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城信息港城市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7928|回复: 0

潍坊城区这一片区将有大变化,想听听您的意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0-16 14:32: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山东潍坊
关于公开征集《潍坊市中央商务区概念规划》
公众意见的公告及批前公示
微信图片_20201015154955.png

为加快建设生态、开放、活力、精致的现代化高品质新潍坊,推进城市新旧动能转型发展,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和潍坊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了《潍坊市中央商务区概念规划》。该规划已通过专家评审,为落实城乡规划的民主决策、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体制,增加规划的公开性、透明性,确保规划方案更加科学、规范,现对规划方案进行公示,欢迎广大市民积极献言献策。


◆详情可查询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网站http://zyhgh.weifang.gov.cn/

◆联系电话:8520382

◆电子邮箱:gtkjghk@wf.shandong.cn

◆征求意见日期:2020年10月11日-10月20日




潍坊新一轮城市发展重点聚焦“三区一中心”,城市结构由东西单一结构向东西、南北十字结构转变。积极推进中央商务区建设,对潍坊进入现代化城市的转型发展具有战略意义。在此背景下,潍坊中央商务区将集中发展高端服务业,提升城市承载能力和服务能级,打造现代化城市标志区域和城市发展增长极。
规划范围

微信图片_20201015155006.png

1、中央商务区统筹区

统筹区规划范围北至兴安街、西至鸢飞路-虞河、南至通亭街、东至丰华路-浞河,规划面积约44.6平方公里。



2、中央商务区

中央商务区规划范围北至禹王北街、东至卉香路、南至民主街、西至北海路,规划面积约5.1平方公里。



3、中央商务区核心区

核心区规划范围北至禹王北街、东至潍县中路、南至民主街、西至上港路,规划面积约1.8平方公里。


目标策略

微信图片_20201015155016.png


1、目标愿景● 区域层面,应支撑胶东经济圈,融入区域一体化发展,建设半岛融合新高地。
● 市域层面,应积极发展高端服务业,提升潍坊城区首位度,构建经济发展新中心。
● 城市层面,应推动城市北部中心极化发展,带动北部板块高品质建设,打造城市品质新样板。


2、设计策略
(1)聚势塑核
● 聚生态之势:区域内现存东西向引潍干渠,从空间上联通潍河、白浪河、虞河,规划充分利用干渠打造生态景观带,挖掘景观价值,链接三条区域生态廊道,汇聚周边的生态势能。
● 聚城市之势:从区域发展角度来审视,中央商务区周边未来将形成四股主要的城市发展势能,分别是西侧的发展中轴之势、东侧的区域枢纽之势、南侧的创新中轴之势、北侧的科技创新之势。中央商务区作为未来引领潍坊高端服务业发展的重点片区之一,在空间选址上具备了多个城市势能叠加优势。
● 打造潍坊新动能环:片区在汇聚周边区域引潍干渠生态势能与城市发展势能的基础上,打造整个中央商务区的空间核心—潍坊新动能环。
(2)蔓藤生长
● 打造五段主题公园:结合干渠沿线资源优势及临近组团功能,营造分段分类的主题公园,提高了片区的整体价值。规划五类主题公园,分别为农业科普主题公园、儿童游乐主题公园、中央公园、运动主题公园、休闲主题公园,满足不同人群的休闲游乐需求。
● 建设海绵韧性空间:规划以“环境友好、生态保护、资源节约”为理念,以人为本,环境为重。结合“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在保障雨水排出安全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渗、蓄、滞、净、用”等多种措施相结合,构建运河公园—景观廊道—雨水花园的三级自然排水体系。
● 蓝绿交织成网:在蓝绿空间方面,规划按照整体性、多样性、均好性的原则,借鉴天府新区的绿色开放空间体系模式,在中央商务区内打造三级公园,服务整个中央商务区,让整个片区的蓝绿空间占比达到20%。
● 组团沿绿生长:沿中心水脉规划形成城市核心的公园景观带,作为藤蔓结构的主要轴线,串联基地范围内多个名片地段与功能板块。通过中心公益性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激发周边土地二级市场活力,提升片区空间价值,进而带动周边城市组团开发的有序进行。
(3)活力成网
● 活力地标趣网:打造“1+3+N”的文化活力地标体系。“1”是片区级文化特色地标“博物馆+艺术馆”;“3”是保留改造的亚星冷却塔、海龙净水厂沉淀池及水合肼塔3处特色工业遗存;“N”是若干处主题化文化活动节点。
● 活力街巷系统:通过构建多条活力慢行道,将零散的用地和项目串联起来,最终形成一个网络化、全覆盖的公共空间系统。
(4)智慧云城
● 构建智慧设施网络:构建中央商务区泛能网系统,实现分布式能源与国家电网、市政燃气、市政热力等主干网络之间的智能化调度。
● 构建城市大脑数字驾驶舱:构建城市智慧管理服务平台,形成全过程管控、全要素监测。
● 体验智慧共享生活:在中央商务区内设置商务共享设施云端、社区共享设施终端和服务共享设施云端三类设施云。

