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城信息港城市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737|回复: 2

[转帖]千挑万选浮出水面

[复制链接]

39

主题

407

帖子

211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2114

新年送“福”

发表于 2007-11-14 10: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山东济南
<p><font color="#1a1ae6" size="4">&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font face="黑体" size="6">千挑万选浮出水面</font></font></p><p><font color="#1a1ae6" size="4">&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张成东</font></p><p><font color="#1a1ae6" size="4">由中国小说学会、齐鲁晚报和山东大学出版社推出的《2006中国小说排行榜》一书近日已由全国各大书店发售,在文学爱好者中引起了一股不小的抢购热潮。<br/>  该书在各类排行榜作品中有什么独特性?它吸引读者的看点在哪里?记者近日采访了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小说学会副会长、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吴义勤先生。<br/>  <br/>  记者:年年都有小说排行榜,今年初就出现了好几个排行榜,并推出了不同版本的书籍。相对于其他小说排行榜,您认为由中国小说学会、齐鲁晚报与山东大学出版社推出的《2006中国小说排行榜》一书有什么特点?它的独特性在哪里?<br/>  <br/>  吴义勤:每年中国中、短篇小说的数量都很惊人,如何让其中的优秀作品浮出地表,为广大读者所接受和阅读,是摆在广大文学工作者和出版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命题。从这个意义上说,每年各种版本的小说排行榜和小说选本的出版,是非常必要和有价值的。它们从不同的角度提供了一个年度内的中国中、短篇小说被“经典化”的机会,因为我们知道,一篇小说如果没有被广泛地阅读,甚至不为人知,那它被“经典化”的概率几乎是没有的。某种程度上,小说排行榜和小说选本越多,越减少了经典作品被湮没和被遮蔽的可能。我本人每年就在山东文艺出版社推出《中国短篇小说经典》和《中国中篇小说经典》两个选本,且一直受到文学界和读书界的欢迎。但是,目前,大多数选本和排行榜基本上都是一种“个人化”的行为,即使某些挂了各种学会名目的选本也都是某一个编选者所选,是“一个人的经典”、“一个人的排行榜”。这既有好处,又有局限。好处是“个人”的选本可以完全尊重编选者的审美趣味与文学原则,无需向时代、传媒或意识形态的趣味妥协,因而旗帜鲜明,极有特色;局限在于,“个人”的选本往往会不自觉地放大编选者的个人审美嗜好,甚至审美偏见,文学风格的多元性和兼容性往往得不到呈现,某种程度上也会造成对一个年度文学经典的遮蔽。此外,个人的选本有时候还难免受到人情或文学之外因素的干扰,且这种干扰没有有效的约束机制,所以主观性就变得不可避免。正是从这个角度上,我特别推崇由中国小说学会、齐鲁晚报与山东大学出版社推出的《2006中国小说排行榜》的价值。这部书可以说既有“个人化”选本的长处,又有效地克服了“个人化”选本的局限。它是中国小说学会27个专家评委经过严格的程序评审、筛选出来的作品的结集,中国小说学会评委会坚持的是专业性、艺术性、审美性、民间性的原则,每一部作品都经过了反复的讨论与斟酌,每一个评委都充分阐述了自己的意见,因此,这本书中的作品可以说是已经经过了某种“经典化”论证的作品,是个人意见“集体化”“公共化”之后的产物,不仅主观偏见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克服,而且其权威性、公正性也是个人性的选本所无法达到的。<br/>  <br/>  记者:其他排行榜书籍都是年初出版,该书为什么选择在年末推出?<br/>  <br/>  吴义勤:从市场的角度来说,出版社当然都希望年选能在年初推出,在第一时间向读者推介上个年度的作品。应该说,年初推出,其新鲜感与市场冲击效应都是不错的。但是中国小说学会的排行榜选择年末推出,也是有自己的考虑的。首先,从市场来说,中国小说学会的排行榜对自己的质量有信心,它本就不追求短期效应,而是追求长销和持久的影响,因此,对于需要者来说,无论年初和年末都是一样的。更何况,这本书从选目、版式到体例上都与其他选本有所不同,书中每一篇作品后都有作者的照片、创作谈和专家的评点,带给读者的不仅是作品本身,而且包含对作品的评价,以及作家与评论家之间的对话,它已超越一本静止的书的意义,而有了一个动态的“对话场”的意义;其次,从文学品位上说,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是面向文学史的,它本就是一个长期的学术行为而不是一个短期行为,在年末推出更具有一种学术总结的意味;最后,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在年末推出也是一种彰显自己独特品格的策略,中国小说学会希望自己的排行榜能以独特的“出场方式”,与其他小说选本有一个真正的比较。而且到了年终,浮躁的喧哗与各种泡沫会渐渐散去,对品质和内涵的需求会成为读书界的首要追求,此时,这本印制讲究、评选权威而内涵别致的书可谓生逢其时。<br/>  <br/>  记者:本书中特别值得推荐的作品您认为有哪几部?故事特别精彩的、思想性特别强的、艺术手法特别有创意的,请分别介绍一部。<br/>  <br/>  吴义勤:本书中的作品都是经过千挑万选才最终浮出水面的,应该说每一部(篇)小说都有其可取之处,有的作品以思想的震撼力取胜,有的作品以艺术的开拓与创新性引人注目,有的作品则以青春的锐气和奇异的想象力被人称道。