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很多人说过假话,但天气预报总想说真话,可有时就是说不准。的确,天气预报不准第二天会毫无遮掩地暴露在众人眼中。
天气预报属于预测科学,它是根据一定原理来推测天气变化。从科学规律讲,预测科学不可能完全准确或者永远准确。天气预报也同样如此。 随着科技进步,我国的天气预报水平也较大的提高。然而社会公众理解的准确率同气象学定义的准确率有一定差别的。例如预报北京局部地区有雨,雨下在北京西部,西部地区的人大部分会认为准确,但北京东部的居民就会认为预报不准,正是诗句“东边日出西边雨”的真实写照。
到底哪些因素影响了天气预报的准确性? 1、大气系统为非线性系统。大气是混沌的,很小的波动也可能产生巨大的湍流,正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洛伦兹所做的形象的比喻:一只小小的蝴蝶在巴西上空煽动翅膀,可能在一个月后的美国德克萨斯州会引起一场风暴。这就是著名的“蝴蝶效应”。正是由于大气的千变万化,人类至今尚未完全认识和掌握大气运动规律。
2、地面气象观测台站空间间隔较大且分布不均。一些中小尺度天气现象如雷暴、龙卷、冰雹等经常成为“漏网之鱼”。
3、数值天气预报的不确定性。数值天气预报把大气的演变规律近似表示为一组数学方程式,通过求解方程组,得到对未来的天气或气候状况的预报,初值误差、计算误差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放大。
4、全球气候变化增加了天气预报的难度。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极端天气事件发生的概率和频率呈现增多的趋势,这就需要预报专家去进一步认识和了解新的天气特点和气候的变化规律,不断发现、总结、补充新的预报经验。
虽然预报准确率难以做到100%完美,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类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会越来越接近完美的。
天气预报如何出炉? 天气预报,只有短短的几十字或几句话,却与生活息息相关。在电脑、电视、报纸、广播、手机上,我们时常可以看到听到它。很多人也许会有疑问:天气预报究竟是如何出炉的?
天气预报中播报员身后居然不是地图 在气象局的制作中心演播室,大家惊讶地发现,预报员并不像在电视上所看到的“指”着地图播报,他们的身后只有一块蓝色的幕布,他们就在这块干净的幕布上“指指点点”。可是为什么观众看电视时,会发现气象主播身后是一幅地图呢?原来这是使用了“抠像”技术。简单地说,就是主持人背面是蓝色,“抠像”之后,凡是画面中的蓝色都会变透明,然后将抠掉颜色的图像叠加在地图上面。 此外,气象预报员左侧还有一个监视器,他们在播报的时候可以从那里看到合成后的效果画面,也可以通过监视器来确认具体位置。
来源:中国气象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