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城信息港城市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451|回复: 5

日照周边行---五莲诸城

[复制链接]

480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贵宾

Rank: 4

积分
72350

铜奖版主论坛贡献奖新年送“福”宣传大使吉祥兔2011特别贡献

发表于 2005-8-24 19: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北京

by Rizhao Daily

8月20日,秋高气爽。在这样的天气出行采访,心中顿生一丝惬意。我们此行的目的是五莲西北部与诸城接壤处。
 五莲风光秀美,人杰地灵。车行至五莲境内,沿途植被郁郁葱葱。打开车窗,泥土的芬芳合着那油油的绿扑面而来,让人心旷神怡,宛若进入了陶公笔下的桃花源。
 我们的车进入五莲城郊,同行的朋友都慨叹道路的宽阔和质量。县城东外环丝毫不逊于市区的任何一条道路,精致的路灯也彰显出这些年山城日新月异的变化。由东外环北上,经高泽到达我们这次周边行的第一站——诸城市枳沟镇。

  “海岱通衢”:枳沟镇

  枳沟始建于明初,因古时村内有一条东西贯穿的大沟,沟两岸长满枳树,故取名枳沟。枳沟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条件比较便利,穿越镇内的烟(台)—汕(头)206国道,将烟台、青岛、潍坊、临沂、徐州和汕头联系在一起,央赣路沟通潍坊市北部与临沂、日照、连云港及赣州的联系,自古就有“海岱通衢”之称。镇内有南庙山,其中“九顶莲花山,八宝朝阳洞”相传是清朝刘统勋所题,乾隆皇帝也曾游览过庙山。
 车一进入枳沟,就看见路边就有不少迪吧、歌汇、洗浴中心,尽显都市繁华。我们路过的时候,适逢枳沟大集,街道上的行人比平日多了一倍。沿街商铺林立,商贾云集,俨然一个小县城。由于没有和当地有关部门联系,我们就在路边随机采访,我采访的是一位卖水果的老板。老板是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子,枳沟当地人,姓刘。谈话首先是从老板本身开始的。
  记者:您家里还有地吗?
 刘:有。农民没有地吃啥?一口人一亩多点。土地是农民的根,祖辈种地的人没有了土地心里就不塌实,没了谱。做生意终归是个有风险的行当。
 记者:家里的收入怎么样?
  刘:凑着个好年景,地里的收入再加上做个小买卖,一年就是两万块钱吧!
  记者:当地的经济情况和老百姓的生活情况怎么样?
  刘:多亏了这几条路啊!交通方便,老百姓地里产出来点东西也好卖。再说了,乡镇上企业比较多,可以解决村里很多人的就业问题。上级政策好,政策活,老百姓做生意的也很多。我们的活条件比起周边的乡镇来说算是好的了。
 记者:刚才我看见这里的迪吧、歌汇、洗浴中心很多?
  刘:这个问题……(谈到这里,老板好似略有保留,沉思片刻,才接着说),这个问题打古来(方言,以前的意思)就有,这里交通便利,路边店自然就多。不过最近少了,上头天天来人查,百分之八十的都关门了。
  记者:作为普通百姓,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刘:怎么说呢,什么事情都是相辅相成的,这些人的确拉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人员流动大,消费的多。起码我的水果卖的也多,也跟着多赚两个,呵呵。不过烦心事也有啊,给社会治安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天天打架斗殴的不断,搞得鸡犬不宁。
 辞别老板的时候,他还一再和我说,我是一芥草民,很多话就是瞎说,你们也别信。看来老板对我还有戒备心理,此种心情,可以理解。

  五莲小粮仓:汪湖镇

 顺206国道西行,不久就进入了五莲县的汪湖镇。在镇政府办公楼接待室,年轻的田文文副书记简要向我们介绍了相关的情况。汪湖镇位于五莲县城西北约20公里处,面积78平方公里,土地肥沃,盛产粮油、黄烟、桑茧,素有五莲小粮仓的美誉。近年来,镇党委政府把招商引资作为工作的主线,充分发挥资源条件优势,借鉴周边城市乡镇经验,不断充实力量,优化环境,引来了各种企业在此安家,目前已有正旭纺织、方正纺织、伟鑫纺织、旭阳纺织等四家骨干纺织企业,和青莲海藻有限公司、汪湖化工厂、洁晶集团甘露醇项目等骨干化工企业,成为带动汪湖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谈到自己的乡镇,年轻的田副书记如数家珍。

