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一件件大大小小的葫芦上,可以跨越弧度雕刻烙画出各种各样的图案。今年53岁的齐小林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葫芦艺术创作,他曾去过聊城、济南、天津等地,与民间艺人深入沟通,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齐小林幽默地说:“我与葫芦艺术结缘20 多年,大家都叫我葫芦缘。”
从小拥有绘画的独特爱好“我七八岁时,父亲喜欢在院子里种上两棵葫芦,每当葫芦藤上结出葫芦时,我就会跑到跟前看好半天。”齐小林说,他从小就喜欢葫芦。 齐小林不但喜欢葫芦还喜欢绘画。很小的时候,齐小林就经常从长辈那里弄来一些纸的下脚料,正面用完了,他就用反面,还有一些彩色的笔,随时随地进行绘画。 初中毕业后,齐小林就进了原潍坊造纸机械厂。齐小林说,那时,有同事从农村老家带回些葫芦分给大家,有同事把葫芦让齐小林帮着作画。为了提高自己的艺术功底,他有空就读一些艺术类的书籍,还经常去集市上观看手工艺品的制作,因为他认为,艺术都是相通的。通过与各种艺人交流、沟通,借鉴其他艺术的作品,自己再感受这方面的文化,齐小林的手艺一天天地见长。 齐小林说,如今,数十年过去了,回忆起来,自己真的拥有绘画的独特爱好。正是与生俱来对绘画艺术的痴迷,使得齐小林直到今天仍没有放弃艺术创作。
雕刻一件作品需要上万刀齐小林工作室办公桌底下放置了好多大大小小的葫芦。面对各种各样的葫芦,如何选择雕刻烙画的葫芦,对此,齐小林表示,刀刻葫芦所用的葫芦是经过严格挑选出来的,必须是型正、皮质优良、无虫害的一等葫芦。对于葫芦的雕刻工具则因人而异。 齐小林介绍,选刻前要根据葫芦的大小、品种进行构思,经过量测、画线,确定图案以及花纹位置,雕刻时每一刀都要认真,需要小心谨慎,初学者雕破葫芦是经常的事情。经过练习力求达到雕刻出的线条干净利落,越小的纹饰越密集越难雕刻,所以雕刻出一个完美的葫芦,要经过成千乃至上万刀且保证不刻坏的前提下完成。由此看来,把一个葫芦雕刻成全镂空传统吉祥纹饰确实不易。
闲暇时喜欢搞创作“我从懂事起到现在,这么些年,几乎可以算作一个无趣的人。年轻时很少参加各种活动、聚会,成年后,即使是家人的聚会,我也不太说话。有时和亲朋好友聚会,也很可能走神,去想一些绘画、葫芦雕刻的问题。”说起性格,齐小林这样评价自己,让人很容易看出他是一个痴迷的人。 在潍坊造纸机械厂,齐小林搞过宣传工作、扎风筝、画板画。厂里的年轻人经常聚会,他也不太参加,业余时间,除了去买书,就在家闷头搞创作。 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齐小林逐渐接触葫芦艺术创作。因为没有太明显的经济效益,刚开始妻子对他的创作不是很支持,渐渐地才转变。上世纪90年代初,两人一起种过 5年葫芦。后来,齐小林在业余时间坚持画葫芦。
葫芦上创作已二十多年说起葫芦艺术创作,齐小林像是打开了话匣子。他说,从1990年开始在葫芦上画画,自己就把这个当成了主攻艺术创作的方向,到现在已经 20多年了,大体经历了“画、烙、刻”三个过程。 当然,这三种创作方式是依次递进,也是伴随着齐小林对葫芦创作艺术理解的加深,对于葫芦创作艺术方面知识的丰富而逐渐成型。据了解,目前在葫芦上进行镂空雕刻的艺术形式还不是很普遍。 初学镂空雕刻葫芦时,有些图案雕刻起来难度比较大,做起来也很费劲,很多人都不看好这门手艺,但齐小林一直坚持研究、创作。
“在雕刻图案的过程中,经常会发生被刻破的牺牲品,一旦葫芦刻破,那一件作品就白做了,只能再找同样型体的葫芦从头再来。”齐小林说。
为了潜心创作毅然辞职2007年,因为精力有限,自己又觉得应该为这份难得的爱好而倍加努力,所以,齐小林从单位辞职了,潜心研究自己的葫芦艺术创作。辞职后,齐小林走访了聊城、济南、天津等地,与聊城的中国葫芦第一村83岁老葫芦创作艺人周春泽结识,从而更加丰富了他的创作实践。 如今,因为知名度日渐大了起来,齐小林的葫芦作品销量也不错。虽价钱不是很高,但每个葫芦作品,都融合了齐小林从小奠定的中国画、素描、书法等功底。而且这样的艺术品只能靠自己一点点创作而来,因此,也只能是在不断求学中更加精益求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