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莓状血管瘤在出生时往往看不到有病变,病变多在出生后一个月内发现,初起为小的红色斑点,以后迅速增长,有的患儿1岁~2岁左右停止生长,但概率较低。女性患儿是男性的3倍。因其形如草莓,故名草莓状血管瘤。
血管瘤是小儿时期常见的良性肿瘤,约3/4小儿血管瘤在出生时就已存在,其余的也在1岁内出现,女婴较男婴多见。婴儿的部分组织中常保留有胚胎性血管组织,这些组织错构瘤样生长即形成不同类型的血管瘤,它仍有正常的组织结构,但血管瘤的数量、分布与形态和正常有别。血管瘤好发于颜面及四肢皮肤,影响美观,还可因外伤、摩擦、搔抓出血,而引起细菌感染。有些血管瘤生长先快、后慢、甚至会自行消失。家长应婴儿血管瘤
密切观察婴儿血管瘤的生长情况,做好家庭护理,掌握最佳时机进行治疗。
血管瘤 治疗方法:①手术切除;②冷冻治疗;③放射与同位素治疗;④硬化剂治疗;⑤激光治疗;⑥血管瘤铜针疗法。它们各有利弊,你可以选择一种:
1. 手术治疗:采用外科手术方法将病损组织切除,以达到治疗目的。对于独立且较小病灶效果良好。一般情况下,病损区血管丰富,血量大,手术时出血量极大,常常引起严重的失血性休克,术中需要大量输入全血,手术难度大,危险程度高。同时,由于出血后血往往不能全部切除即被迫终止手术,故术后复发率很高。手术切除部分瘤体后遗瘤局部畸形、缺失及功能障碍。手术费用昂贵,患者难以承受的负担,面部皮肤毛细血管瘤可结合整容皮肤移植术修复病损区。故手术治疗应严格掌握适应症,权衡手术价值,然后方可确定是否选择手术治疗。
2. 冷冻治疗:此种方法用于血管瘤治疗源于60年代(小范围表浅病损可酌情采用),操作者利用液氮的挥发造成的强低温(-96℃),通常状态下低于-20℃,将病损区皮肤、血管瘤及血管瘤周围组织冷凝,使其细胞内形成冰晶,并导致细胞破裂、解体、死亡,再经过机体修复过程使血管瘤消失。但此法会留下局部疤痕,在眼、口角、鼻尖、耳部治疗后常留下严重缺损性畸形及功能障碍。由于冷冻操作难控制强度和深度,同时组织对低温的抵御能力不同,出现治疗不彻底。复发较高,而直接影响疗效评价。另外留下的局部疤痕缺损性畸形功能障碍也不是受术者所期待的结果,但如果不出现此类状况,往往治疗无效。
3. 放射与同位素治疗:其治疗原理就是利用放射元素所产生的r射线对病损区组织细胞核进行轰击到使其中的DNA链、RNA链断裂,终止核蛋白的合成造成细胞死亡和解体,再通过组织修复过程达到治疗目的。临床上常用的有:浅层X光照射,钴60局部照射,锶40胶片外贴,磷32胶体局部注射等。治疗后所治部位留下放射性损伤后萎缩性疤痕,表皮有脱屑现象。对于这种由放射线照射所致的萎缩组织和萎缩性疤痕,专家建议施行手术切除,否则将不能排除其癌变可能。专家们认为治疗在血管瘤治疗过程中要尽量避免使用放射疗法。
4. 硬化剂注射治疗:此法源于50年代,枯痔注射疗法衍化而来。其原理是:将硬化注入到血管瘤瘤体组织中(不能注入血管中),引起无菌性炎症,肿胀消失后出现局部纤维化反应,使血管瘤、血管腔缩小或闭塞。常用的药物有:①鱼肝油酸钠;②枯痔灵注射;③明矾注射液;④枯矾黄莲注射液;⑤碳酸氢钠注射液;⑥平阳霉素、搏来霉素类;⑦沸水注射疗法;⑧尿素注射液。
5. 激光治疗:利用专业激光治疗设备对血管瘤组织进行凝固,并达到治疗血管瘤目的。但激光治疗深度一般控制在表层皮肤0.2~0.4mm以内,超过0.4mm即产生明显疤痕,故对浅表性毛细血管瘤有一定效果,对深层血管瘤易引发出血及疤痕畸形。
另有光敏激光疗法(又称光动力激光疗法),是先将光敏剂注入患者血管中,然后用黑光灯或长波段激光照射血管瘤区域。光敏剂激活后产生光化学反应并导致血管瘤部血管内膜及间质出现光性过程,使血管管腔闭塞,以达到治疗目的。但此疗法在治疗过程中必须严格,否则将出现严重的光敏性内炎,纤维组织病后光敏性视网膜炎。、
6. 介入治疗:是指在“X”导引下将动静脉导管导入血管瘤部位,然后将栓塞剂注入瘤体,让其产生无菌性炎症,以期达到使瘤体血管闭塞作用。常用于内脏血管瘤如肝血管瘤。对于躯干及肢体深部血管瘤,往往因为注入剂量、剂型限制,以及血管瘤特征限制而难以达到预期效果。使用时应严格控制适应征和避免栓塞剂流入其它器官组织。
肝血管瘤
肝内血管瘤是一种良性肿瘤,它不会恶变,一点儿也用不着紧张.
