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爱,没有固定的版本 (一) 儿子喜欢吃葱油饼,那种把和好的面用擀面杖擀成薄薄的大面皮儿,抹了油,摊上拌好的葱花馅料,然后从一边卷起来,再把长长的卷儿蜷转过来盘成团,用手轻轻轻轻地按到薄薄的,之后放到大铁锅里用小火慢慢慢慢地烙得焦黄酥脆、吃起来满口溢香的葱油饼。 母亲记住了儿子的喜好,于是,不管是儿子到外地读书求学,还是在异乡工作谋生,每次回家,她都要特地给儿子做一顿葱油饼吃。看着儿子吃得又香又甜的样子,听着从儿子嘴里一边咀嚼发出的酥脆的声响,一边跟她说着“嗯,好吃,好吃,还是那个味儿”时,母亲心里呀,比自个吃了葱油饼都高兴呢! 年复一年,儿子回家为儿子做葱油饼吃已经成了母亲的一个习惯,这习惯,就是在儿子成家立业、娶妻生子之后也没有撂下,一直坚持着从未改变,直到她八十二岁得了老年痴呆,再也和不动面、擀不了面皮,再也拿不动刀、拌不了葱花馅儿,再也焼不了火、烙不了儿子喜欢吃的葱油饼……直到儿子把母亲爱吃的饭菜一口一口地喂到她的嘴里…… 这个儿子,就是我的老公;这个母亲,就是我过世了的婆婆。 (二) 大女儿结婚了,“娶”回家的上门女婿,是跟她在一个单位工作的蒙阴小伙儿。 家里添了人口,再加上还有两个小女儿,一年后大女儿又生了外孙女,家口大了,十多年前盖的房子,就显得有点窄巴了。于是,春暖花开的时候,做父母的备料在正房前面盖了三大间又宽敞又明亮的南屋,布置得跟新房一般。 因为房子是在整个村子的最南头,前面,隔着几十米宽的小树林就是一条四季都不断流的清澈的小河,夏季燥热的西南风吹来,路过水面,捎上流水的心意,再经过小树林浓荫的过滤,因此,窜进屋里的,已经只剩下让人爽到心底的清凉;冬天,有北面正房以及整个村子层层房屋的阻挡,再粗暴的寒风,挤进门缝的,也已经变得细软温柔。 相对南屋新房子的优越,北屋正房可就相形见绌了:南屋一盖,既挡住了南来的清爽,又挡住了大片的阳光,所以,屋里光线暗不说,夏天的闷热和冬天的阴冷就成了现实。 按乡下现在的习俗,老的是要住南屋的,说是老的在前面护佑着儿女,子孙后代都能过上好日子。可母亲从来就不轻信这些,她只认一条理:好日子是用勤劳的双手刨出来的。所以,当女儿高高兴兴地让母亲搬到南屋去住时,母亲说:你们过去吧。都这么多年了,我跟你爸已经习惯了住北屋。再说孩子还小,不能让她冻着热着的。还有,你们早起上班,进出也方便些不是? 母亲说了一大堆理由,女儿怎么会不知母亲的心思?但好说歹说就是说服不了母亲,只好住进南屋。 在冬的脚步渐近的时候,女儿用单位刚发的工资,买回了一台格力空调安放在母亲住的北屋。三年后,为了工作方便,女婿在镇上买了一处三室一厅的楼房,大女儿把母亲接来住的时候,总是让母亲住在南面既向阳又亮堂的那个卧室。 这个女儿,是我的外甥女;这个母亲,就是我的二姐。 (三) 一个出嫁的女儿,因为胃癌做了切除手术,本就不大的胃只保留了不到三分之一,每餐不能吃多,吃多了也没地方存放,所以只好像老年人那样少食多餐,随饥随食,而且不能吃硬饭,每顿都需要现做稀软好消化的饭菜。 婆婆已经去世,丈夫还要在外打工养家,于是,母亲就把这个生病的女儿接回了娘家照顾。 母亲做了两次白内障摘除手术,视力恢复得还是不太好,每天就靠着微弱的视力不停地为女儿做可口的饭菜,水饺、小米粥、鸡蛋羹、还有各种各样的营养汤……就这样,每天每天,母亲都在反反复复不停地做着;每年每年,母亲还在不厌其烦变着花样地做着。 