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4-7-3 08:58:28
|
显示全部楼层
IP:山东潍坊
大比之年,后生们进京赶考,当年竟有五人金榜题名。三名举人,一名探花。最出色的是郝牛儿,他得了文武状元。这种情况其实是不存在的。
古代科举最低一级的是秀才;秀才才有资格参加三年一次的乡试,考中者被称为举人,举人中的第一名称为解元;举人才有资格参加三年一次的京城考试,京城考试第一关是会试,考中者才有资格参加科举的最高等级考试――殿试,第一名叫做会元;殿试一般在金銮殿举行,由皇帝主持,殿试分为三个等级,也称三甲:一甲只有三名,第一名叫做状元,第二名叫做榜眼,第三名探花,这三位最杰出的学子一般叫做进士及第;二甲大概几十名,叫做赐进士出身,第一名叫做传胪;三甲一两百人,叫做赐同进士出身。一、二、三甲统称进士。考取进士称为甲榜。
凡通过乙榜中了举人,又通过甲榜中了进士的,就称作“两榜出身”。两榜出身是古代读书人的骄傲。按照惯例,一般一甲的三名进士放榜后就可以立即授予官职,状元可以授予六品的翰林院修撰,榜眼和探花授予翰林院编修。而其他二甲、三甲的进士则还要参加朝廷组织的考试,合格者任命为翰林院庶吉士、六部主事、内阁中书、国子监博士、知州、知县等官职,因此,直接进入翰林院就成为多年寒窗苦读的举子们的最高理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