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栋同志简介:王国栋 (1914 - 1991) 王国栋,又名鲁平(取意为山东的一个平常人), 1914年1月30日出生于诸城市相州镇北王家庄村,早 年就读于都吉台小学01931年8月,山东省立第十三中 学在诸城建成后招收第一级学生,王国栋一举考中,中 途因故休学一年,后转入二级。
1935年7月,王国栋从 十三中毕业后,考入曲阜山东省立第二师范学校。
1936年,王国栋在省立二师读书时加入“中华民 族解放先锋队”(简称“民先”),并积极组织开展学生 运动。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王国栋在二师曾组织 成立“伤兵慰问团”,他任团长,在党组织指导下,到 兖州慰问从禹城撤下来的伤员。同年9月,因二师校长 杨书田极力阻挠学生的抗日救亡活动,激起王国栋等广 大学生的愤慨,他们在中共曲阜特支的领导下,开展了 一场***驱杨斗争。半月后,杨书田勾结韩复榘出兵包 围学校,强迫解散学生组织,并宣布开除了王国栋、周 蓝田(共产党员)、管戈(共产党员)等9名学生,这 就是发生在曲阜二师的“九君子事件”。王国栋等九人 被开除后,因韩复榘派兵缉拿,便根据党组织安排准备 一起去延安,但走到单县被截住堵回。后分散活动,王 国栋在泰安同中共山东省委取得联系,遂根据省委发展 抗日武装的指示,回家乡参加组织抗日游击队工作。 王国栋以国民党山东省党部要员赵继勋(也是诸城 人)家人为名,混上了到坊子的火车,回到诸城,首先 选定母校都吉台小学为活动基点,然后动员进步青年孙 朴风(料疃村人,教员)、赵进先(都吉台村人)等人 一起活动,又联络当地掌握小股武装或枪支的实力派人 物赵承光(赵继勋家人,半倒井子村地主)、赵兰垓 (霞岗村地主)等参加,并分头动员附近村庄的青年农 民和学生,成立起200人的“抗日自卫队”,设立总队 部,王国栋任总队长,下辖三个大队和训练处。
此后, 他们一面整顿训练,一面等候党组织的指示。 中共诸城临时县委成立后,为组织抗日武装,发动 武装抗日,1938年1月,先派共产党员官钧民前往都吉 台负责与王国栋取得联系。接着,临时县委书记赵志刚 亲自负责与王国栋的自卫队联系,并介绍王国栋加入中 国共产党,但当时没有举行仪式。经协商,王国栋决定 将抗日自卫队交由临时县委直接指挥。经妥善安排后, 遂将队伍拉进城里,但因自卫队成分复杂,加之思想基 础不牢,拉出时大部自行解散,只剩一二十人。王国栋 到临时县委不久,临时县委即与移驻诸城的高密地主武 装蔡晋康部内的中共党的地下工作委员会合并,成立中 共鲁东南工委。
同年2月2日,临时县委副书记董昆一 以党代表身份,在省立十三中主持了王国栋、孙朴风的 入党仪式。此后不久,由于队伍内部蔡靖宇等反动分子 挑起纠纷,中共鲁东南工委脱离蔡部,奔赴抗日前线, 王国栋是其中一员,同时脱离的共109人,因与《水 浒》中的一百零八条好汉人数相近,故诙谐地自称“一 百单八将”。 1938年3月,队伍到达徐州后,经党组织安排,与 中共东北军五十七军工委取得联系,王国栋等约80余 人进入国民党东北军五十七军一一二师六六七团万毅 (中共特别党员)部做党的地下工作,组成新兵连参加 抗日作战。不久,中共东北军五十七军工委又决定成立 由王国栋、赵志刚和李欣三人组成的特派工作团,王国 栋负责外交工作。
1939年春,王国栋因故失去组织关 系,后于1942年4月重新入党。 王国栋后来退出五十七军,从1942年起开始从事 新闻出版工作。前期主要在华中新华社一支社和苏中分 社工作,先后任主任、社长等职。解放战争时期,他在 胶东解放区先后任大众报社、胶东日报社、群力报社副 社长和新四军军部《无线电讯报》、《新华日报》编辑。 接管青岛后,王国栋创办了《青岛日报》。 全国解放后,王国栋于1950年调上海工作,先后 任新闻日报社秘书长兼党总支书记,中共上海市委宣传 部办公室主任,劳动报社总编辑、社长,解放日报社编 委等职。1959年调中华书局辞海编辑所任副主任,并 任《辞海》编委。1978年起任上海辞书出版社副社长、 顾问等职。1983年离职休养,享受局级待遇。离休后, 他仍经常关心辞书出版社的工作,并认真修订了1989 年版《辞海》。他为我国的新闻出版事业做出了重要贡 献。
1991年11月23日,王国栋在上海病逝,享年77 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