  王尽美的故乡:大北杏村

  大北杏是我们此行的目标之一,因为对路况不熟,所以我们实际上是穿越了大北杏的,却不知道。从汪湖出来,我们继续向西,到了于里,因为五莲县委宣传部的同志提前向我们作了介绍,所以尽管于里并不在周边行的路线上,我们还是去了,并在采访中,切实感受到于里做为汽车零配件生产大镇的勃勃生机,我们计划,周边行结束后,再专程去于里镇采访。从于里出来,又傻乎乎地向南走到莒县五莲边界,发觉不对,下车连续问了几个人,又沿206国道折回,重回王尽美的家乡——枳沟镇大北杏村。(王尽美〈1898~1925〉,原名瑞俊,字灼斋,山东诸城枳沟镇大北杏村人,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1925年8月19日在青岛病逝。作者注。)由于路线不熟,一路几次下车询问。到达村口,一座恢弘气派的仿古门楼展现在我们面前,门楼上写着三个镀金隶书字:北杏村。在村口,有几个正在看孩子的老太太,下车询问,老太太指明了故居的具体方位,驱车顺村中街道南行至村前。村前正南方,有一铁制门,上面写着:乔有山。询问当地群众,竟没有人知道是什么意思,当地百姓都叫它南岭。回来查资料得知,1921年,7月23日至8月初,王尽美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全过程,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出了重大贡献。共产党的成立,更加坚定了王尽美的革命信念,就在这个时候,他的名字由王瑞俊改为王尽美,取尽善尽美之意。并为此作了一首《肇在造化——赠友人》的诗:
贫富阶级见疆场,尽美尽善唯解放。
潍水泥沙统入海,乔有麓下看沧桑。
乔有山之称谓,或源于此。
  当真正见到王尽美故居的时候,所有的人都深感意外。在一处小胡同里,一座已有近百年历史的小门楼,门楼上方挂一木匾,牌匾已破旧,常年淋雨,早已烂得没有原样,上面写着:王尽美烈士故居。日久风化,字依稀可辨,但是没有落款。大门紧锁,年初贴的对联早已被顽童撕去,看不清对联的内容,纸早已泛白了。横批为:前程似锦。长时间日晒,已是白纸黑字。门口东侧不知是谁家摆放了一堆砖,相比漆黑的故居大门、灰黄院墙,红色的砖块显得特别刺眼。
 周边看孩子的几位大娘提醒说,大队里有钥匙,可以打开大门看。我一路小跑,到大队办公室,办公室紧闭,只有一个看大门的老大爷在晒粮食,询问了一下,他反问我:你们是哪里的?我说是日照的。日照哪个公社的?他又问了一句。哪个公社?公社是什么年代词汇了?!他接着说的一句话更是让我吃惊:就那么几间破屋,有什么看头?说完就转身到看门的小屋拿钥匙,然后蹬着自行车径直到了村前故居。老大爷对我们的信任让我感激,但上面的言语让我好生纳闷。
 漆黑的木门上,一副老式铁打的门关。由于年久失修,开门很费事。老大爷扭动门关的声音特别的刺耳,这声音穿到我内心深处,感到生痛。好不容易才把门关打开,因为年代久远,木门下坠,推门也没有那种古朴的吱呀声,却是门和土地摩擦发出的声音。开门进院,正对的是一个石碑,上面写着: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
王尽美烈士故居
山东省( )
一九七七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公布
诸城县( )
不知什么原因,山东省和诸城县后面的字已被剔除。很小的一个庭院,杂草丛生,几株柏树生长在院墙角落,三间东偏房,土坯结构,门框高只有160厘米多点,正对屋门的是一个老式八仙桌。两盘小土炕,里屋的炕上几床破苇席,上面铺着一床满是补丁的棉单。正房的一个炕上放着几个小泥罐子,墙上挂着一把小木头勺子。据老大爷介绍,这些东西都是当时的。置身于这样的小房子,我的思绪一下回到了八十多年前。当时,王尽美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思考着中国的前途和命运。如今斯人已去,事业长存!
出故居,正巧在胡同口遇见一位老人,于是我们就询问起来。
记者:大爷,您多大了?知道王尽美吗?
老人:88了。见过,过去我们和他家一个胡同,俺爷(父亲的意思)还和他很好呢!
记者:您和王尽美说过什么话吗?
老人:听过,印象最深的就是他和俺爷说"不用愁了,快分地了"、"我不和地主犯事"这两句话。没想到他说这句话以后二十多年才分地。
记者:您对王尽美有什么看法?
老人:都是庄户人,还有什么看法?
采访的过程中,我看见大爷一直在擦自己的眼睛,眼里泪汪汪的。在我们走的时候,大爷左手拿了个马扎,右手拿了几片黄烟叶,使劲地和我们打招呼。
辞别老大爷,我们踏上了回家的路程。其时已是日落时分,在车上和同行的朋友聊起,都有一种感觉:在王尽美故居,思绪都被拉回到了八十多年前,时空的跨越、心灵的震撼,原来仅仅附着于一次拜访伟人故居的活动啊。
同去的一位朋友说,回去我要赞助几个孩子上学,不能天天这样瞎混了。

周边行有如此效果,呵呵!

480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贵宾

Rank: 4

积分
72350

铜奖版主论坛贡献奖新年送“福”宣传大使吉祥兔2011特别贡献

 楼主| 发表于 2005-8-24 23: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IP:北京

98

主题

874

帖子

5883

积分

青铜元老

专业IT

Rank: 6Rank: 6

积分
5883

新年送“福”

QQ
发表于 2005-8-24 20: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IP:山东潍坊

什么时候去的!

和我说说,我正好回家,我领着你耍耍!

135

主题

2538

帖子

1万

积分

贵宾

齐天大猪

Rank: 4

积分
13630

新年送“福”

发表于 2005-8-24 21: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IP:山东潍坊

值得一读,长见识.哈哈哈哈哈

3

主题

16

帖子

284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

积分
284

新年送“福”

发表于 2005-9-11 23: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IP:北京
HOHO,还挺新的这篇文章,俺就是那个村的人,我知道那个仿古的大门和铁门是最近一年才弄好的,呵呵。本来南岭上还有个纪念馆的,后来觉得在村上头压着不吉利,就自然坍塌了。现在诸城南边的那个王尽美纪念馆里有尊黄色的塑像,当年就是镇在那里的,呵呵。

21

主题

710

帖子

6103

积分

贵宾

Rank: 4

积分
6103

新年送“福”2011苹安果

发表于 2006-7-6 14: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IP:山东潍坊
俺在几年前也去过,也看到那几个字被跨掉,不知为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本站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诚聘英才 免责声明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05 诸城信息港 版权所有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鲁B2-20051026号 | 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2015127号-7 | 电子公告许可:电信业务审批[2008]字第262号函
投稿信箱:webmaster@zcinfo.net   总机:0536-6017778    新闻、业务热线:0536-2165588   法律顾问:山东东武律师事务所 刘清波、秦丽律师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