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到超市买水果,看见柿子已经上市了,是鲁西南的那种,小小的,黄褐色的厚皮上散发着青光。这不由地让我想起是我们家乡的柿子——马石店大柿子。 马石店大柿子是乳山市的地方特产,在胶东地区很有名气,品种以托柿、牛心柿和磨盘柿为主。与其它地区相比,这里的柿子最大的特点就是个大,味甜。平均单果重可达 200克左右,可溶性固形物可达12%,味甘而多汁,含有丰富的纤维素、钙、维生素C、胡萝卜素、糖和蛋白质及铁、碘等微量元素,营养十分丰富。 小时候最喜欢去姥姥家了,因为姥姥家就住在马石店,一到金秋十月,在蜿蜒的山路旁,清澈的小河边,或零星或成片的柿子树上就挂满了金黄色的灯笼,在很远的地方就能吸引你的眼球。每逢学校放假,我就飞也似地跑到姥姥家,跟舅舅上山摘柿子,舅舅推着装满筐的独轮车,我则扛着根长竹竿在后面跟着。摘柿子可是个费力气的活,低矮处的可以攀着梯子或者顺着树干上去摘下来,高处的则只能用竹竿够,杆子的头上开一个楔形的小口,把挂着柿子的枝条插到小口里,轻轻一转就下来了,名字就叫“夹柿子”,要夹准了也是不容易的,需要很娴熟的技术。柿子顺下来,孩子们就争抢着拿着柿子到处跑,金烂烂沉甸甸的大柿子占满了整个掌心,感觉就是捧着一只金蛋。 唯一的遗憾就是刚摘下来的柿子不能吃,要漤好了,去除涩味才能吃。回到家,妈妈把每个柿子都洗净,擦亮,然后小心地放入大水缸里,好家伙,姥姥给的柿子真不少,足足有半水缸呢!接着妈妈就开始在大锅里烧水,一直烧到水温烫手了为止,等温度合适了(50度左右),再把热水倒进水缸里,柿子就一个个仰着金烂烂的脸漂起来了。得每天换一次水,就这样循环往复地坚持换上一个星期,柿子才能完全去涩。我看着那个急呀!恨不得当天就把它填到肚子里去。但是吃过苦头,就只有耐着性子等。那次是一直等了五天,馋的实在忍不住了,就开开缸盖拿一个又大又红的先尝尝,刚吃一口,就涩得吐了出来,却怎么也吐不干净,涩味遍布了整个口腔,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言啊。一直等到第七天,终于熬到时日了,却再也不敢先尝第一口了,要等他们尝过了才敢吃。 后来,才知道漤柿子有多种方法,可以和苹果放在一起利用气味脱涩,还可用乙烯利催熟,不长时间就可以脱去涩味,可在我的感觉中,无论用哪种方法都不如用温水漤的好吃,既不改变柿子本来的硬度,还分外地香甜。也有不用漤柿子就可以吃的时候,那就是人们特意留在树上或是放在房瓦上,经过多日风吹霜打自然成熟的柿子,软软的黄黄的,就是人们常说的“柿子烘”,这样的柿子不能吃皮,只能揭开柿子蒂吸里面的果肉,吸一口甜甜的,吸的狠了把皮也吸到嘴里就感到有些涩味,不过柿烘吃起来却是别有风味。 进城了,再很少有机会去家乡亲手摘柿子了,但是柿子的香甜却一年也没有断过。每逢柿子丰收的季节,舅舅总是送来一些,让家乡的感觉在心中永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