三年零六个月,不算长;一千二百七十多个日日夜夜,也不算长;母亲心里,却有一个长长的愿望:让女儿好好地活下来!这个愿望,母亲从没有告诉过任何人,却支撑着她一天天走过来,做下去,无怨无悔!直到那一天,女儿用微弱的声音断断续续地跟母亲说:娘啊,女儿不孝啊!女儿这辈子怕是不能报答您的恩情了……如果……如果真有来生,就让我再做一回您的女儿,好好孝敬您吧……娘啊,女儿走后,您千万不要哭啊!您的眼睛,再也承受不起眼泪了……并为了安慰母亲拼着最后一点力气咽下母亲用汤匙为自己送进嘴里的米汤,带着这一生再也无法弥补的遗憾合上双眼…… 这个女儿,是我小学的同学,离开人世的那年她四十二岁;这个母亲,按族谱排下来,跟我还没出五服,我叫她三嫂,女儿走的那年,她七十六岁。 (四) 二十几年前,麻子叔在走村串巷卖油条的时候收养了一个女儿。 有一天,他在七八里地外的村庄附近遇到了一个四十岁左右拖家带口四处流浪的汉子,一身褴褛的衣衫,怀里揣着个不大的婴儿,后面还亦步亦趋地跟着三个八九岁大小的女孩子和一个大约五六岁的男孩,四个孩子模样倒也周正,就是一色的破衣烂衫,跟他们的爹一样的面黄肌瘦,看了叫人心疼。麻子叔心软,就从箩筐里拿出几根油条分给几个孩子吃。那汉子见麻子叔心肠不坏,就苦苦地哀求麻子叔救救他的女儿。 麻子叔问是咋回事,汉子说:孩子他娘生她的时候大出血死了,这女娃子才两个多月,我这样带着她四处流浪,总有一天会被饿死的。心地善良的麻子叔经不住那流浪汉子鼻涕一把泪一把再加上磕着响头的哀告,又想到自己快四十的人了也还没有孩子,收养一个老来也好有个依靠,就答应汉子收养他的这个孩子做养女。他把箩筐里剩下的油条全部给了几个孩子,腾出筐来,一头放孩子,一头放块半头砖衬着,就这样把这个捡来的养女挑回了家。 麻子婶自打麻子叔把捡回来的娃子交到自己手上,她就视如己出,从没有把娃子当人家的孩子看待。因为看到娃子瘦骨嶙峋担心养不活对不起娃子那十月怀胎生下她来却搭上了自己性命的亲娘,麻子婶就以本能的母性对这个养女倍加呵护,白日黑夜、炕上地下、风里雨里;捧在手上、揣在怀里、背在背上;搲屎把尿、穿衣戴帽、喂汤喂饭;冷了热了、凉了烫了、病了恙了……凡是一个孩子能够从亲生父母那里享受到的,麻子婶都毫无保留地给予了这个可怜的孩子。 两年后,麻子叔麻子婶有了自己的女儿。 理整两个孩子比理整一个要麻烦得多,这个哭了那个叫了、这个拉了那个尿了,这个要吃那个要喝、这个要穿那个要脱,这个咸了那个淡了、这个凉了那个热了……一个人忙也忙不过来,烦也烦死个人,何况,麻子叔白天出去卖油条,麻子婶照看着两个孩子,还要抽空把晚上要炸油条的面活好醒发在那里,等吃过晚饭哄两个孩子睡下后再帮麻子叔炸下第二天挑去卖的油条。这一天的工作连轴转地下来,麻子婶累得腰酸背痛,可她从来没有一句怨言,还是一如既往地如同自己亲生的一样照看翠屏,直到两个女儿一天天长高,一天天懂事儿,一天天出落成两朵花儿似的大姑娘,直到麻子婶满头的青丝一天天变得如霜似雪,挺直的腰杆一天天弯成弓,丰润的面庞一天天布满了菊花瓣似的皱纹…… 后来,麻子婶得了偏瘫不能下炕,再也不能帮麻子叔和面、炸油条,就连一日三餐都无法给麻子叔做了。养女得知这个情况,几乎天天回娘家照顾养母,并帮养父和面炸油条,养母没病时所干的活,养女都包下来了。 