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教育局新任局长袁贵仁,对于“钱学森之问”的答复。如果站在教育局的角度来讲,他讲的没有错。但问题到底出在什么地方了呢? 之前我看过很多关于国外如何教育的文章,好像这些虽然很好,但离开我们国内,太远了。总不能因为国外教育好,就举家迁往国外吧,再说了,移民可不是你想移就能移的。要看你有多少钱,而对于我们工薪阶层来讲,除了父母留给我的房子值点钱外,还能有什么呢? 儿子9月份上学,上学前,学校让我们自己选择是否上外教,我当时是坚决反对的,理由是才一年级,学了是否对学拼音出现混淆,所以当时我是坚持到3年级再开始从新概念英语开始读。但父母反对,最后他们说不给读,1000元/学期的学费他们出,怎么办?总不能让两位老人出钱吧,还是让他读吧。效果怎么样?无所谓了。反正就是让孩子练习个听力和语感! 2个月下来,有时候,不免问孩子外籍老师怎么样?一开始,孩子说,外籍老师的问题,他举手想回答,但老师没有选他。我鼓励孩子,不管老师让你回答与否,你一定要举手。 后来,老师开始让他回答问题,还得到了一个小的贴纸。孩子很高兴,我和他讲要继续。接下来,贴纸越来越多了,好几次我问他,你怎么又有贴纸了?他回答:“是做游戏得到的。”我糊涂了,上课做游戏?“什么游戏?”我问道,他的回答让我有点晕了,叠罗汉。就是最下面的孩子坐在凳子上,上面的孩子坐在他的膝盖上,然后再让另一个孩子坐在前面孩子的膝盖上,一直下去。天啊,上课玩游戏?你能想象吗?接下来,他讲,上外籍老师的课很轻松,他从不管你怎么坐,几乎什么都不管。中国老师规定孩子该怎么做,手放在什么地方等等。后来,据说还玩了其他的游戏,他总是主动参与,老师的问题,他也总是抢着回答,所以,他的贴纸越来越多,书的一面快贴不下了。 而对于国内的老师,我的孩子反应就明显不一样了,他说几乎所有的老师经常发火,有的老师生气的时候,还扔书在讲台上,总之就是些:“你们这些孩子,怎么那么笨啊”之类的话。唯一没有发火的老师是美术老师。也许美术没有指标吧。发火的原因,我想应该是在幼儿园时,有的孩子上补习班,有的孩子没有。同样的功课,孩子掌握的程度就不一样,考试成绩当然也有差距,加上孩子刚上学,对老师来讲,立规矩是第一位的。比如怎么坐、手放在什么地方、铅笔盒放在什么地方、写字的姿势、怎么举手发言、用哪个手举手等等。 你看我们的老师多累啊,三个老师,每天要布置作业,家长要监督签字,家长也累啊。 这次中考,我孩子的成绩还可以,具体成绩就不说了,我很满意。但数学,是考的最差的,我看了下卷子,发现书上教的,他几乎都答出了,当然有些是粗心所致,扣了几分。但有些题目,连我们家长都看不懂,为此有几个家长还和老师进行了探讨。老师回答,这些题目是外面的补习题目,现在教育局规定,学校不能给孩子教课外的题目。但问题是,为什么考试用课外的题目呢?那我们家长要不要给孩子做课外的题目呢? 据我的几个朋友讲,现在很多好的学校,就是靠大量做课外题目,在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这就是个问题了,我们考试,到底是根据教育大纲来呢,还是用课外的题目考试呢?我想教育局这点一定要先搞清楚。 现在我们再回到外籍老师这里,我经常问,老师现在教了什么新的课了?他回答:“没有,就是原来的那课。”应该进度不是很快,当然压力也小。最近他又说了:“我们的外国老师,居然会说中文。”这点让他非常高兴。他现在非常喜欢上外教的课,几乎每次上好课,他都会得到一个贴纸。 他的班主任也给了他很多的小**星,还有个大的**星,他说,我还有4个小**星,就可以再换个大的**星了。我问:“这个**星和选班里的干部有关系吗?”他们现在班里还没有选干部呢。但他明显很失望,说这个是老师定的,不是同学选的,也不是根据星的多少定的。 如果我们的学校,采用比较公平的方法选举班干部的话,也许对孩子的未来发展更有利。选举的前提是,你必须有多少颗星,达到数量要求的孩子,老师将他(她)们的名字写在黑板上,然后让孩子们发扬民主,进行投票。得票最多的孩子,就是班长(中队长)。2-4位的,分别就是三个小队长。 而得到星的方法,应该很多,比如上课踊跃发言,不论对与错,都可以得到小星,团结帮助同学,可以得到小星,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可以得到小星,成绩好的,包括平时的小测验,也可以得到小星,但数量可以多些,比如第一名的,可以得5颗小星,第二名的,可以得4颗,第三名的,得3颗,以此类推。这样就可以让所有的孩子,都有得小星的机会。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让孩子从小养成很好的习惯,同时也让他们从小知道什么是公平的。变数最大的莫过于选班干部,按星的多少能被选上的候选班干部,不一定是功课最好的,但就算星最多的孩子,也不一定被选为班长。 孩子长大后,老师可以按照积分的办法,培养孩子。而对于将来进什么学校,除了分数外,就要看平时在学习的积分,也就是说,达到录取分数线时,学校要面试,其中重要的一环,就是看你平时的积分。我认为,这就是我们大家都一直在谈的所谓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不是单单看你的考试成绩,会些什么,而在于你平时在学校里的综合表现,以及老师对该学生的评语,同学间的团队精神,参加各种活动等。 如果真的能做到我的想法,首先第一点,就是要完全改变教育局的办学理念,也就是我们培养的人才是育分的,还是育才的。如果是育才,那么那些课外题目还有存在的必要吗?孩子掌握了教育大纲里的内容,多出的时间,就可以参加各种兴趣小组,而且是必须参加,否则你拿不到积分。我想孩子一开始被迫参加,到后面,找到自己喜欢的科目,就会主动参加,如果参加的兴趣小组,拿到什么奖励,那对于孩子的积分是大有帮助的。而学校里,为了能拿到区里或者市里的奖品,也会全力帮助孩子,而这个又带动了老师和孩子对知识的进一步需求,老师和同学要不停的寻找新资料,这个对于孩子的动手能力和研究能力,都是好的。 对于一些喜欢运动的孩子,区里和市里的教育局,要定期举办些学校间的比赛,除了学校平时给的积分外,如果能拿到名次,按照规定,区里加几分,市里加几分。这个对于我们中国长期以来靠国家来办体育的做法,也是一种借鉴,不是吗? 积分的办法,也许就是培养我们下一代钱学森的方法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