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下旬,炎炎烈日炙烤着大地,而我的心情也犹如那烈日,充满了火热与期待。我们一行来到了大寨,有幸置身于大寨之中,处处感受到了大寨昔日的辉煌和今日不断的发展成就。站在虎头山上,面对着半个世纪前大寨人战天斗地所留下的长城般的石坝、天梯般的农田、绿缎般的树林……我浮想联翩,心情久久地不能平静。 解放初期,当地有首歌谣形容大寨之穷:“扛长工,没铺盖,卖儿女,当乞丐,有女不嫁穷大寨”。许多人也许都还记得那个穷大寨的象征:“七沟八梁一面坡”。大寨人在陈永贵、贾进才等老一辈共产党员的带领下,不要国家一分钱,硬是靠着镢头和箩筐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向穷山恶水宣战,通过山、水、林、田、路综合改造,整修良田800多亩,造林1000多亩,盘山公路12华里,铺设地下水管30000多米,基本实现了农业机械化、水利化,在中国农业发展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笔。自从1964年毛泽东同志号召“农业学大寨”以后,大寨成为当时农业战线的一面旗帜和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典范。昔日大寨人谱写了壮丽诗篇,如今大寨人又与时俱进再奏凯歌。 大寨人在郭风莲总支书记的带领下,坚持自力更生,与时俱进,大力发展多元经济,开拓工业致富之路,兴建各种企业,巧用“农业学大寨名牌”研制开发“大寨”系列产品。坚持走集体经营为主,私有经济补充之路,使大寨人的思想观念在不断转变,发展思路在不断更新,市场意识在不断增强,集体经济在不断壮大,居民的幸福指数在不断提高,大寨人靠艰苦奋斗、与时俱进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大寨人用足退耕还林的政策,继续发扬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精神,植树造林、绿化荒山、修建了森林公园,特别是发展绿色产业使大寨经济更上一层楼。登上虎头山参观大寨森林公园和水利工程,俯瞰今天的七沟八梁一面坡,如今的层层梯田,首先看到干旱田里的棵棵油松,还可看到成熟期的经济林和果树林,川道里绿油油的庄稼尽收眼底,山坡上两片村民新楼房更是交相辉映,大寨人用自己满腔的热血和勤劳的双手建成了美好新家园。 大寨人靠多种经营、发展集体经济,走出了一条共同富裕之路。如今大多数村民已经入住设施配套齐全的新居民楼,大寨村民已经享受到养老保险金,村民看病享受报销福利,幼儿园、小学、初中教育完全免费。大寨人靠自力更生、不懈奋斗精神,已经找到了企业发展、农民增产增收、农村社会事业共同发展的有效途径,并迅速致富,创造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好新生活。 多少年来,大寨人那种朴素、真实、高尚和艰苦奋斗的大寨精神感染了中国几代人。通过亲临参观大寨,无不为大寨精神所折服,无不为大寨翻天覆地的变化所震憾,无不为大寨人的新追求所敬佩,也使我从心灵上对大寨人和大寨精神有了新的认识。 当我们依依不舍的一步一回头的走下虎头山时,大寨村在我们身后渐渐远去,但时光流逝,沧海桑田,大寨精神将对我们民族来说是是珍贵宝藏,大寨精神也将是我们立足岗位为“五城同建”勤奋工作、开拓进取、无私奉献、创先争优的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