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城信息港城市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123|回复: 0

341原创--征文 因为生命的美丽而写作

[复制链接]

235

主题

1201

帖子

1万

积分

贵宾

Rank: 4

积分
17370

新年送“福”

发表于 2011-6-14 10:45: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山东潍坊
                                                                               因为生命的美丽而写作


  

    世界著名作家高尔基曾说过,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平凡过程,实际是人的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

    读书,可令世上所有的人增智慧,长见识,而更重要的是在人类的历史进程中,让自然界的主宰者们有能力驾驭人类的征程。同义而言,对于一个作家,同样得以充实的本体应付纷繁复杂的世界,方能游刃有余。

    说起舞文弄墨,至今已近29年。29年给我的心路带来的是无尽的深思。不经意间就在三几千的汉字中间斡旋着,乃至于目今仍沉醉于某一种“洗心浴魂”的情结中。

    人如果处于一种以本能的所为为主体的愿望,时刻在面对某一载体时不能自已的情绪频频出现,那么,这也许就是我们所常说的“情结”了。

    作家的情结无非是在人生的崛起与沉沦、衰落与荣兴、激昂与颓废的人间烟火中挣扎与坠落的空间铸造。作家需要的是一种正常的、健康的情结。而这种情结是人们在从事于一切工作中,在与客观世界的摩擦中得出的一种世人公认的真谛,即是融入作家头脑中的世界观。曹丕曾说过:“文章经国之大业”(《典论·论文》)。可见古人对“文章”之高尚与宏伟的景仰是何等的庄严与虔诚。一个人的生命历程以及一个国度的兴衰沉沦,往往被制肘于诸多因素。在生活的空间由时空两维约束着生命的质量和传奇。因而就产生了世间色彩缤纷的故事与演绎,就产生了无数的可歌可泣、悲欢离合、黄钟大吕式的撼动天地的神奇。纵观广袤五千文明,细味泱泱神州之嬗变,皆概莫能外。

    说到时空的维度,不得不要承认时间的维度的短暂与虚缈,人生的时间维度是极其有限的,要不前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为何会对生命的尊严提出了一些尖锐的问题?他似乎是以一种告诫的口吻儆示于后人――生命是可贵的。时间的维度取决于自然的律动,而空间的维度则取决于人们对生活的态度。空间维度在很大程度上是指心灵的辽阔与逼仄。心灵的狭小逼仄会把我们的生命导向一种偏执、冷漠、阴险、凶残。心灵的开阔则能予人一种宽容、包涵、磊落与善良。国人何以崇尚于佛学?人生基点本身就是“人之初,性本善”的神话,只不过是在从良的过程中欠缺省身修养,出现了歧途而已。每一位作家都希望自己在“吹捧”中融入自己的观点与立场。并在其中找寻激情与喜悦,体验生命的丰厚与尊严,在演绎世事的过程中,拓展属于自己的心灵空间。认识和思考生活并领悟其内涵和意蕴,是每一位作家的孜孜追求的“世外桃源”。芸芸众生的生命价值的凸现,是每一位作家与之息息相关的纽带。万变不离其宗者是生命融化着作家,作家鸟瞰着生命。

    我近年喜欢写些花鸟虫鱼、风花雪月、山川河流之类的小文,于我而言,不是以殚精竭虑的姿态使其成为黄钟大吕式的“绝世佳品”,倒是仅仅以个人感情的渲泄或是记录人生的鸿爪为宗旨。当然,能成为佳品那就是最好不过的事情了。因为一个人的情结会以一种对生命的体验的外延而延伸,人的精神境界是无止境的,其升华的程度是因人而异的。花鸟虫鱼、风花雪月、山川河流是属于生命的一种美,生

    命的美丽本应就得到珍惜与呵护。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与人类的生存俱同的美丽就是一种纯洁、一种坦荡、一种真诚。

    说到生命的美丽,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令鬼神皆泣的话题。

    我有一位远房亲戚,在南海舰队当了一个雷达站长。他的战友在一个荒岛上看守航标灯。长年沐风栉雨,过着一种非常人所过的生活,为了保护航标灯的运作,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一朵鲜花似的生命就与礁石、大海长眠了,其英魂却时刻在他的头脑中炫闪着人生光辉的亮点。这个故事撼动了我的灵魂,在我的心灵中起伏着波涛。于是,我怀着一种震撼的心情,提笔写下了《美丽的谎言》。

    令我意想不到的是,这篇小小说在1999年第三期的《四川文学》上发表后,直到如今,已经有《作家文摘》、《青年一代》等20多家报刊在转载它,并被收入《一百个感动中学生的故事》、《亚当二号》两书,与中外部分名家的作品选入了《中学阅读美文600题》。更令我想不到的是从2004年至今年,江苏省、湖北省、安徽省、北京市、河南省、辽宁省、山西省、四川省等地的重点中学把它选为中考模拟(期考)试题。

    生命是天地间的精灵,更为可贵的是人对世界的奉献。是这样的生命对天地寄予一种永恒而辉煌的史话,因而它能令鬼哭神泣,令天地华光顿生。

    蓦然回首,惊悚汗颜。人生中,毕竟有来自生活的痛苦、快乐、孤独、幸福、彷徨、挣扎与无奈。青灯黄卷中毕竟消耗了青春年华,两鬓华发又何有琴瑟之乐?惘然中竟觉得自己的灵魂是如此的孤独,于是便冀求、渴望在世上有一种精神皈依。无疑中这竟是一种宗教意义式的情结所系。“为伊消得人憔悴”,写,是写我,写人生,写世界,纵然衣带渐宽者也由此自乐,惶恐之时,兀自汗涔,无奈之下,便由得自我一嗤也就作罢了。





通讯地址:广东省阳春市委大院内阳春市文联 杨建国

邮政编码:529611  联系电话:13302525491

电子邮箱:yc7999491@126.co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本站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诚聘英才 免责声明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05 诸城信息港 版权所有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鲁B2-20051026号 | 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2015127号-7 | 电子公告许可:电信业务审批[2008]字第262号函
投稿信箱:webmaster@zcinfo.net   总机:0536-6017778    新闻、业务热线:0536-2165588   法律顾问:山东东武律师事务所 刘清波、秦丽律师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