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岁的“高三”学生阎霄汉。 纪晨摄 13岁的"高三"学生阎霄汉,昨天和其他9名高中生一起,从北京市委常委陈刚手中接过"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奖牌。这是北京市青少年科技爱好者的最高荣誉。他是自2003年本市设立这一奖项以来,年龄最小的一名获奖者。 阎霄汉现在是北京八中"少年班"的学生。他的个子已经有一米七,略略黝黑的皮肤,一说话就微笑,显得很憨厚。 虽然年纪尚小,但阎霄汉的成绩单却硕果累累:北京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明天小小科学家"二等奖……"全国高中数学联赛一等奖,还有物理竞赛一等奖!"旁边另一位一同获得市长奖的一零一中学高三学生陈子龙替他补充。 阎霄汉最喜欢数学。对许多孩子来说很枯燥的数字,在他眼里却是魔法一样的世界,是最得力的研究工具。让他获得"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二等奖的项目,就是用数学来分析的《CPI权重变化分析及走势预测》。面对CPI(消费者物价指数)持续上涨,他利用数学工具,对其权重合理性和后续走势进行了研究,指出了在当前CPI的计算方法中,食品类商品所占权重较人们实际支出比例高15%,居住类商品所占权重较人们实际支出比例低16%,购房价格未纳入居住类商品统计等问题。 当时才11岁的阎霄汉还提出了逐步降低食品类权重、提高居住类权重、将购房价格纳入CPI统计、建立CPI权重定期调整制度等建议。他研究发现的CPI增长率走势周期性变化规律,政府干涉措施等,与我国政府随后采取的一系列稳定物价的调整策略不谋而合。 "我认为,智能化精准预测模型将在今后二十年内甚至更远,对世界产生极大的影响。这必然是科学技术发展和前进的产物,它将暗示、提醒人类朝着事物发展的正确方向迈进。"数学的魔力,也让阎霄汉在选择保送专业的时候,选择了在今年9月进入北京大学数学系就读。 阎霄汉入读八中少年班,其实是陪一位同学去考试的"无心插柳"结果。只用4年就完成了初一到高三6年的课程,阎霄汉表示"并不觉得吃力",头几年每天做作业的时间只有一两个小时,学校里组织的戏剧节、踢球等活动,他和少年班的同学哪样也没落下。"最感谢的是我爸爸妈妈给了我一个好习惯。"他告诉记者,"除了小时候带我上一个心算班,就没给我报过别的辅导班,但我养成了专心学习的习惯。" 作为青少年科技创新的佼佼者、初窥科学门径的少年,阎霄汉心里有一个"大师梦"。"也和同学讨论过我国几十年来没有科学大师出现的问题,最后都没有找到答案。"问及自己是否想过成为大师,他有点不好意思地告诉记者,"也想过。"面对即将学习的数学专业,阎霄汉说,知道这是一个冷门的专业,但数学本身的乐趣就会让他很满足,"应该会做纯数学研究,暂时还没有考虑过其他应用数学方向。" "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被誉为北京市青少年科技爱好者最高荣誉。自2003年评选出第一届5名获奖者以来,目前全市共有60名青少年获得了这一荣誉,25人获得提名奖。其中,第一届获奖的学生中,目前已经有人在SCI核心科学期刊上发表论文。本届"市长奖"经市政府批准,不再单独设立"提名奖",市长奖名额由过去的5名增加至10名。(记者 童曙泉)
来源:北京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