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姑造酒的传说 赵廷禄 诸城市东南,原先有个桃园乡,乡驻地西走约4公里处,有个不大不小的村子,现在的村名叫麻姑馆。从前,这个村家家户户喜酿黄酒,造酒的技术高超,并且传承的历史悠久。因为造酒特殊,该村虽地处大山深处,但一提起麻姑馆,左五右六没有不知道的,知名度相当高。因何人们都知道山里有个麻姑馆?村名是怎么得来的?村人又为何喜造黄酒?这其中的奥秘在于千年之前出了一位会酿造上等黄酒的麻姑仙女。 麻姑本是一个乐施好善,兽医技术超群,酿造黄酒技艺精湛的村姑。后人极其尊重她的美德和技艺,一代代往下传,越传越神,越传越广,便由人变成了神,神又有人情味,服务于人,演变成一个美丽的传说。 故事还得从头说起。据有关资料记载,麻姑馆这个村落,历史很久远。宋朝前,村名叫高戈庄。大唐年间,高戈庄有家麻姓人家,户主麻老先生专给牲口治病,一治一个好,在当地很有名气。麻老先生不但医术高明,医德也极佳,村里养着骡马牛驴的,凡得了病,都找麻老先生治。在大山深处,山岭薄地,百姓养头大牲口,很不容易,视为命根子,一旦生病,谁不着急, 这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麻老先生。麻老先生无论白天黑夜,有求必应,深得当地老百姓尊敬。 麻老先生一生无子,膝下只有一位聪明伶俐的千斤小姐,取名麻姑。老两口为有这样一位好姑娘,心满意足,捧为掌上明珠。麻老先生八十有四那年,深知自己近来饭食无欲,全身无力,恶梦不断,时不时地气喘吁吁,寿终将尽。他把麻姑叫到跟前,说:“孩子呀!您爹一生诚实做人,诚信处事,善待同行,疼爱他人,自己才能得到他人的尊敬。我深知已到尽数,别无交待,你也长大成人了,我把研究一生的治牲口病的秘方传给你,好好珍惜,多为乡亲办点自己能办的事。人活一生不易,要活得值。孩子呀!以后的路就靠你自己走了,您娘去世早,好多女人的营生爹没法传授给你,前面的路肯定坎坎坷坷,不管遇到多大难处,要坚强,挺得住,天下没有过不去的坎。”说完,便安祥的闭上了眼睛。 麻姑哭得悲痛欲绝,一连几天汤水未打牙,村里人想到麻老先生的为人,也跟着流泪。又见麻姑可怜,一起帮忙,安葬了麻老先生。 麻姑时时刻刻牢记父亲临终嘱咐,以善待人,礼让三先,专心钻研父亲传授的兽医技艺,为方圆几十里村庄的大牲畜治好了病。很多穷人家拿不出药费,麻姑好言相劝,别难为情,然后一文不收。由于麻姑人品好,医术又高,在村民心中,口碑极佳,没有一个说坏的。 俗话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不知不觉麻姑已到了谈婚论嫁年龄。她身边没有双亲,没人为她做主,媒人像赶集似的你来我往,争着为麻姑说媒。麻姑是个贤慧的姑娘,一点防备之心也没有,最后经一个资深的老媒婆说合,嫁给了北乡四十里之外的大地主家为妻。谁知,地主家虽富,但三房妻妾只留下一子,并从小就是个病鸭子,一直靠吃药维持着生命。到了婚娶年龄,地主家找来算命先生算算,先生说只有尽快娶妻冲冲喜才能康复,不然的话,难过而立之年,这是长说着。这家人着了急,急忙找到资深的媒婆,将麻姑说合成亲。 吉日,麻姑就要出嫁了,她跑到爹娘的坟头上大哭了一场,一边哭一边说:“爹,娘啊!女儿就要成家了,您没为女儿亲自置办嫁妆,没看到女儿出嫁,女儿想您啊!”麻姑一哭就是半晌。临回家又对着爹娘的坟头说:“爹,娘,您就放心吧,女儿一定照爹临终嘱咐做,在家孝敬公婆,照料丈夫,在外知老知少,和睦邻里,手脚勤快,把爹传给的手艺传下去,多为村人饲养的大牲畜治病,做个不给爹娘丢脸的好闺女。”说完叩了三个头,跌跌闯闯地回了家。