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寺,这座既古老又洋溢着青春活力的寺庙,吸引了越来越多对传统文化感兴趣的各界人士。民间艺人侯德强就是其中一员。自幼喜爱面人工艺的他,经过拜师学艺和自己的刻苦摸索,掌握了一手惟妙惟肖的做面人手艺,但在时代大潮的冲击下,他愈发感到要将面人手艺传承下去的困难和萧瑟。 2012年7月,侯德强了解到龙泉寺,在这里看到了传统文化落地、发扬的希望,决心把“捏面人”这一民间传统手工技艺传下去,发扬光大。于是,他找到了动漫组的义工,主动教大家捏面人。最初,大家只是觉得这些面人很可爱,便在寺里举办的各种文化活动中开设了手工捏面人的实践体验。2012年10月,龙泉寺国庆节法会中,出家法师看到了这些可爱的面人,突然灵机一动,说:“我们可以让这些小面人动起来。”动漫组的义工们便开始了不断的尝试和摸索。 2013年1月,经过法师和义工的努力,用于制作静帧动画的面人和微型场景出炉,形象逼真、小巧可爱的“法师”、“小鸟”、“龙泉寺”模型,令人心生喜爱。随后,动漫组开始创作面人动画。义工们经过摸索,一个3分钟的面人动画短片《出家》诞生了,这便是龙泉寺第一部,也是全球首创的面人动画片。其实,这种动画形式是国际上一种很成熟的动画形式,叫静帧动画,但是,以中国传统面人作为主要材质来表现的却是前所未有。期间,动漫组的义工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众多不同行业的人参与、摸索,研制,终于使得这种材质在动画片中的应用逐步成熟起来。 “贤二面人动画”的制作过程通常是这样的:用相机拍摄捏好的面人,辅以计算机技术制作成动画片。在制作面人动画的过程中,龙泉动漫团队不断创新,从一开始的纯面团做身体和衣服,到为面人加上铝丝骨骼,单独穿衣;到现在学习国外先行技术,加入硅胶等创作面人,并引入3D技术简化制作流程。 2014年前后水晶石数字科技公司总经理卢正刚等人曾到龙泉寺参访,看到义工们制作动漫的方法比较“原始”,一点点捏面人不同造型,一一拍照,再用电脑串起来,这当中面人一旦开裂,一照相就“露馅”了……。 该公司开始尝试为龙泉动漫社做免费3D培训,提升义工们的动画制作技巧。 此外,还有各行各业的人前来志愿提供服务。比如帮助配音的黎老师、朱老师等,市场价都很高,“一个字一个字来算钱”,但在龙泉寺干活他们不求回报。众缘和合,龙泉动漫开始逐渐“高产”。 从2013年4月第一部短片开始,至2014年6月,龙泉动漫社完成了系列动画片《《贤二前传》第一个动画片——《当小和尚遇到劫匪》,之后陆续创作了《战争与和平》和《我可不是吃素的》。 2015年“六一儿童节”即将上映的《贤二前传•宝藏传奇》是第四部面人动画,这一系列动画片讲述了一个名叫“贤二”的小和尚与五个粗暴却不失善良的劫匪之间发生的一系列令人啼笑皆非而又发人深省的故事,在生动幽默的情节和语言中,传递着健康、积极的价值观,散发出清净、光明的正能量。 不过即便部分引入3D技术,法师们也不打算淘汰看起来“笨笨的”面人创作手法,“曾经有过犹豫,但我们想让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创作中来。保留捏面人,参与创作的人会更多一些。”贤书法师说。 这背后是贤书等法师的心痛之处。他们了解到,在中国一些年轻人花几万块钱学习动漫技术后主要流向两个渠道——或者为国外剧本加工分镜头制作大片;或者流入暴力、色情等游戏动画的制作中。 “为什么这些人才不能流入到更正能量的动漫传播中来呢?”法师们寻思。他们觉得自己有义务去带动创作扎根于本土传统文化的原创动漫。 义工们也开始产生变化,“曾有一个美工上山做动漫组义工一段时间后,决定不再做以前那些游戏了,也为从前画了很多很不好的画面和人物而觉得很后悔。” 今后,《贤二前传》还将继续做下去,这些憨态可掬的小面人,在荧幕上用自己的语言传播着慈悲与智慧。学诚法师说:“我们要一部比一部做得好,一个片子比一个片子优秀,通过贤二能够让更多人汲取到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真善美。” 在这个追求快速与视觉体验的时代,有这样一群人在默默奉献。龙泉寺动漫组的法师和义工们孜孜不倦地付出着,不求回报、不畏辛苦,所有的一切,只是因为一个质朴的理想:“做出一些真正能够触动人心的、清净温暖的好作品,能够让读者有更多选择,让心灵更快乐,让社会更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