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align="left"><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2">说不出再见你好!</font></p>
<p align="left"><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2">道是不识胜相识,文字就是情感的最好载体。我从你的文字上很早就有种“情相近,习相远”之感,只是近来上网很少,想交流的机会也很少。</font></p>
<p align="left"><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2">你给予《手艺人》提了诸多看法,基本正确。我说过,我写东西好一气呵成,写完后才边看边慢慢修改。你的修改看法比较合乎我的意图。我在午休的时候还在想:是否再把几个人物深化一点。同时我还在想当归写的《当归》,文章不错,但成了小说似乎就要要求高了。正当我想把她的文章再看一遍,想提些建议的时候。我欣喜的看到你的这些建议。很高兴,你如此坦率,如此真诚。这是我一直渴望的。激动之余就给你写了这些回言。这篇小说权当小说,我就想表达:“写得应该是这几个手艺人在社会变迁中的浮浮沉沉的传奇生活”,从中写出手艺、手艺人的不同人生态度。实际上,这几个手艺人都不是孤立的,有共性、也有联系性。最后,突出描写了银匠父子两,目的就想从这两个人身上表现出手艺与人生的关系,及手艺人对手艺的那份痴情。篇中为什么“我”的声音反复出现?我是想表达人对传统的东西的一种怀念。</font></p>
<p align="left"><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2">关于女人的描写,她是生活的原生态。女人影响着男人的行为思想。</font></p>
<p align="left"><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2">我再说说我对几个人物的感受:锅腰子,我是抱着同情的心理又恨他“活该”。窑匠,是当今聪明人的一种务实性的人生,既不能说不对又不能说很好。有点“无奈中带着宽容”。对于木匠,是一个平常好人的平常的一生,他身上有普通人的美。对于银匠我是作为一个手艺人好的代表刻画的。对于三爷爷我是作为一种愿望描写的。</font></p>
<p align="left"><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2">对于你提到的一些比喻,确实有些不够确切。有些我已作了改正,其他的我慢慢考虑。至于“像生产队饲养院的肥猪一样”,我的用意是想说明事情发生的时间,再说在那个年代猪是很吃香的啊,宝贝着呢。你还提到锅腰子背陀的象山,那只是想表达生活压力之重。</font></p>
<p align="left"><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2">顺便说一句,有人说这文章纯是有宣传的味道。写文章就是为了宣传,但要用艺术的语言表达出来。</font></p>
<p align="left"><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2">再次感谢不能说再见。我们也不能说再见。我还在继续修改。我以为文章好写,题材难求。因此我只要抓到了一个好题材,是不回轻易浪费的。希望继续对《我家乡的手艺人》多提批评意见。</font></p>
<p align="left"><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2"> 文友至上。再次感谢。</font></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5-3 14:06:34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