规划布局

1、空间结构


中央商务区未来将形成“一核一园、三片多点”的空间结构。
◆ “一核”指商务区核心区;
◆ “一园”指中央公园,商务区核心区与中央公园形成核园相依的态势。
◆ “三片”指核心区外三个特色功能片区,包括创新创业区、城际空间站和滨河社区。
◆ “多点”指各片区中若干小型节点,作为片区服务的特色触媒。
2、用地布局
规划范围内总用地面积为509.7公顷,其中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为497.13公顷,占总用地面积的97.5%;非建设用地面积为12.57公顷,占总用地面积的2.5%。
支撑系统


1、道路交通系统道路系统:形成“三横三纵”的快速路、主干路网系统。三横指禹王北街、清源街和民主街;三纵指北海路、经一南路和潍县中路。

公共交通:形成“轨道交通-常规公交-园区穿梭公交-绿色接驳巴士”四级公交体系。轨交1号线设南北两个站区,快速联系潍坊北站和城市中心。中运量环线巴士加强高铁与商务区高效接驳。
慢行系统:构建“滨水休闲绿道、城市绿道、社区绿道”三级绿道体系。


2、公共服务设施系统
商业体系:围绕中央公园打造2片文化街区;沿东西景观廊打造两条特色商业街;沿运河生态带开发购物公园;立体开发1个大型商业综合体。

公共服务体系:结合中央公园布局1处高等级公共服务设施博物馆和文化馆;居住组团核心位置布局3处社区公共服务中心。



3、景观风貌系统
视点与界面:观城视点包括北海路视点、潍县中路视点,观河点包括双子塔、轨交站、博物馆及购物公园;道路景观界面包括潍县中路、北海路。

城市天际线:强调天际线东西平衡,突出核心区和沿北海路地标形象。控制滨水建筑高度的层次,打造错落有致的中央商务区门户型天际线。

景观核心点:中央公园、购物公园和文化公园标志节点通过景观塑造、标志性建筑高度、体量、形式的设计与控制,提升空间秩序与空间特色,增强场所印象。

特色风貌区:根据主题功能及空间氛围的不同,设置都市商务、主题街区、生态社区及双创街区四类风貌控制区。



4、绿地系统
构建滨水公园、城市公园、景观廊道、组团绿地及防护绿地组成的绿地系统,形成互联互通的公共空间体系和“人在城中、城在林中”的环境风貌。


5、地下空间系统
地下一层围绕轨道站点TOD开发;地下二层打造两片可联通地下停车场,弹性配置车位约18000个;外围增设多个组团中心停车场。


6、建筑高度控制
划分五个高度分区。低区(0-24m)沿引潍干渠生态廊道两侧的低层商业休闲区;较低区(24-36m)包括大型公共服务设施;中低区(36-72m)包括外围住宅区及商住片区;中高区(72-100m)包括北海路沿线及中央公园南部的商务地块;高区(100-240m)主要包括中央公园以北的核心商务圈层地块。


