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牛山 柳杏行间门径幽, 短桥浅水小清流。 没鸦麦野青无际, 十里春山见卧牛。 诗中:“十里春山见卧牛”的卧牛,是指历城区的卧牛山,此山在济南城郊东北部,离城十余公里,形似卧牛而得名。该诗的作者是清代诗人朱照,在他的另一作品《锦秋老屋笔记》中说,“卧牛山,在齐州,九点烟之一,虽不及鹊、华高峻,然回环有势,则非鹊、华所及也。”可见当时卧牛山的风景之优美。 据史料记载: 卧牛山,海拔81.8米,牛头在山的东南侧,并有一高大的牛角石。山顶有一宽阔约数亩的平整石块,山前有某朝代大水淹至此处的石刻,山西侧有一套数百年来被打磨光滑的奇异的石鼓、石锣。 卧牛山曾是古战场,由于卧牛山自古有名,加之形势险要,景色秀美,故道、佛二教先后来山上建寺观。道教先后在山上建玉皇庙、文昌阁、娘娘庙。唐代,佛教于山南麓建永平寺,并有明成化、嘉靖和道光重修碑数幢。现卧牛山村东西街西段十字路口西北侧,尚存古槐一株,为永平寺中遗址的物证。树干半枯而歪斜,由石柱支撑,其形奇古,老态龙钟,却仍冠盖茂盛。 可谓一奇景! 今天的卧牛山,到底啥样子?最近听说当地政府已经开始动工把几乎被毁坏殆尽的卧牛山开发为济南市卧牛山地质公园,便萌发了前去看看的想法。 11月13号早上趁着天还没亮,我就按着导航指引的路线驾车直奔而去,借着车灯光七拐八转进入一个被拆得东倒西歪的村庄,沿着村中并不宽阔的街道,继续上行,看到村中水泥路的路面坑洼不平,毁坏严重,减慢车速慢慢前行,而后爬上一个小陡坡,发现前面有几根水泥石柱横在路中央,上面横梁是直径约三十公分粗的钢管,两个柱子中间则是被车辆压碎路面后深深的车辙!右侧柱子已被拆掉,只剩下左边的两个洞口!看来此道口是专门为限制载重车通行而设的!方柱子上面贴有禁止上山采石残缺的政府通告。过了此道口继续前行,借着车灯的亮光,发现这条几乎被废弃的道路两旁,堆满青色巨石堆里杂草丛生,让人感觉出这里曾经是石材加工场。继续前行,隐约可以见看到圆形的山头,遂下车看了一下观望时,正遇一路人遂问:这是卧牛山吗?路人用手一指远处浑圆的模糊山脊,答道:前面就是! 随着车的颠簸穿过一条新修过的柏油马路,看到路的两侧新土覆盖漫坡上栽满了整齐的小树,顺着山路右拐沿土路来到山下,只见左边是一座黑漆漆的山头低垂着趴在那里,宛若一头熟睡着的牛头深深地伏在地上!再向前面低谷中有一月牙形的小水池,在水池的上方有一处孤立陡峭的石崖! 虽在来之前就听说过因卧牛山盛产一种市场俏销的“济南青”大理石,而被当地村民过度采伐,几乎惨遭挖空。今天实地到访!还是超出了自己的想象,登上右边用新土覆盖的低矮山头,回望逐渐泛白的东方,黑暗逐渐退去,首先出现在眼前的是那座酷似牛头的山,山体早已被破坏的面目全非,仅剩劈山采石后惨留下大面积裸露的乱石和陡峭山壁,整座山也只剩下这牛头,而不见牛的身子。根据眼前的整理过的山形,已经不足原来山的四分之一,甚至更少!原来看到所谓的月牙泉,也是由原来的采石坑改造而成的! 沿着新修的盘山路,继续往山后走去,才发现曾经深达数十米的采石坑经过人为的掩埋,已经改为休闲娱乐活动场所,周围栽满各种景观树木,也无法掩盖此处曾经遭过狂轰滥炸后留下的采石痕迹。修整后的山道两旁,虽然覆盖了新土,但是两侧矗立着数座几十米高因采石留下的峭壁,峭壁顶的边沿还惨留着摇摇欲坠的乱石,走在陡峭的山石下面令人胆战心惊。从断崖峭壁上几株小树鸟窝,不时地传来喜鹊喳喳叫,偶尔也远处传来几声犬吠声!在幽静的山谷中犹显得更加寂静和可怕。 随着朝阳的升起,踏着乱石堆,沿着两边陡峭的山壁行走在不算宽阔的山脊上,登上山顶的最高处,看着山下那些高大陡峭的白茬石壁上被阳光染上层金色,枯黄的杂草和稀疏树枝上如同镶上了一层金色的边,看上去显得很美,也很壮观,但!这是否是仅剩一堆白骨的卧牛山,留给人们的最后瞬间? 望着冉冉升起的一轮红日,看着山下在朝阳映衬下飘起的袅袅炊烟笼罩在村庄之上,显得异常幽静!北面的黄河在薄雾中依旧静静地流过!西南方不远处的华山依旧耸立在一片晨霭之中,煞是优美!不禁想,脚下的卧牛山,曾经作为济南特有的美景 “齐烟九点”之一的卧牛山,正因为山下村民疯狂采石,使千百年来的美景,从人们视野中已经消失,只为后代留下眼前的残垣断壁和面目全非的卧牛山。望着眼前的卧牛山,联想到清代诗人朱照在《城东村景物》诗中描写卧牛山的美景,反差真的太大啦!现在的卧牛山更像一头被肢解的老牛,身上皮肉被剥光,只剩下一个牛头和一堆散落四处的白骨。 在返回去的途中,心中不断地泛着纠结?眼前的卧牛山残缺不全,再也找不到诗人眼中的昔日美景。即使现在建设成济南卧牛山地质公园,还能重现诗人眼中 “十里春山见卧牛”的景象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