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城信息港城市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496|回复: 4

[原创]纸边碎语

[复制链接]

99

主题

275

帖子

2837

积分

高级会员

相州人

Rank: 4

积分
2837

新年送“福”

QQ
发表于 2006-2-25 14: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浙江杭州
<P>?1.关于文学的位置<BR>??  <BR>??  很多人如今认为文学的位置正恰好回到了他应有的角色上。包括一些当今著名的诗人、作家都认为目下文学和形象艺术被“市场化”社会放逐的情况,是极其正常的事情。尤其是文学,在“政治传声筒”的功能和优势消失之后,人们的注意力转移了;转到一些新兴的精神产品上,如被称之为快餐文化的种种;如其他能够最快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活动。文化形式的多样性给人们提供了更多的可供选择的宣泄情感、或寻求共鸣的途径。曾经作为精神文化主要传播形式的文学作品在网络、电视、流行杂志等的冲击下,逐渐丧失了自己许多原有的阵地。但这些现象还仅仅是问题的表面,一个社会整体品位的转移往往,是那个时代精神的主要指向,在发生本质性的变化。<BR>??  简单的看,目前我国的根本性变化来源于两个主要的途径;一是气势磅礴的工业化进程。其中各种高、精、尖技术的应用,潜移默化的改变着人们的生存环境、身体素质小宇宙的环境和整个精神世界的蜕变;一个是城市化进程。城市化进程不仅仅是城市区域的不断扩大和乡村环境的快速萎缩,其中含有农业文明的一整个框架的失落和被蚕食、被异化的过程。时至今日,我国还是一个农业文明占主导的,具有根深蒂固的小农思想的国家。事实上农业上的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正制约着城市话进程的速度。我们这样的改革很容易导致人们的思想上的分化和矛盾。表现在文学艺术的发展上,就导致了文学作品的作者再这些矛盾中的迷失,继而逃避这些矛盾的倾向。<BR>??  不论是现在的诗歌、散文、小说和戏剧等各个文学形式,在主题上在思想上人们主动对周围世界的变化进行规避:或者是不做评判和精神意义上的探索的,只作简单的记录的所谓“零度”写作的客观性描述;或者是陷入完全的个人体验式的,琐碎的描写和抒发。有的人说那是再反崇高、反理想,我看是他们根本不知道当代的崇高和理想是什么,又急于争夺和占领话语权上的制高点,就只好反对他们认为现在不存在的东西。他们的贡献是:在文学形式上的探索具有其积极的意义;同时作为一种象征性的“坚守”,可以看作向一个文学复兴时期的过度。<BR>??  任何一个低潮的来临都是为着某个高峰期的到来而准备。这首先需要说服我们;这样一个时期究竟是不是文学的低潮期?我相信我肯定这个说法,会引来一些人的大声反对,他们一定能够举出许多反证来说明我的看法的谬误。但是实际上,我们承认也罢不承认也罢,我们的文学创作已经被最大限度的研制到一个极其狭窄的空间。外部环境的改善并没有立刻给文学的繁荣带来甘霖,相反面对瞬息万变的社会形势,作家始终难以赶上时代的前进步伐,就更不要说有所超越了。这样看来,这种如果存在的“压制”并不是来自于外部,而是来自于作者自己的思想的局限性。从历史的原因上考虑这个问题就复杂的多了,我们就现状简单看一看;为什么在解除了文学者的创作“包袱”之后,他们反而找不到行之有效的争取读者的途径呢?来源于生活的作品不被生活中的大多数所认可,这点从现代诗歌的尴尬地位更能明显的体现;小说因为他语言和体裁上的优越性成为唯一比较接近人们生活的文学形式,以至于谈起文学在许多传统的“文学消费者‘那里,文学的概念就是“小说”。这样的反思必须是经常的,是要往深层里挖掘的。<BR>??  文学的位置,在今天不再是政治的鼓动器,不再是意识形态的简单载体;这是很大意义上的解放;但也要警惕文学成为少数人自我膨胀,或者说成为作者个人世界的简单表露。偏离了正常轨道的艺术不再是艺术,更类似于某种玩具或宗教。要笔者回答文学的正常位置的所在,笔者力有不及,此文表达的仅仅是一种忧虑。<BR>??  <BR>??  2.关于文学的功能<BR>??  <BR>??  著名作家艾芜在一九八一年出版的《文学手册》中,曾经谈到“文学的主要功能是什么”,这样一个新近被一些人反复思考,被一些年轻文学爱好者反复争论的问题。他认为文学的主要功能有三:一是“能够驱逐我们的名利心”;二是“能够驱除因袭的观念,使我们对真实的人生,有着正确的见解;三是“能够武装我们,使我们不和恶势力妥协,并鼓动我们为争议而战。”<BR>??  现在看来这三个功能却被我们的文学“新人类”们一一颠覆了。文学首先被当作一种商品,可以吵作并在写之前先要问“能否卖的出去?”由文学得来的名利不再是副产品而直接成为谋取物质和精神满足的目的地。以至于有这样一种说法:真正有潜力成为文学大师的作者,却往往游离在哪个喧嚣的,越来越小的文坛之外;至于文学能否驱除人们因袭的观念,事实上这是个本来不需要讨论的问题。但是要使得自己的创作和作品具有这样明确的指向,必须使得作者在经济上、人格上完成一种可以“独立存在”的文化环境,还要在东西方文化传统中汲取相关的,健康的高贵的那些沉淀。这是一个极其艰巨和漫长的过程,对于每一个文学创作的主体而言,势必要做出今天的人们看来有些“惊世骇俗”的牺牲。<BR>??  其三,要讨论我们今天人们眼中的“恶势力”与“正义”的界定,——我们现在被侵蚀的语言太多了,不得不进行一番澄清似的工作。