再后来,麻子叔力气也少了腿脚也越来越不利索,再也挑不动箩筐走不了东庄蹿不动西乡卖不动油条,炸油条卖油条的生意也就不得不撂下了。养女把麻子叔麻子婶不容分说地接到了自己家里伺候。麻子叔的亲生女儿嫁的是军人,随女婿住到部队去了,经年也不得空回家一次,养女就把伺候养父养母的责任全担在了自己肩上。这一伺候就是八年。养女伺候麻子叔麻子婶尽心尽力,比亲闺女伺候亲娘亲爷还上心,直到老两口含着欣慰的笑闭上眼…… 这个麻子叔是父亲的堂兄弟,麻子婶是我的堂婶,这个养女就是我的堂姐,现在已是年过半百的人了。 (五) 老屋院子里有几棵没舍得砍掉的柿子树。每当秋天柿子成熟要采摘的时候,住在儿子刚盖起来的新楼里的母亲,总要像往常年一样留几个柿子在树上,等在外地工作的儿子回来时吃,尽管知道儿子这个季节回来的几率微乎其微。 上小学的孙子不懂奶奶的心思,就问奶奶:那几个怎么不摘了?母亲哄孙子说:那几个还有点青涩,留在树上再上上熟。孙子左看右看,觉着跟摘下来的柿子没什么两样,就对奶奶说:看不出来颜色有不同啊。母亲就笑了,说:先吃着摘下的,等吃完这些再现摘现吃还新鲜。 孙子似信非信地“哦”了一声,看看奶奶脸上的笑意,再看看树上那几个依然沉甸甸地挂在枝头,似乎还在秋风里张扬着笨拙的舞姿、炫耀着一张张鲜黄而又水灵的笑脸的柿子,心里若有所思。 接近一个月过去了,母亲数算着儿子这几天就要回家了,树上的柿子也熟透得实在挂不住了。母亲笑眯眯地跟孙子说:走,跟奶奶一起摘柿子去…… 这个儿子是我的表哥,这个母亲就是我的三姑。 (六) 有时,我在想,母爱,究竟是什么?当得知这几个故事后,我才深深地懂得,母爱,其实没有固定的版本。 母爱没有固定的版本,她可以是你临出门时的一句细语叮咛,也可以是你归来时的一餐粗茶淡饭;可以是你身上穿的细缝密补的衣衫,也可以是为你掸落风尘的不经意的一个动作;可以是和你守在一起时的欢声笑语,也可以是你在异乡打拼时电话线这头的念叨;可以是你春风得意时的一抹微笑,也可以是你失意潦倒时的一句安慰……。一杯热茶,捧出一颗暖暖的心;一句问候,感受一段真诚的祝福;一个笑脸,奉献一片和煦的阳光;一下抚摸,收获一生甜甜的幸福。 够了,还需要再举更多的例子吗?事实上,这样的事例,我们的身边不胜枚举,俯拾皆是。我们的社会,家庭万万千,哪一个家庭的父母子女、兄弟姐妹之间,不在无时无刻地上演着一幕幕感人的故事?烟火人间,亲情最温暖。这诸多亲情中,母亲的爱,最感人;儿女的孝,最动人。母慈子孝是一首最动听的歌,在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传统历史长河里,一直传唱不衰。 千百年来,母爱,从来没有固定的版本,却一直有着相同的内涵,那就是,无私地奉献她所能奉献的一切,她生命里所具有的最原始、最朴质、最本真,却又是最崇高、最伟大的情感,甚至,她的生命! 母爱不是高天上的流云,不是阳春里的白雪,她是调和在柴米油盐中的一种滋味、她是融蕴在衣食住行中的一种感受,她是陪伴在生老病死进行曲中的一种暖暖柔柔的韵调,她是用一根脐带连接起来的永远无法剪断的血脉,流淌在我们的心上,感动在我们的生命里,生生世世,分分秒秒…… 母爱,没有固定的版本。 【2014年1月1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