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大误区:机油太多 车主小王的新车刚过5000公里的首保,学会看机油标尺的小王五一时跑了2000公里的高速,害怕机油会不够,就将一位朋友送的一瓶机油添加了进去。谁知没多久,他的新车开始烧机油。 技师诊断:这是因为小王的新车里机油太多了。发动机在工作时曲轴柄、连杆大端会产生剧烈的搅动,增加了发动机内部功率损失,还使溅到缸壁上的机油增多,产生烧机油故障。 提醒:发动机油底壳中的机油不足会发生故障。但太多,也会发生故障,所以,应将发动机油底壳中的机油控制在机油尺的上下刻线之间为好。 第二大误区:盲目追求高标号汽油
以为汽油标号越高越好的张先生,因爱护新车,两年来一直给爱车加97号汽油。不久前的一次汽车俱乐部活动,张先生才知道,汽油标号高对发动机并没有特别好处,自己白白多花了不少银子。 技师诊断:一般车主都知道如果高档轿车长期使用低标号汽油,除了会产生爆震(俗称敲缸)外,还会产生诸如功率下降、油耗上升、发动机内部零件损坏等问题,严重缩短发动机的寿命。因此,不少车主宁好勿滥,喜欢使用高标油。事实上,汽车标号并非越高越好,即使是高档仍必须加高标油。现在,有不少经销商会建议车主在新车时加注一两箱高标油,只是为了让发动机更好地磨合。 提醒:汽油标号只是标定汽油抗爆能力的参数,它与汽油是否清洁和是否省油并非可以划直接的等号。加汽油只要遵循汽车说明书上的用油标准,使汽车发动机压缩比系数与汽油抗爆系数要相适应就可以了(汽车说明书中一般都能查到)。 第三大误区:轮胎,非要进口的 有些人买轮胎特别喜欢强调“进口”,玩车的陈先生就是这样。但几次经历后陈先生发现,国外推的新款轮胎对国内用户来说并不适用。有一次,他新换的轮胎只跑了一次山路,胎侧就起了包。 技师诊断:国外平整的路面与国内的路况有着较大区别,适合国外路况的轮胎,在国内的道路上不一定有上佳表现,特别是胎侧的耐冲击力方面显然有些水土不服,就如同穿意大利名牌皮鞋走石子路一般,胎侧起包在所难免。 提醒:一些国外品牌的轮胎在国内合资生产后,都根据国内道路状况在轮胎侧面增加了一层帘子布,从而大大增强了胎侧的抗冲击力,合资生产的轮胎从性能上讲完全能够替代进口货,而且价格更实惠。 第四大误区:保养太过“勤快” 有个赵小姐是个车盲,她经常会收到经销商发送的保养信息,新车才开了8000公里,赵小姐的机油已换过三次,机滤也换了三次,保养间隔里程3000公里都不到。 技师诊断:汽车保养周期是指汽车保养的间隔里程或时间。保养频率高不是什么坏事,能更有效地保障车辆的各项性能,但过于频繁也没必要。科学地确定各类保养作业的间隔里程,能使汽车经常保持良好的技术状况,还节省保养费用和修理费用。 提醒:车主最好还是参照汽车制造厂推荐的保养周期。对于一些定点维修经销商经常推荐的维修周期,你最好仔细斟酌一下,除非你的车经常行驶在条件恶劣的环境里,否则没必要缩短保养周期。 第五大误区:只加半箱油
凌先生有好几位关系不错的朋友,买来新车后,几位朋友常常要来借车,但每次只知借车不知加油。凌先生只好每次加半箱油,希望这些狐朋狗友能够及时加油。 技师诊断:大部分车主以为只加小半箱油,可以让开车更省油,常常要临近耗尽时再加油。其实这样做会使油箱中的燃油泵上部经常得不到燃油冷却,容易发热烧损。 提醒:更换一只燃油泵需要好几百元。想省油结果却损坏配件,这样真是有点得不偿失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