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赵秉忠,字季卿,号阳,今青州市谭坊镇郑母村人。
赵秉忠自幼勤奋好学,聪慧耿直,十五岁于府学参加乡试时,因考官曾发现,有学生于鞋内暗藏小抄。从此规定所有考生,进入考场一律不得穿鞋。赵秉忠见考生,赤脚站于雪地等候入场,当即向主考官道:“为何因一人不端即连累所有人?难道这便是贤者考选人才之法?”主考官理屈词穷,只得答应考生穿鞋入场。 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赵秉忠二十五岁,赴北京参加会试、殿试。成为状元。
赵秉忠考中状元之后,于朝廷任职,先担任翰林院修撰,不久担任会试考官。后又任侍读学士(为皇帝讲学),于此期间,赵秉忠向万历皇帝,提出一件历史陈案。当年,洪武皇帝朱元璋,将皇位传于长孙朱允炆。朱允炆即位建文皇帝。朱允炆叔父朱棣,便由北京起兵,直逼京城南京。终将朱允炆推下帝位,朱棣成为永乐皇帝。此后,历代皇帝均不承认,朱允炆所做皇帝四年。此事已经历十一代皇帝,从未有人提出异议。赵秉忠却向万历皇帝进谏,请求恢复朱允炆帝号庙号。即为建文皇帝平反。万历皇帝道:“此事已经过去很久,不便再改。”赵秉忠据理力争:“国家大事,应该论其当与不当,不应该论其久与不久。”万历皇帝终被说服,一桩经历二百多年之冤案,由于赵秉忠顽强坚持,终于平反昭雪,恢复历史原貌。
天启皇帝即位后,对魏忠贤宠信不移。魏忠贤专横跋扈,贪赃枉法,滥杀无辜。大臣杨涟上疏弹劾魏忠贤,列出二十四大罪状。执笔撰写奏书者,正是赵秉忠门生缪昌期。魏忠贤遂将缪昌期关入监狱,折磨致死,遂又询问赵秉忠:“学生做这种事,你老师就无有责任吗?”赵秉忠报以冷笑,扬长而去。魏忠贤对赵秉忠,更加憎恨。于是连连上疏,陷害赵秉忠。赵秉忠激流勇退,连续向皇帝呈交辞呈。 皇帝为其晋升为礼部尚书之后,批准赵秉忠致仕。 赵秉忠回到青州次年,忧郁而死,终年53岁。 赵秉忠秉性直爽,为人厚道,于朝廷官员之中,拥有诸多好友,离京之前,赵秉忠通过好友,由宫廷档案之内,取出殿试卷,携带回乡。
当时所有殿试卷,均有抄录件于宫中存档,殿试过后,极少有人过问原件。故赵秉忠状元卷,离开皇宫之后,始终无人知晓。状元卷于赵秉忠后代手中,一直珍藏至今。 赵秉忠状元卷,是为自隋至明,一千多年宫廷档案之中,唯一可见之珍宝。 赵秉忠状元卷,填补我国明代宫廷档案空白,为研究传统科学制度,提供出真实可靠资料。状元卷分为十九折页,为三层宣纸装裱,封面、封底全绫装裱。首折上方盖有“礼部之印”,此为殿试结束之后,由弥封官弥封处,封条上盖有“弥封关防”长印。 殿试卷全文2460字。以工整小楷作成。“第一甲第一名”朱砂红字,为万历皇帝朱翊亲笔所书。皇帝书写,总是顶“天”则不留空隙。试卷中,考生自称为“臣”,“臣”字均须缩小字型。凡与皇帝相关之词,不论写在何处,必须另起一行,顶头书写。该卷两千多字,规矩丝毫不错,并无一处涂改,无一处错字别字。
文章以中肯之词,深入浅出,分析当时社会矛盾,并针对时弊,提出改革建议,反映出作者政治素养与治国之才。皇帝当时所提问题为:现今,诸多官吏有法不依,只会虚言巧饰,不肯廉洁勤政。朕意欲开辟盛世,士子们必有感慨在心,今日即畅说欲言,“朕将采而行焉”。赵秉忠针对皇帝提问,写下“立纪纲,饬法度,”“振怠惰,励精明”。并向皇帝提出“实心经任人,而人不敢敬且以应我,实以图政,而政不致惰窳而不举”。 均为切中时弊,真挚之言。故此,万历皇帝看后,深感获益匪浅,遂钦定赵秉忠为新科状元。
来源:青州古城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