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善仁
中秋节前,诸城超然台广场上苏轼雕像落成。大诗人的经典诗词配合经典动作,栩栩如生。 月上超然台,把酒问青天,与之相关的千年历史,如多彩画卷,在雕像前徐徐展开——
在诸城众多的历史景点中,超然台以其厚重的文化内涵独具一格,传颂千古。 据史料记载,超然台原为一处建于北魏的土台。宋神宗八年八月,苏轼任密州知州时将其重新修建,增建了庙宇殿堂,登临游览。其弟苏辙当时在济南为官,他从《道德经》“虽有荣观,燕处超然”里取“超然”二字,将哥哥的这个台子命名为“超然台”。 并作《超然台赋》赞之。苏轼深爱此台,写了《超然台记》以明志。从此,苏轼常与同僚好友一起,登台远眺,观光赏景,谈诗论文,对酒放歌,留下传诵千古的诗词名篇,带起了“十万人家尽读书”的“超然文化”。苏轼传世诗词近三千篇,而在超然台上饮酒放歌成篇二百多首,其中包含他的一些传诵千古的诗词名篇。 北宋时期苏轼任职密州时,密州相当“地级市”。其后名称几经变化,今天的诸城是一个县级市。随着朝代的变更,超然台也历经沧桑。据诸城县志记载,曾先后有十六任知县重修过超然台,但最终在1947年超然台不幸毁于战火,其间存在延续了800多年。为挖掘研究超然文化,诸城市政府决定参照宋代建筑风格在原址重建超然台。 现在的诸城市政府大院,就是当年苏轼办公的密州知府所在地,后来历代县衙都设在这里,这是个全国罕见的千年不变的衙门口。2009年,在市政府大院北三百米处,气势恢宏,古朴典雅的超然台又出现在现代人面前。 超然台展室对公众开放以后,游人络绎不绝。从展出资料人们可以了解苏轼在诸城的故事及超然台的前世今生。 当年王安石变法,苏轼与他政见不合,被从天堂般的杭州贬到贫穷偏僻的密州,生活条件一落千丈。他就自己在院子里种菜,在池塘里钓鱼,吃自种的粮食,喝自酿的米酒。他这种知足常乐的坦然潇洒,让在济南任职的弟弟苏辙很感动,在其《超然台赋》一文中,对哥哥超然的人生态度大加赞赏。 在诸城任职第二年的一天,秋高气爽,苏轼和同僚们一起打猎,写下了一首千古绝唱《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袒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据资料记载,当时苏轼去诸城南边的常山祈雨,回返途中路经常山北坡。常山在这里延伸出一片林地,地形平缓,灌木丛生,很适合骑马打猎。这就是当时苏轼围猎的山冈。当年西北边境战事紧张,他担心国事,顿时涌起了“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报效祖国的豪气。试想当时的情景:一位儒雅的州官,带领无数随从,跃马挽弓,呼喊着,扬起漫天的尘土,从山岗上卷下…… 此作是千古传诵的东坡豪放词代表作之一。苍茫古朴的密州山水造就了一位旷古的豪放派词人。 在诸城任职其间,苏轼一直没有时间和近在济南的弟弟见面。中秋佳节,苏轼与朋友在超然台畅饮,念及分别多年的弟弟,举杯望月,无限遐思,写下了流传千古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优美的词句,是千百年来中秋之夜思念故人的绝唱。故有人说 “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就是说这首词是写中秋节怀念故友亲朋最好的一首,再也没人能超过他。 上中学时学校编的语文乡土教材里,有苏轼在超然台上写的《望江南》:“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当年老师讲课时朗读诗词抑扬顿挫的感性声音,犹在耳边。这首词,情由景发,情景交融。细腻生动地表达了游子炽烈的思乡之情和豁达超脱的襟怀。将写景,抒情,结合得如此完美,足见作者语言功力之深厚。 苏轼终生坎坷。他在密州只生活了三年,又接到调令,动身到徐州赴任。超然台的主人走了,其后的几任太守只是碌碌官僚,缺少苏轼的文人情调,无人关顾超然台。一年又一年,冬雪夏雨,萧瑟秋风,台上蓬蓬衰草诉说着寂寞。 直到十年以后,这里才又出现了一次短暂的热闹。1085年十月的一天,苏轼赴任登州,路经密州。当时密州太守知道苏轼与城后那个高台子的渊源,便在超然台上设宴招待他。故地重游,苏轼感慨万千。他离开密州这十年,官场沉浮,备尝人间冷暖。可是就是这十年,他的创作如井喷,在诗词、散文和书法方面魅力四射,成就了中国文学史上一代文豪的地位。 苏轼在密州作短暂停留后,重又踏上他人生的漫漫长路,再也没有回来看看他的超然台。 苏轼在诗词、散文里表现出的豪迈气魄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当时和后世都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密州超然台也声名鹊起。他写于超然台上的那些诗词华章,承载着历史风雨,饱含着世情悲欢,从宋代一直唱到今天。后人在超然台上建苏公祠,以纪念这位旷古的大诗人。历代名士慕名登台凭吊,留下了许多墨迹,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超然物外、淡泊名利”的超然文化。 进入新千年,中国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超然台也在大变革中面对新情况。勘址复建超然台时,原址一片平房,“台下巷”、“近苏巷”这些古地名尚在,浓浓的超然文化穿越千年时空,一直徘徊在这片苏轼曾关注的土地上。登上新建超然台,北思潍水,南眺马耳常山,如苏轼当年一样的感觉。 近年来诸城旧城改造,大规模动迁,开始拆平房建高楼。超然台周围的台下巷、近苏巷、连丰村、新华村,原是这一带最大的城中村,已逐渐被连片开发的高层住宅区代替。超然台是一座青色的大型城墙砖建的十几米高的仿宋建筑,古朴大方,与周围刚刚建起的几十座富丽堂皇的高层大厦相互映照,古老而现代。超然台千年历史见证了古密州的崛起。 当年,苏轼挥手作别超然台——夕阳下,古道瘦马,一去不返。再回首,时空越千年。现代诸城,鳞次栉比的高楼,宽阔的街道,夜晚五光十色的灯光下的滚滚车流,展示诸城的现代化程度不亚于沿海地区任何一座城市。超然台周边高楼林立,再无“半壕春水一城花”的恬静安逸。如果苏轼地下有知,当十分感慨。但相信不久的将来,肃穆典雅,沉淀着厚重人文历史的超然台,一定会融入周边的现代化氛围 入夜,月朗星稀,超然台前广场上音乐响起,在节奏感极强的DJ旋律中,人们翩翩起舞;滑轮少年头戴防护帽,在人群中穿行;摇曳的孔明灯缓缓升起,飘过超然台,消失在夜空中…… 朦胧中,只见长衣短靴的苏东坡从高台上拾级而下,向我们款款走来……。 这时,穿透时空的歌声从“台下巷”的楼房里飘出:“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歌声低沉舒缓,空旷悠远,温馨而祥和。 历经千年风雨沧桑,东坡明月依然照耀超然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