在本次排行榜中,四部长篇小说莫言的《生死疲劳》、铁凝的《笨花》、艾伟的《爱人有罪》、张悦然的《誓鸟》确实品格各异,代表了年度中国小说的最高水平。而中篇小说里,最值得推荐的是王松的《双驴记》,这是一个发生在非正常年代里的人与动物的精彩故事,人与驴互为矛盾冲突的双方,人性与驴性、人性与兽性相互交织,两头驴写得非常精彩,驴的智慧与驴的意志令人惊叹,而人性的黑暗有时比驴还可怕,作家以人写驴,以驴写人,写出了一个狂热的年代人性扭曲异化的惨烈,读来惊心动魄。此外,中篇小说里罗伟章的《我们能够拯救谁》也是一部具有很强的现实震撼力和心理分析深度的小说。短篇小说里最值得推荐的是郭文斌的《吉祥如意》。郭文斌是近年来宁夏文坛冲出的最引人注目的青年作家之一,他的小说语言干净,情感浓郁,西北民间的文化风韵、风土人情与朴实人性在他的作品中有独特的呈现。《吉祥如意》和他的另一篇短篇小说《一地乔麦》都可谓本年度短篇小说里最具有情感力量与艺术感染力的作品。在刚刚结束的第四届鲁迅文学奖评选中,《吉祥如意》也众望所归地获得了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里另两篇特别优秀的作品是苏童的《拾婴记》和魏微的《姊妹》。苏童是当代作家中特别善于创作短篇小说的作家之一,他的小说有轻灵的想象、精致的语言和厚重的内涵。《拾婴记》以现实与梦幻交织的方式寓言化地讲述了一个“弃婴”的故事,“弃婴”的旅行折射了世态人心的冷暖,而人与羊梦幻中的角色重叠,又表达了一种温暖的情感。魏微是“70后”女作家中最被推崇的一位,她的小说有感伤的、柔软的质地、古典的情感与诗意,与现实有一种若即若离的距离,她的《姊妹》和她获得上届鲁迅文学奖的短篇小说《大老郑的女人》等一样都有着舒缓而温和的叙事节奏,但是对于世道人心的把握却是层层深入、丝丝入扣,情感的细腻与感人达到了相当的境界。本书的另一个特别值得注意的看点,就是“80后”作家的正式亮相。这应该说是中国文学界第一次如此集中地认可“80后”小说家。张悦然的长篇小说《誓鸟》讲述了一个浪漫而凄惨的爱情故事,奇异的人物,诗性的语言,无拘的想象,从容不迫、环环相扣的叙事,都显示了这个“80”后女作家在驾驭小说结构方面日益成熟的能力。另一位“80”后女作家苏瓷瓷的短篇小说《李丽妮,快跑》也是一部格调奇特的小说。作家以诗化的语言讲述人精神病变的故事,小说视角新颖,对人的精神痛点的叙述令人刻骨铭心,显示了这位女作家对人的内在精神世界的深刻洞察与解剖能力。<br/>  <br/>  记者:2007年快要过去了,今年的小说创作有什么优秀的作品出现?请您对今年小说创作的情况做一下评价。<br/>  <br/>  吴义勤:2007年中国小说界虽然没有多少轰动性的事件,但同样是中国小说的一个收成不错的年份。就我的阅读体会而言,今年的长篇小说中麦家的《风声》、贾平凹的《高兴》、张炜的《刺猬歌》、王安忆的《启蒙时代》、范小青的《赤脚医生万泉河》、冯积歧的《村子》、林白的《致一九七五》、储福金的《黑白》都是不错的作品。尤其是麦家的《风声》特别值得一读,这部打破了《人民文学》58年不登长篇小说历史的作品,确实有不同凡响的品格,作家在逻辑、真实和人性之间的叙事能力令人惊叹,故事惊天动地,人生险象环生,而叙事则从容不迫、细密有致,如水银泄地一般,这样扎实而耐读的小说今天已经很少能见到了。而储福金的《黑白》作为第一部围棋题材的长篇小说,读来也引人入胜。中篇小说中迟子建的《福翩翩》、格非的《蒙娜丽莎的微笑》、鲁敏的《风月剪》、北北的《我对小麦的感情》都是很优秀的作品,而短篇里毕飞宇的《家事》、叶兆言的《我们寻找一盏灯》、晓苏的《住在坡上的表哥》、阿来的《自愿被拐卖的卓玛》、黄咏梅的《开发区》、陈忠实的《李十三推磨》等也都是小说中的上品。在此,我就不一一列举了。<br/></font></p>

222

主题

4539

帖子

2万

积分

贵宾

Rank: 4

积分
29787

银奖版主新年送“福”吉祥兔

发表于 2007-11-16 07: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IP:山东潍坊
<font size="4">好在大部分都读过,谢李老师!</font>

39

主题

407

帖子

211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2114

新年送“福”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7 15: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IP:山东济南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傅培宏</i>在2007-11-16 7:13:00的发言:</b><br/><font size="4">好在大部分都读过,谢李老师!</font></div><p></p>向傅老师学习,多读好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本站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诚聘英才 免责声明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05 诸城信息港 版权所有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鲁B2-20051026号 | 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2015127号-7 | 电子公告许可:电信业务审批[2008]字第262号函
投稿信箱:webmaster@zcinfo.net   总机:0536-6017778    新闻、业务热线:0536-2165588   法律顾问:山东东武律师事务所 刘清波、秦丽律师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