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历的日历翻到了新的一年,而农历丙申猴年,也迎来腊月时光。
有诗云“腊月时光不觉浅”,将农历十二月称为腊月,这种称谓与自然气候并没太多的关系,而主要是与祭祀有关。“腊”是古代祭祀祖先和百神的“祭”名,有“冬至后三戌祭百神”之说,即每逢冬至后的第三个纪日干支中含有地支“戌”的日子,汉族民间都要猎杀禽兽举行大祭活动,拜神敬祖,以祈福求寿,避灾迎祥。这种祭奠仪式称为“猎祭”。因“腊”与“猎”通假,“猎祭”遂写成了“腊祭”,因而年终的十二月被叫做腊月。此风俗起源于秦汉时期,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下令制定历法,将冬末初春新旧交替的十二月称为“腊月”,十二月初八叫“腊日”。
腊月是一年之岁尾,正值寒冬。此时冬季田事告竣,故有“冬闲”之说。农事上是“闲”了,但人们生活的节律并未因此而放慢,人们怀着愉悦而急切的心情加快了向春节迈进的步伐。
春节,是中国人传统的三大节中最为隆重的一节;而腊月,正是迎接春节的前奏曲,在这个前奏曲里有着丰富的内容。首先从喝腊八粥开始,然后人们要扫房、请香、祭灶、封印、写春联、办年货,直到除夕夜。广义地说过年,应该从腊月二十三“过小年”,甚至可以说从喝腊八粥就开始了,一直要过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才算结束。而过去一些官宦人家,甚至还有拖至二月二“龙抬头”那天过年才算结束,这些习俗从古典名著《红楼梦》中就可看到。
一般来说,进入腊月特别是从“腊八”开始就算进年关了,一直到除夕,这些日子里人们是很忙碌的,即所谓“家无虚丁,巷无浪辈”,街上的行人脚步似乎也加快了,市面上空前繁荣,人们都喜气洋洋紧锣密鼓地迎接着年的到来。到了腊月的最后几天最为讲究,有腊月歌云:二十三,糖瓜粘(二十三小年,灶王爷上天);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炖炖肉);二十七,宰公鸡(杀灶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确实,过年,对于我们国人来讲是极富魅力的。过去为了过好年,人们要拿出近一个月的时间做准备,要忙着对保佑、赐福于他们的神祇、祖先有个交代;要对一年的往来账目有个结算;要对亲戚、邻友、同僚给以节日的慰问。做这些准备的时间通常都在腊月。到今天虽然时代发展了,但对年的情结没有变,腊月里的忙碌和喜庆没有变。
民谚云:“腊七、腊八,冻掉下巴”,腊月里有点冷,正值小寒、大寒时节,寒风阵阵,雪花飘飘,今年的腊月赶上所谓“冷冬”,寒冷的程度似乎较常年更甚,但不管怎么样,腊月来了,阳光在大地升腾生活的温暖,腊梅在枝头绽放日子的芳香,这是祥和的充满希望的腊月。
腊月里,最大的企盼就是回家过年。回家过年,这是在外游子最诚挚的愿望,是家中父母最无私的呼唤,是儿女们心底最纯真的承诺,是年关里人们共同的话题。无论什么时代,无论什么境况,回家过年,犹如一盏灯照耀整个腊月,犹如一朵花开放整个腊月,犹如一支歌流淌在整个腊月……
这是一年的承诺和期盼,这是一年的等待和情感,这是一年的终点和起点……(作者:蔡文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