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三减一在2005-2-16 21:53:47的发言:
话好象说的和很有道理,但是有些地方必须强调以下。
1。从来没有人完全抹杀城管的成绩,即便那些对城管骂娘的人他们其实心里也不是不知道城管的作用。那么为什么骂娘呢?因为他们是弱势群体。弱势群体在受到委屈的时候,往往会无奈的采取类似的办法来发泄不满。表面看上去是他们没素质,不讲道理。可是如果他们今天当上了市长,他们还会这样吗?我想大多数人不会这么傻。因为他们知道,自己当了市长了,即使自己微笑着说话,也会有一大部分下级点头哈腰的诚惶诚恐的想自己是不是哪里让市长不高兴了。这就是“官”与“民”的差别。为“民”骂人了,“官”可以借这机会做出好多成绩。比如:“和蔼”的在不同场合与你周旋,让你越骂越显的自己没有素质。比如:微笑着说谢谢您的建议,我们会认真研究,如果属实,我们会给您满意的答复。似乎又是“民”在无理取闹了。您为什么不想想,到底是谁真正受了委屈?您为什么不看看,究竟到目前为止,答复了“民”没有?您为什么不看看,这承诺“答复”的背后,究竟还有多少无奈和借口?
不要说假如没有城管会怎样。现实中没有假如。讨论的目的是为了纠正目前执法部门的一些不正之风。尽管作用可能会很小。所以说,讨论实际上就是舆论监督,舆论监督有利于促进执法质量,为什么说不要去吵了呢?因为没有城管城市一会退步,就可以不去讨论城管执法腐败吗?这好象不太合理。
2.您所说的“嘴巴官司”,可能您误解了,这是“官”与“民”之间的正常谈话,可嫩个里面会有火药味,但是一可以肯定的是,这样的对话,有比没有好。多一些更好,对双方都有好处,最起码让“民”受委屈了可以有个地方发泄,让“官”知道,他们目前的一些做法,百姓很生气,后果很严重。如果大家都不去打这个“嘴巴官司”,那恐怕那一天爆发出来的后果,会比这严重的多。
至于让老百姓“先”反省自己,认为不妥。“管”与“被管”是同步进行的,没有先后的道理。少了那一点都不好,目前老百姓认为自己的理多一些,所以自己反省的少,这很正常。如故哦认为老百姓有不对的地方,也可以说出来啊,仿照“官”的话说,“欢迎“官”读一老百姓工作的支持,老百姓在生活中有什么不对的地方,欢迎举报。我们会认真查实,如情况属实,我们会给您一个满意的答复”。
或许烟雨这段唯一的不同让人觉得是在买某些人的帐目,只是一家之言,随口而说。但如你所说,说出来是好事,有地方可说还是好的吗?我也会在很多报道中提到中国球迷散场之后垃圾遍地而韩国人走后清洁如新的报道之后是羞愧不已,我也会在中国人的名字出现在一个又一个世界性的盛会上而感到骄傲。差距在国度间,在省域间,在部门间,也在人之间。在我们无力改变太多的现实太多的无奈面前,我们只有说了,谓之奋青义言或者是另类政治,中国的国情注定中国的现状在一种两难的境地或者说是痛苦的蜕变之中罅缝而过,我们不能让泰山一日拔地而起,我们也不能在短时间之内让遗留千年的某些陈规陋习一日尽去,而我们只有不断地找寻更好的出路,更加完美的手法来改变这些我们所不能接受的事实。
我们的目的是让社会更加美好,其实有我们这样多的眼睛,这样多的关注言辞,对执法人或者说矛头所向应该是值得庆幸的吧,老百姓的声音虽然激烈但却是最真实的。薄熙来最经典的话就是:“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还有郑培民的“做官先做人”的话语都不应该仅仅是领导者会上的一句发言,或者是记录中的的一笔带过。而应该是他们日常的行为准则!
其实我们犀利的评论着,更希望他们能宽容的警醒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