那些传统意义上的“恶势力”基本不需要再辩论,任何时代任何社会,一些基本规范被侵害,那些捣乱者无疑是永远被排除在健康人群之外的。问题是那些软性的、以积极姿态出现的短视的文化“恶势力”。他们使得人们正当的追求世俗享受的行为,再思想上最大化的引上了一个令人忧虑的极端;以无可争议的物质财富基础的重要性,来侵害我们民族的心灵并使之整体的情感知觉有退化的危险。这些才是人们需要警惕的。什么是正义?正义首先需要理智。对任何事物的狂热追捧和贬低,都容易使这一事物的本质发生蜕变,最终导致整个社会的各种各样的灾难。<BR>??  文学的正义,就是时刻使大多数的人保持对周围世界,能够拥有一种理智的眼光来看待。“众人皆醉我独醒”并不是目的,只有这种状态的作家是可耻的,况且如今已经不是说隐逸便能隐逸的年代了;这种独腥状态的作家自己所以成为作家的前提,他的手要使自己的作品拥有“解毒剂”的效用。预防狂热,保持理智,既是文学家的素质也是文学的最主要功能的所在。<BR>??  <BR>??<BR></P>
<P>(三)关于艺术<BR>??   <BR>??   艺术诞生于人类的生活实践?由西方艺术史中所列举的最有代表性的史实来看,艺术产生于人类谋求的“持久性”和意识产生以来永恒的“神秘感”。每一个时代的艺术作品都凝聚了人们对于自己周围世界的,最纯粹最直接的观感。在这里,艺术的感性价值是其本质的内涵,理性的作用在于继承和理解的过程中作为一种载体。雕刻家罗伯特。斯密森说;“任何作品都带有奔腾流逝着的时间。它既沉浸在亘古洪荒之内,又蕴涵于最为遥远的未来之中。”这样看来,艺术作品都是时间,在人类历史上留下的,一张张具有特殊意义的照片。<BR>??  <BR>??   从艺术作品本身来看,艺术一旦拥有了独立的生命力便不再腐朽。不管人类历史如何跌宕起伏,艺术从来都是光彩夺目的,无论是拉斯科洞窟的原始壁画,还是被炸毁的美国纽约世界贸易大厦。根本上说,人性中有追求美的需求,“持久性”和“神秘感”又是美的组成中不可缺少的两大基本要素。富丽堂皇、精雕细琢的皇家园林或耸立云天的高楼大厦,极短的时间内便被毁于一旦;一副纸画却在世事沧桑中完好的保存下来,--两者都是艺术的表现,毁灭与保存,也并不能表明那一个更富有价值--我想的是,毁灭的与保存的两者之间,一定有一种必然的联系,以及辛存的对毁灭的更丰富的诠释。<BR>??  <BR>??   永恒艺术从来不做论断,它们的姿态永远是在客观的叙述或诉说。绘画更能表现这个特质:没有声音没有运动的力量,而且年代越是久远,他拥有的涵义也就越丰富,关键是作品本身从来不做判断,作者的声音甚至也可以忽略了。这个意义上讲,艺术家的名声都来源于人们的误会,响亮的名声对于人们观赏和领悟作品的全部,到最后只能是一种阻力。托尔斯泰在《艺术论》中谈到作为艺术创造中的人,该是这样的:“自有人类以来,在竖琴上或古琴上,在语言或形象上,表现他们对着欺罔的奋斗,表现他们在奋斗中所受的痛苦;表现他们的希望善获得胜利;表现他们为了恶的胜利而绝望和为了期待未来的热情。”托尔斯泰认为“牺牲”和“痛苦”是艺术家的命运。他的要求、他的对于“艺术家”感念的理解,带有明显的贵族式的盲目的自高自大;但是,要是将“艺术”感念丛其狭义上来对照,他的理解无疑是深刻和具有批评意义的。<BR>??  <BR>??   艺术是否为了美?艺术的目的地真的只是美吗?艺术为什么使人感觉他总是少数人的事呢?关于艺术的指向,有过很多中说法:艺术为了美;艺术为了享乐;艺术为了生存;艺术为了艺术。。。。。。也许艺术只是作为一种自然现象一样,在人类手中以自己的规律存在着。<BR>??  <BR>??  (四)关于爱情<BR>??  <BR>??   我始终坚持认为:人最爱的永远是自己。由此推广到爱情中的哪个“爱”的含义中去:你声称爱他(她)胜过于爱自己,这个是不能成立的;即便你做的看起来真的如此这般,但我武断的认为你爱的哪个他(她),实际上是你想象中比较完美的自己罢了。有科学家(或哲学家?)认为爱情缘起于两性的吸引。实际上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之间的吸引力,与两块石头的吸引力并无本质的区别,--如果按照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来解释的话。可惜,我感觉爱情根本不是一个科学可以解释的现象,这个现象还我们的认知范围之外。<BR>??  <BR>??   爱情的起因有很多,但结局都一样:无非是继续或分手。有一点我觉得很有意思,我认为“网恋”所产生的爱情完全来源于人的好奇心。这和动物之间想取悦别人和渴望被取悦的自然属性很有异曲同工之妙。一只陌生的小狗在你的双手抚摩下,对你收起獠牙摆起尾巴,这与“网恋”中先是用文字来取悦对方差不多。有些爱情是与性无关的,你信也罢不信也罢,不光是哪个有名的“柏拉图”的模式,我看网恋也有些靠谱,虽然网恋最终也要归结于性。<BR>??  <BR>??   这样爱情的罪魁祸首就显示出来,我感觉爱情首先来源于人的想象力。不管对异性还是同性,不管对陌生 和熟悉的,他(她)的吸引你的最初的原因一定是由于他(她)能激发你前所未有的想象空间。在这种丰富的想象力之下,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是可能的了,这就是所谓的“爱情的力量”。<BR>??  <BR>??   按照我的理解:一见钟情是心脏病突发,对于无聊的人来说是一种很好的休克疗法;热恋是网络繁忙,信息量过大导致网络中断,脑子严重贫血的状态;失恋则是象著名俄罗斯画家列宾的遭遇一样,发现路边光彩照人的虎魄一样散发奇光的东西,走近看原来只是一泡狗尿。还有人告诉我,真正懂得爱情的人从来不谈爱情,我觉得这是扯淡:谈恋爱,谈恋爱,先谈后才能恋爱吗,估计谁也不能免俗吧(哑巴除外)。</P>
<P>  2004/6/12完稿</P>

