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随着悠悠粽子香味沁人心脾,一年一度的端午节悄然而来,在我的脑海里不时的回荡着童年过端午节的情景。恐龙故乡的农村,每年的端午时节总是一年中最为忙碌的日子,被火毒的烈日沐浴的一片片麦田,一个个麦穗的身姿从那根根的芒刺上丰腴起来,显得异常拥挤,日渐金黄的颜色,麦子成熟了。于是,闲逸的炊烟淡了,年轻力壮的男男女女齐上阵,开始挥镰收割小麦,就连耐不住寂寞的那些稚童、年迈的老人们也加入到了收割小麦的队伍中,让家的概念孤独成一把冷锁。 端午节正是农村挥镰收割小麦的农忙时节,农民家庭是没有时间买粽叶和糯米包粽子的。在我童年生活的记忆里,端午节的粽子香是淡淡的甚至是陌生的。那时端午节的前夜,妈妈拖着劳累了一天农活的疲倦身体,在煤油灯下用手捻一根根红黄蓝绿紫色线配在一起的五彩绳,也叫长命缕。朦朦的清晨,东方刚刚泛出一丝丝鱼肚白,早起的妈妈就给我们沉睡在梦乡里的姐弟妹手腕上系上这根五彩绳。传说在古代,人们迷信端午节这天是一年中最不吉利、毒气最重的日子。所以,端午节时母亲要在孩子的手腕上系上一根五彩绳,以辟邪驱瘟、逢凶化吉。然后煮一锅放了几个红枣的米饭,喊我们起床,每人一碗香喷喷的红枣米饭。吃完早饭后,我们姐弟妹显摆着手腕上的五彩绳,兴高采烈的在乡间小道上招摇过市来到麦田里摞麦捆、拾麦穗,引来小伙伴们羡慕的目光。至今思之,那浓浓的麦香和布谷鸟的叫声还在记忆里久久回荡。 现如今,在各大超市里,粽子的品种齐全,花样繁多,豆沙粽、松仁粽、枣粽、核桃粽、桂圆粽、肉粽、蜜饯粽等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而已结婚生子在城市里安家居住生活的我依然对纯糯米粽子香味充满着一份特殊的情愫。每年的端午节跟中秋节、春节一样,相约姐姐和妹妹携带全家人一起回农村老家,买上粽叶、糯米、红枣与稻草绳,与居住在农村生活的父母一起包粽子吃粽子。而包粽子吃粽子仅是个形式,我们姐弟妹全家人一起回老家陪伴父母、享受父爱慈母情的幸福温馨才是真正的内容。 当每年的端午节这天,我们姐弟妹们乘坐的轿车迎着初夏的骄阳顺着村村通的柏油路开到了农村老家门口,早已等候多时的父母看到我们姐弟妹全家人从车里走出来,高兴的心情溢于言表。尤其是孙女、外孙女一个个围绕在父母的周围,长一句、短一句地喊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时候,父母脸上的笑容就像绽开了的牡丹花一样灿烂。我赶忙劝孩子们不要把“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吵晕了。父母却高兴地说:“过节就是要热热闹闹嘛,不热闹还叫过节?” 放下大包小包的礼品,我们姐弟妹就开始张罗着淘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年迈的母亲包粽子的速度虽然不及当年,但热情不减。孙女、外孙女也嚷嚷着要学着包粽子,母亲就给她们一一做示范,母亲一边包一边说,包粽子先要在手掌里铺平粽叶,装上糯米,放上两个红枣,折合上粽叶,再用稻草绳捆绑紧,以免松散漏米。孩子们按照母亲的示范和说法,慢慢地尝试,不到几分钟的时间,孩子们也能顺利地包几个合格的粽子。母亲夸奖说:“包的不错。”孩子们高兴地手舞足蹈。 将包好的粽子依次放进锅里,随后往锅里舀满浸过粽子的水,就开始点燃柴草用小火慢慢的煮粽子,随着一缕缕浓浓的粽子香扑鼻而来,令我们姐弟妹全家人垂涎。煮熟的粽子出锅上桌了,我们姐弟妹全家人团坐在父母的周围,一边吃着粽子,一边说着城市里发生的大事小事和新鲜事,一边享受着父爱慈母情的幸福快乐。如今,随着城乡居民家庭生活水平的逐年提高,生活质量的逐年改善,那份童年过端午节的情愫已被成长的年轮消磨得如同清水般平淡,只是感觉每年端午节的粽子依旧香甜可口,父爱慈母情依旧饱满温馨,太阳依旧炙热似火,麦浪依旧随风翻滚,布谷依旧尽情欢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