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拍砖 发表于 2014-2-18 11:30
长见识了,原来诸葛亮是诸城人呀!
《鲁诸石臼歌》与诸葛亮祖籍考
张崇玖
据专家考证,诸葛亮祖籍是山东省诸城市枳沟镇普庆村一带,其祖上本姓葛,居住的小村子叫葛陂,在普庆村西南,临近潍河北岸。大约公元前72年至公元前61年间,葛氏远祖搬迁至琅琊阳都(今沂南县砖埠镇)。裴松之注《三国志·诸葛瑾传》中说:葛氏祖居琅琊诸县(今诸城境内),搬至阳都后,当地早有葛姓人家,为有所区别,当地人便称诸县葛氏为“诸葛”,诸县葛氏也以此自称,久而久之,遂以此为姓。两汉、三国时期,诸葛家族俊杰辈出,著名者有诸葛丰、诸葛瑾、诸葛亮等。诸葛亮是整个诸葛家族的骄傲。因其远祖是诸城,且其姓源于诸城,所以,时至今日,也被诸城人引以为骄傲。 诸葛亮远祖居住的葛陂村,因潍河水患等原因,早已不存。葛氏后人,亦迁居于其他村庄。考证诸葛亮的祖籍,除了《吴书》等典籍记载和诸城当地口头传承外,几乎没有实物证明。前不久,笔者在翻阅张侗的《其楼诗集》时,发现一首《鲁诸石臼歌》,诗中记述,其在潍河洗澡时,发现了诸葛氏先祖搬迁后留下的一个舂米的石臼,于是召集家人把石臼捞上来,用车拉到村中其楼下保存,并就此事发表了一通感慨。全诗如下: 古洞桃花谷口风,季孙城诸以师从。 鲁史春秋记岁月,百里河流声向东。 几时龙战雉堞毁,车徙版筑总无功。 诸葛远徙南阳去,尚遗石臼待人舂。 秋涝雨溃悬崖塌,沉入潍崩浪中。 又复几时沙岸退,半身露出鼋鼍背。 龙头蠹不受磨,突兀当头石一块。 石民遇之心转哀,解脱衣衫拂尘埃。 三为熏沐三推毂,辇向放鹤村里来。 九牛负轭老槐巷,款鞭调笑挤婴孩。 乘醉拥入其楼下,位置恰好天安排。 空雨洗莓苔,聊以寿翁翁寿哉? 忆苦远往南山阿,樵夫歇担鱼晒衰。 亲见舜皇驱耕犊,坦腹声闻乐乐歌。 于今徙倚一腐儒,覆以掩盖承鬼趺。 半亩之官苔锦铺,苍藓横食湘妃裾。 主人三五雪霜鬓,有酒醑我无酒沽。 玉山欲倒忽相扶,借问武侯尚在乎? 桃花古洞未合枯,陶然一醉天为徒。 张侗是清初著名文士,其始祖张敏原是安徽凤阳人,元末为避战乱和灾荒迁徙至诸县故城北郊安家落户。诸县故城系春秋时鲁国季孙行父所建,地处潍河南岸,与普庆隔河相对。北齐时,诸县撤销,旧城后来毁于水患。张敏迁来时,诸县故城已经毁圮700多年了。据张侗在《张氏族谱》中记载:“始祖潍阳公(即张敏),江南凤阳人,元末避地琅琊,跖石屋(即石屋山,在诸县故城南)北望有石屋岿然蓬蒿间,遂居之,取避风雨而已。”张氏刚迁诸城所居的石屋,显然是已经废弃不用。到底是诸葛氏遗留下来的,还是后人建造的已不可知。张侗写《鲁诸石臼歌》约在公元1670年左右,距诸葛氏迁走已有1700多年。诗中肯定石臼是诸葛家所留,作者一定是经过慎重考究的。诸葛氏搬走时,因石臼太重没有带,遗弃在葛陂村,时间久了,随着潍水河崖的坍塌掉进了河里去。这种可能也是有的。只是目前这个石臼到哪里去了,无人知晓,这的确是一件憾事。□ (作者系山东省诸城市文化局原副局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