一到家门口,乡里乡亲早在门前等候,在嫂子大娘的帮衬下,花轿抬到了婆家。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麻姑嫁到婆家后,不见新郎迎嫁,拜堂时也由他人代替,麻姑非常不安,但又没敢向坏处想。一切仪式过后,麻姑才在伴娘陪伴下入了洞房。这时,只见丈夫平躺在床上,面如黄纸,气若游丝,除两眼不时麻瞪一下外,身子一动不动。麻姑是个聪明人,一看此景,才知道婆家娶她的用意。麻姑想:俗话说,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既然拜了堂,就要尽心尽力,照料好丈夫。从此,她视公婆如亲爹娘,端饭倒水,扫地铺被,做饭扒灰,什么活儿都抢着干,连佣人都很受感动。 麻姑是有名的兽医,白天,找她为牲口看病的络绎不绝,忙的经常顾不上吃饭。一回到家,除伺候好公婆外,夜晚全靠在照顾丈夫身上,问寒问暖,倒水喂饭,端屎倒尿,四处求医。尽管麻姑百般调治,但治了病治不了命,丈夫的病越来越重。就在麻姑过门百日之时,丈夫朝着麻姑直勾勾地看,眼泪不住往外流,佣人都心知肚明,知道他是感激媳妇的照料,他泪流满面,把麻姑的手紧紧攥住,不一会儿,手一松,命归黄泉。 麻姑摇着丈夫的手哭个不停,公婆不但不感激麻姑,还对她冷冰冰的,正眼不看一眼。丈夫三日坟过后,公婆又把算命先生请来问个究竟。先生口中念念有词,说:“您娶的这个媳妇是个灾星,命里克夫。”从那之后,公婆对麻姑更是下眼看待了,除让她干佣人都不什干的脏活外,还非打即骂。麻姑连气带愁,身边又没个一儿半女,接着高烧不退。不久,满身生痘子,公婆又不给治,还让她出门干活。尽管自己备加小心,脸上还是留下了几颗麻子。所以,麻姑有说因姓麻所以叫麻姑,还有的传,因脸上有几颗麻子,才叫麻姑,哪种说法真实,这并不重要,只不过是个记号罢了。 自从麻姑生天花后,公婆更加不拿她当人看,人前人后的克夫星、丧门星的骂。麻姑天天以泪洗面,苦水往肚子里咽,但从不和公婆争辩。任凭麻姑怎么表现,公婆就是容不下她。有一次,就因麻姑出外给牲口看病回家晚了点,将麻姑撵出了家门。事情到了这一份上,麻姑仍无埋怨公婆,她拾掇了一下自己随身所带衣物,给公婆磕了头,两眼含着泪花,高一步低一脚的回到了老家高戈庄,蒙上被子,痛痛快快地大哭了一场。 自从回到家后,麻姑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天天闷在家里。邻居看到麻姑瘦的没个人样,心里发酸,天天轮流着劝说麻姑想开点,时间久了,心情才渐渐好了起来。但总不如前,每天除给近处人家的牲口看看病外,一到晚上便喝村人酿的黄酒,以酒消愁。又过了好一段时间,麻姑嫁人的那些烦人事也渐渐淡薄。一天,劳累了一天的麻姑,又喝下一杯黄酒,喝着喝着,突然萌生了自己造酒的想法。她想:在她喝的所有黄酒中,有的苦味太重,有的酸倒牙,有的浓度差,没酒味,有的太甜,像糖水,更有甚者还有的酸中带涩。如是,麻姑打起精神,走出家门,访亲问友,请教长者,讨教造酒的方子,取其长,补其短,无论白天黑夜,一有闲暇,便钻研酒艺。她用最好的小麦或大麦做曲种,严格掌握好曲种的干湿度,光照时间以及蓄藏的方法。然后,亲自在山间田地里种黍子和黏谷子,用作主原料,她买回几口大缸,按配方正式自己造酒。麻姑发挥自己的才智,造出的第一缸酒就香飘万里,震憾全高戈庄。她邀请村人来品尝自己造的酒,他们喝后,都觉得比自己几十年造酒技术都高,纷纷请求麻姑传授他们秘诀。麻姑为使高戈庄酒呈上等,村人有求必应,丝毫不保留。经过麻姑的指教,高戈庄人造出的黄酒名扬四方。这时,村里最年长的族长提议,将高戈庄造的黄酒统统叫一个名字“麻姑黄酒”。