222

主题

4539

帖子

2万

积分

贵宾

Rank: 4

积分
29792

银奖版主新年送“福”吉祥兔

发表于 2006-2-25 16: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IP:山东潍坊
第一时间拜读。

16

主题

648

帖子

3740

积分

金牌会员

看林人

Rank: 5Rank: 5

积分
3740

新年送“福”

发表于 2006-2-25 17: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IP:山东济南
<P>弟可考虑出一本《老船谈》的集子,看看——谈艺,谈狗,谈爱情,谈“烟花”……依我看会很有卖点!</P>

99

主题

275

帖子

2837

积分

高级会员

相州人

Rank: 4

积分
2837

新年送“福”

QQ
 楼主| 发表于 2006-2-27 10: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IP:浙江杭州
恩,我在一家南方报纸开过一个小专栏,写了一些千字文。可惜没钱,怎么出版?呵呵,如今出版业可是不好过啊。。。

222

主题

4539

帖子

2万

积分

贵宾

Rank: 4

积分
29792

银奖版主新年送“福”吉祥兔

发表于 2006-2-27 15: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IP:山东潍坊
你写吧,我给出。只要有卖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本站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诚聘英才 免责声明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05 诸城信息港 版权所有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鲁B2-20051026号 | 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2015127号-7 | 电子公告许可:电信业务审批[2008]字第262号函
投稿信箱:webmaster@zcinfo.net   总机:0536-6017778    新闻、业务热线:0536-2165588   法律顾问:山东东武律师事务所 刘清波、秦丽律师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