7、开发强度控制
划分六个开发强度分区。

低开发强度分区(FAR≤1)主要包括公益性公共服务设施与市政设施。

较低开发强度分区(1<FAR≤1.5)主要包括滨河各类休闲设施、酒店等地开发片区。

一般开发强度分区(1.5<FAR≤2)在核心区外围,主要针对小高层住宅区等。

中高开发强度分区(2<FAR≤2.5)为核心区商住地块以及一般性商务地块。

较高开发强度分区(2.5<FAR≤4.0)主要围绕核心区中央公园和北海路沿线布局。

高开发强度分区(4.0<FAR≤8.0)主要围绕半岛以北承担核心性商务功能的第一圈层。



8、公用设施与防灾系统
供水系统:以引峡济寒水厂供水,供水管网布置成环状,管径DN200~DN600。

雨水排水:保留禹王北街、海龙路等道路管网,其他道路下规划d600~d2000的雨水管道,雨水就近排入干渠和浞河。

污水工程:保留禹王北街、海龙路等道路管网,新建管道管径d600-1800,排入禹王北街、沿干渠污水主管。

电力工程:布局三座110千伏变电站,规划110千伏高压线路全部采用管廊或电缆敷设。

通信工程:新建邮政支局,合建通信汇聚机房。结合商业中心或邻里中心设置2座邮政所。

能源工程:沿道路预留中压管管位,管径DN150~DN300。

其他设施:利用城市公共区域地下空间建设垃圾压缩站,规划建设一座消防特勤站。


周边统筹

1、布局思路

南部统筹:整合商务功能向中央商务区集聚;文化功能与中央商务区融合布局。


北部统筹:整合农业研发和会展功能向农业综试区集聚;推动高铁物流功能集聚发展,预留高价值物流转型发展空间。


2、空间结构

形成“一核、两轴、五区”的空间结构。一核即中央商务核心(中央商务+中央公园);两轴即中央商务轴(清源街+潍河灌渠复合走廊)、农业综试轴(盛泰街+生态农业复合走廊);五区即中央商务区、农业综试区、高铁新片区、寒亭城区、经开区。


3、功能分区

中央商务区以商务功能为核心;农业综试区启动区以农业科研、会议会展为主;高铁站以北为生产物流功能为主;经开区以产业功能为主;寒亭城区重点为生活服务为主。


规划实施

1、开发模式

0.5-1km2为一个单元,小组团滚动开发,政府投资与市场行为相结合。每个组团商务、服务、居住功能相对完善,开发一片、成熟一片、滚动下一片。


2、开发时序

一期主要开发干渠以南,面积约1km2。二期开发为干渠以北,面积约0.9km2。三期开发为核心区两侧,面积约为1.2km2。四期开发为北海路以东创新创业区,面积约为1km2。


3、规划管控

分核心区和一般地区两类。核心区以街坊为单元,规模约10-20ha,采取“指标管控+附加图则”方式,重点管控建筑形态、公共空间、道路交通、地下空间四大方面共13项要素。一般地区以骨干路网及河道分隔的次级片区为单元,规模约50-80ha,管控刚弹结合。


4、协调机制

建立整体统筹、分级协调的规划机制。加快梳理近期重点启动项目,编制重点专项规划及片区规划,开展社会调查与公众参与,进行平行政策研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本站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诚聘英才 免责声明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05 诸城信息港 版权所有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鲁B2-20051026号 | 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2015127号-7 | 电子公告许可:电信业务审批[2008]字第262号函
投稿信箱:webmaster@zcinfo.net   总机:0536-6017778    新闻、业务热线:0536-2165588   法律顾问:山东东武律师事务所 刘清波、秦丽律师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