通过造酒,麻姑的名字妇幼皆知了,麻姑也重新走出低谷,回到姑娘时代了。 相传,麻姑造的黄酒不光世人给予高度赞誉,连当地各路神仙也惊动了。在众多小神中,了解麻姑的为人和造酒技艺最全面的,当数高戈庄正北奶儿山的山神爷。一天,奶儿山山神爷去蓬莱阁找张果老办事,闲谈中提到修仙养道之事,奶儿山神忽然想到了麻姑,他把麻姑的美德从头到脚数了一遍,肯求八仙收纳麻姑为弟子,修成正果,为民造福。何仙姑在一旁听完奶儿山神的话后,心里特别高兴,为何?因为麻姑是位女的,她虽然嫁过人,但仍是女儿身,又是世间难得的善良聪明女子。何仙姑想:自己也是女儿身,在八仙中只有自己为女性,生活中连个说说女人话的也没有,寂寞时有产生,若将麻姑收为弟子,往后也有个做伴的。想到这儿,何仙姑要去见观世音菩萨。第二天一早,便驾祥云去了西天,见到菩萨之后,要求观音菩萨纳麻姑为弟子,去蓬莱仙阁修炼。经过软缠硬磨,观世音菩萨点了下头,同意了,但菩萨从未见过麻姑,心中还是有点放心不下。如是,菩萨要何仙姑陪她亲自走一趟,观个究竟。何仙姑陪伴菩萨,来到离高戈庄不远处的一座小山上落驾,二人变成尼姑模样进村打探虚实。她二人以化缘的名义走村入巷,探问麻姑的各方面情况,果然探到麻姑的种种好处,所到之处,没有一个说麻姑不好的。中午,观世音菩萨听何仙姑说麻姑造的黄酒味美香纯,在乡亲的劝说下喝了一杯麻姑造的黄酒,顿觉味道确实上呈,深受感动,同意何仙姑的请求,收麻姑为蓬莱仙阁为徒,精心修炼,修成正果。同意后,又要求何仙姑记住,让麻姑除修仙外,继续研究她的造酒技艺。从此,观世音来高戈庄那座山,至今仍叫落驾山,从未改过。 麻姑听何仙姑说,观音菩萨同意她去蓬莱仙阁修炼,甭说那高兴劲。她早就想超脱世俗,她那短暂的婚姻,早使她恶心,她决不想再嫁。麻姑原想出家障日山当尼姑,今日叫她去蓬莱仙阁是她做梦也没想到的。但真叫她离开高戈庄,随何仙姑去蓬莱修仙,她还真恋恋不舍养她生她的高戈庄。为啥?麻姑有自己的想法:她恋着村人的质朴,恋着自己的造酒艺术,恋着爹传给她为牲口治病的秘方。 何仙姑早猜透了麻姑的想法,遂将观音菩萨让她除修炼外,继续研究造酒术,麻姑这才同意去蓬莱。临走前,麻姑请来村里几位长辈,再三叮咛,千万别把艰辛研制出的造酒技术失传,要一代代传下去。几位长辈满口应下,让麻姑专心修炼,麻姑这才把心放下。 这当儿,奶儿山神前来摧驾。说:“麻姑呀!蓬莱仙阁众神正等着迎候您那,赶快动身吧。”麻姑把奶儿山山神叫到跟前,小声说:“山神爷,多谢您对麻姑的信任和举荐,不管将来路途如何,麻姑终生忘不了您的恩德。我临走前还有一事相求,那就是请您代替我保管几缸酒。您的奶儿山下不是有个洞吗,您就把酒藏在洞里吧,在洞里,既不会损坏又安全,还不被强阳光晒,也便您保管。当然,我想最关键的还是洞里边冬暖夏凉。”山神爷满足了麻姑的请求,答应马上把酒抬走,等麻姑修成正果后回来品尝。 一幌数十年,麻姑在蓬莱仙阁专心修炼,一有空闲就思考自己的造酒技术。一天,经众仙观察,认为麻姑造诣非浅,已成正果,改名叫了麻姑仙女。时间到了宋代,大宋朝崇尚佛教,尊佛为神,每年的农历三月三,传说各路大神都要去给王母娘娘祝寿。人世间当朝上下,男女老幼这天都要到当地的寺庙朝拜,以求好运,年年如此。 这一年,又到了三月三,麻姑仙女第一次去给王母娘娘祝寿。这几天,麻姑天天都想给王母娘娘捎点啥见面礼,正在愁眉不展时,突然想到多年前自己亲手酿造的黄酒还藏在奶儿山洞里。于是,麻姑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何仙姑后,急驾祥云来到故乡高戈庄上空,按下云头一看,在离落丈山顶的不远处,有座新修建的观音庙,非常壮观。麻姑落下云头,四下观看,大庙正门上方镌刻着三个大字“水玉观”。