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城信息港城市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204|回复: 0

潍忆┃家乡的老物什:木桶变铁桶,水井旁话家常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2-4 09:10: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山东潍坊
导语
早年潍北地区用的水桶是木制桶,用木板一片片组装起来,周围用铁箍固定。木制水桶(潍北地区百姓称“筲”)使用起来非常不方便。1958年农村人民公社成立,铁皮水桶大量走进普通百姓家。铁桶轻便美观,使老百姓减轻了担水负担,很受欢迎。

木桶挑水又笨又沉 铁皮水桶轻便美观
03 潍忆┃家乡的老物什:木桶变铁桶,水井旁话家常160.png
木桶(资料图)

水桶、扁担和水井都是老百姓吃水的必用之物,但其演变过程相当漫长。


据潍北一些老人回忆,早年潍北地区所用的水桶并不是铁皮桶,而是木制桶,是用木板一片片组装起来的,周围用铁箍固定。


木制水桶,潍北地区老百姓称其为“筲”,使用起来非常不方便。打完水后要放置于阴暗处,防止干燥,否则会裂纹漏水。尤其春天气候易干燥,用筲打水总是漏水严重。干筲很轻,一旦装满水就变得非常沉重,每只净重都在8斤以上,再加满水,用扁担一挑,差不多百斤。直至1955年国家实行农业合作社后,开始见到极少量的铁皮水桶、水车等。


1958年,农村人民公社成立,铁皮水桶才大量走进普通百姓之家。铁皮水桶轻便美观,使老百姓减轻了担水负担,很受欢迎。


扁担歌颂新气象 掏井师傅很吃香
03 潍忆┃家乡的老物什:木桶变铁桶,水井旁话家常584.png
扁担挑水(资料图)

“小扁担,三尺三,邻居哥哥井台站,有心跟哥说句话,人多嘴杂怎敢言?小扁担,悠悠颤,邻居哥哥去支前,盼哥前线立大功,早日回家得团圆!”这是当时潍北地区刚刚解放时,乡间流行的一支小曲,意在歌颂潍北地区的青年农民踊跃支前和敢于自由恋爱的精神,在当时有非常积极向上的意义,所以流传很广,很多老人至今还会唱。


那时候吃水的水井每隔几年就发生泥土积淀,不仅堵住泉眼,而且还由于水太浅造成水质浑浊。这时,村干部或村里的热心人便开始组织人员掏井。掏井前要组织一些小青年从井里往上提水拔泥,还要从邻村或本村找几个懂掏井的专业师傅,负责下井挖泥。这时,组织者就会提上小竹篮挨家挨户讨要份子,一个份子或几角钱,或几枚鸡蛋,各家各户因为吃水掏井,都是愉快交钱,很有些意思。


有时也会发生一点有趣的小插曲。有一年夏天,潍北某村从邻村找了一位很专业的掏井师傅,掏井前村里酒肉伺候,可这位师傅有点嗜酒,喝高了。被村里人簇拥着来到深井前,望望黑洞洞的水井,他却胆怯起来,不敢下井了,还提高嗓门叫了起来:“你们怎么不下井啊?熊人!”村里人大笑,只好改日再掏。第二天,掏井师傅摇头自笑,村里从此多了个笑料。


井台边常有热闹 能听曲子和故事
03 潍忆┃家乡的老物什:木桶变铁桶,水井旁话家常1103.png
水井(资料图)

人们几乎每天都要从井台打水,这里人流不断,好生热闹。大姑娘小媳妇担着水桶到了这儿,往往会唠着东家长西家短,大老爷们见面后会唠上一段村里或国家的大事,而小学生则喜欢在水井旁的小树林嬉戏,捉迷藏、抓知了,非常有趣。


笔者家乡的那口水井边,生长着很多的枣树和柳树,那里绿树成荫,鸟儿啁啾,非常迷人。


每年夏天的中午,笔者就和小伙伴全子、福子、安子等相约到水井旁的湾塘里游泳,捉蝌蚪、逮小鱼。


暮色四合,村子的周围渐渐暗了下来,静了下来。回家吃过晚饭,小伙伴们就到大街的水井旁听乘凉的老人们讲故事、唱小曲儿,那些故事有古代的,也有现代的,十分有趣。


笔者记得华疃村前街上有一位热心老汉,每天晚上都提着马扎蹒跚着脚步,早早地来至华疃村那个叫西北庄的街上,唱古曲《赶考的学生叫清洋》。老汉边唱边解说:说的是古时有一个赶考的学生叫清洋,在赶考的路上爱上了一位大家闺秀。


老汉连唱了几个晚上,十分委婉动听,大家都没听够,可有一天晚上被大队革委主任发现了,主任当众把老汉训斥了一顿,说他宣扬封资修,还责令他第二天到大队部跟年轻人学唱语录歌。人们不欢而散,好几天晚上很无趣。


就在无聊之时,华疃村一位叫栾尊路的大学生,从清华大学放了暑假回家。他按父亲的嘱咐,没有到公社或村子参加造反活动,而是到生产队和社员们一起干活儿挣工分。他和社员们边劳作边讲着北京城里的热闹事儿,社员们屏息静气认真听着,干活的速度也加快了许多,不知不觉就到了下工时间。


吃过晚饭,栾尊路就和父母一起手提马扎来至街口,给乡亲们唱歌讲故事,他唱《小放牛》《俺是公社的饲养员》《又见到了当年的老八路》等等,都是乡亲们爱听的。那些日子,乡亲们都是早早吃完晚饭,到大街上乘凉听歌。树上的知了停止喧嚣,柔和的夜风将歌儿送出老远,引着前村后街的人们都来享受。小孩子们躺在老人早已备好的草席上,在蒲扇的凉风中,尽情享受着乡村夜晚的那份静谧与美好。


现今村里都喝上了干净甜美的自来水,古井也早已被填充,在街口水井旁乘凉已成为一种美好记忆。可现在村里的老人们说起水井的趣事,依然滔滔不绝,鲜活如昨。


来源:潍坊晚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本站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诚聘英才 免责声明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05 诸城信息港 版权所有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鲁B2-20051026号 | 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2015127号-7 | 电子公告许可:电信业务审批[2008]字第262号函
投稿信箱:webmaster@zcinfo.net   总机:0536-6017778    新闻、业务热线:0536-2165588   法律顾问:山东东武律师事务所 刘清波、秦丽律师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