人体的许多器官组织都会生长血管瘤,虽然它是良性肿瘤,但以它生长的部位和大小决定其严重与否.如果影响了人体的器官功能,就可能造成严重后果.比如长在脊髓腔内的血管瘤,会造成神经组织的压迫,甚至造成截瘫.长在眼眶中的血管瘤会压迫眼球,严重影响视力.而长在皮肤表面的血管瘤,除了影响美观,一般没什么危害.长在肝内的血管瘤,只要不是太大或太多,一般不会影响肝脏功能.
血管瘤的发病原因多认为与先天血管发育异常有关,也就是与生俱来的,但往往在中年以后才能被发现.因为幼年时血管瘤一般很小,没有症状时不易被发现.正因如此,血管瘤可见于任何年龄段的人.而女性较男性发病率高许多,因此也有人认为它与内分泌有关.但是血管瘤与病毒性肝炎没有关系,无论是否患病毒性肝炎均可能患肝血管瘤,反之亦然.**吉林省总医院
肝血管瘤可长在肝脏的任何部位,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多发的,多发的肝血管瘤也很常见.血管瘤大小差异很大,小的仅有几毫米,更小的也有,就只能在显微镜下才能发现了.大的可达十几公斤以上,可占据腹腔及盆腔.
肝血管瘤大多生长缓慢,它对人的健康没有影响,2公分大的肝血管瘤一般不会有感觉,因此也不易被发现.由于近年医学检查手段的进步和普及,在超声波,CT,磁共振等检查中血管瘤很容易被发现.而以往没有症状的肝血管瘤只有在外科手术或尸体解剖时才被发现.可见发现了肝血管瘤没有必要大惊小怪,当然一定要诊断准确,与其他肝内肿瘤加以鉴别.由于血管瘤有其自身的许多特点,鉴别起来并不困难,只要在正规医院就医,一般就可以明确诊断.
如果血管瘤过大,一般在5公分以上的,或压迫周围胃肠等器官时,就会出现相应的症状,如肝区不适,食欲不振,餐后饱胀感或嗳气,恶心,消化不良,黄痘等.如果长在肝脏表面且偏下方的较大血管瘤,则可在腹部摸到包块,光滑无压痛.有的血管瘤有蒂,当发生蒂扭转时,可出现剧烈腹痛.
肝血管瘤临床最多见的类型是海绵状血管瘤和毛细血管瘤两种.顾名思义,就是像海绵一样或呈毛细血管团状的血管瘤,以前一种更多见.血管瘤内部为多囊状或蜂窝状,充满血液,一般有包膜包被,与周围肝组织界限清楚.
血管瘤并不像有的人想像的似气球那样,一碰就破.其实几公分大的血管瘤是不会破裂出血的.但过大的或囊壁薄,尤其靠近肝表面的血管瘤,也会因外力等因素,甚至自行破裂出血,这种情况会很危险.由于血管瘤内血管和血液丰富,因此应避免肝脏穿刺检查,以防出血的危险.
肝血管瘤是否需要治疗,主要取决于是否有临床症状及其生长速度和大小.无症状的5公分以下的血管瘤不需要治疗,应该长期观察,每6个月作一次超声波检查.也不是所有的血管瘤都不断生长,有的长到一定程度便停止生长,尤其婴幼儿和儿童,也有自行消退的可能.只有少数青壮年肝血管瘤会突然增长,随之出现症状.如果血管瘤超过5公分并且伴有症状,就应考虑治疗.最好的治疗方法还是手术切除,这是较为彻底的方法.生长在肝表面的血管瘤可以用腹腔镜进行切除.还有许多治疗方法,可以根据肿瘤的大小,部位等情况选择,如硬化剂注射,微波,放射,激光,介入栓塞等方法.口服药物对于较大的血管瘤不会有效.对于巨大肝血管瘤不能切除的,还可以考虑肝移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