时,烹调也是民族表达感情的重要方式。 </FONT>
<P><FONT face=隶书 size=7>  中国哲学作为东方哲学的代表,其显著特点是宏观、深遂,同时又很模糊、不可明确界定。这给中国烹调的指导意义是非同一般的。中国菜的制作方法是调和鼎鼐,它的原料可以是一种或多种,它的调料可以是一样或多样,它的步骤可以是一步或多步,最终是要调和出一种美好的滋味。这一切讲究的就是分寸,就是整体的配合。它包含了中国哲学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一切以菜的色香味形的美好、谐调为度,度之内的千变万化就决定了中国菜的丰富和富于变化,决定了中国菜的菜系的特点乃至每位厨师的特点。在中国烹调的体系中,不仅讲究菜肴的整体性,而且餐具、餐厅、摆台、上菜顺序,乃至天气、政治形势、食客等等的不同,婚宴、丧宴、寿宴、国宴、家宴等等的区别,都能纳入烹调的整体考虑之中。可以说这种对客观事物整体性的把握就是中国哲学的一大特点,象中国文化中的中医药学,那种君臣佐使,随机应变,就与烹调有着极其相似之处。这种哲学思想的不同使西方烹调倾向于科学,中国烹调倾向于艺术。在烹调不发达的时代,这两种倾向都只有一个目的——度命充饥。而到了烹调充分发展之后,这种不同的倾向就表现在目的上了:前者发展为在营养学上的考虑,后者则表现为对味道的讲究。 </FONT>
<P><FONT face=隶书 size=7>  西方烹调倾向于科学性,这种倾向使其日趋机械、规范。中国烹调倾向于艺术性,它的特点就是随意性。比如同一道菜,冬天和复天,煤火和炭火,铝锅和铁锅,一个优秀的厨师就要根据这些情况随机而化,这是操作的随意性。再说原料,西方的菜肴是充饥的,而中国的菜肴是“吃味”的,所以中国烹调在用料上也显出极大的随意性。许多西方视为弃物的东西在中国都是极好的原料。西方人不吃动物内脏,这在中国是难以理解的;西方人因鸡脚食之无肉,故将其与鸡骨、鸡毛视为同列而弃之,而中国,鸡脚则为鸡身上相当贵重的部位;西方人发现了西红柿,但真正把西红柿发挥得淋漓尽致的还是中国人。如此种种,皆为原料的随意性;再如技巧,一个优秀的厨师,固然要能做复杂繁琐的大菜,但就是面对简单的原料和佐料也往往能信手制出可口的美味,这就是技巧的随意性。同一道菜,由不同的厨师烹调,会有不同的风味。而不象麦当劳、肯德基,随便在哪个国家哪个连锁店,其品质相同,味道也相同。 </FONT>
<P><FONT face=隶书 size=7>  在西方,信奉“工作是工作,游戏是游戏”的原则,再加上其烹调的规范化和机械性,无论什么工作便都成了纯粹的机械性的工作。单调的工作甚至会导致人们对工作理解的异化,自然不会有兴趣。可以说,在西方,食客的目的宽容了烹调的停滞,而厨师工作情趣的缺乏维持了这种停滞。中国则不然,“游戏中有工作,工作中有游戏”。街上卖烧饼的师傅,揉面时喜欢用擀面杖有节奏地敲打案板;庖丁解牛,“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厨师在炒菜时,敲打马勺,讲究烹炒的节奏感。这些虽然不会给烹调带来什么明显的便利,但它却增加了劳动者的工作趣味。只有在这种气氛中工作才会有积极意义,才会富有创造性,才会有中国菜的不断推陈出新。正是因为中西文化背景的不同,所以才有了这林林总总的饮食文化之巨大差异。</FONT></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本站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诚聘英才 免责声明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05 诸城信息港 版权所有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鲁B2-20051026号 | 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2015127号-7 | 电子公告许可:电信业务审批[2008]字第262号函
投稿信箱:webmaster@zcinfo.net   总机:0536-6017778    新闻、业务热线:0536-2165588   法律顾问:山东东武律师事务所 刘清波、秦丽律师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