麻姑决意在“水玉观”歇脚,她来到庙内,变作一道士模样,对主持说明来意。主持很热情,以上宾款待,安排好食宿。一切停当,麻姑便传奶儿山神,让他将藏酒带一缸来观音庙。山神爷知道麻姑已成正果,不敢怠慢,一个时辰便把酒送到麻姑跟前,简单寒喧几句便告辞。麻姑送走山神爷,自己来到观音像前打坐念经,刚落坐不久,闻到缸内传出酒香味,她顿时感到这酒与众不同,使人闻到味便想畅饮。她想:以前这种酒从未有如此香味,为何盖着盖还扑鼻而来,难道奶儿山神做了手脚?麻姑仙女又把山神传来,问其原由。山神说:“自您走后,我就将酒藏到洞里,除不时地去看看外,从没动过缸,哪还加什么材料,动什么手脚?” 麻姑仙女想:难道酒藏在洞里比在屋内好?她越想越觉得有道理,因为洞内冬暖夏凉,常年的温度湿度光度适中,容易中和酒中活菌,使酒发出一种既香又可口的美感。接着,她将从蓬莱带来的灵芝投入酒中少许,搅拌一下,封好缸口,第二天一早,酒的味道更香更浓,口感更美。麻姑仙女激动不已,自己又有了新发现。 却说三月三这天,天刚拂晓,高戈庄的男女老幼早早来观音庙朝拜,当他们来到大殿前时,一股从未闻到的酒香飘进每个人的鼻中。接着,众人四处寻觅,找到大殿前,见一位仙人正在打坐,身旁有一缸酒,还正向外飘香。 这时,麻姑仙女听到吵闹的人流声,回头一望,被一老者认出。说:“你不是咱村的麻姑吗?怎么不进家里坐坐呢?”麻姑说:“我就是麻姑,急事缠身,改日再坐吧!”有人问,麻姑走后多年,村人怎么还认得出她呢?原来,自从麻姑走后,村里人就决定,为使后人不忘麻姑的崇高美德,不使麻姑的造酒技术失传,请高人按麻姑的模样画了一张非常逼真的画像,每到过春节,都拿出来挂上,让后人看看,叩头牢记。麻姑虽离家多年,但因是修仙,模样不老,身段没变。所以,村人一看见她,便认了出来。此时,麻姑被村人围个水泄不通,他们和麻姑相互交流着离别之情,不时泪流满面,迟迟不愿离去。 麻姑仙女见乡村人民风质朴,思想虔诚,心灵纯净,满脸充满和善。但离家这么久远,村人的生活仍然贫困,一股无名状涌上心头。她决心已下,一定将自己洞藏酒的诸多好处再传授给村民,造福乡亲。她把前来的村人叫在一起,深入浅出的讲述洞藏酒的好处。正当麻姑讲的正起劲时,王母娘娘的寿辰已到,便挥泪告别乡亲,驾云直奔西天。 麻姑在何仙姑的引见下面见王母娘娘,首先将麻姑造的洞藏美酒献上,王母娘娘吸气一闻,一股香味扑鼻而来,立即命身边的佣人盛一小杯呷入口中,品尝一会儿,然后下咽,顿时满面红光,笑容表露。王母娘娘急召蓬莱八仙问这酒是如何酿造。何仙姑说:“回王母娘娘,此酒是修成正果不久的小仙麻姑酿造,不过,以前她造的酒虽数上乘,但口感远不如此酒纯香。听麻姑说,这酒已在洞中窖藏多年,为您寿比南山,特意带来献上。” 王母娘娘要麻姑前来面见,麻姑急急来到王母娘娘跟前。西王母便说:“麻仙姑呀!你小小年纪,造出如此上等好酒,实数不易,它不光好喝,还能治凡人间女人经痛,所有人类因受凉肚子不适,这酒是入药的一味好引子。我想你回蓬莱前,回趟诸城高戈庄老家,把我的话传授给父老,让他们一代代把这种造酒的好技艺传下去,适当饮这种酒必有好处。”麻姑点头应允,把王母娘娘的话牢记在心。 麻姑参加完王母娘娘的大寿后,按王母娘娘的旨意,首先回到家乡,传达王母娘娘的话。村人听后,想,大仙都说咱酿造的酒好,一定不能让其失传。如是,他们建起麻姑观,把村名高戈庄改为麻姑观。宋之后,叫着叫着,将麻姑观叫成了麻姑馆,一直叫到现在。同时,麻姑馆酿造黄酒的传统也一直传承至今。 如今,奶儿山仍威严而立,麻姑造酒技艺传承不止。近期,诸城“密州春”酒业公司,根据这一美丽的传说,在奶儿山建造起大型洞藏酒场地,准备将这一高超技艺发扬光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