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早,不少运营者称,公众号后台收到了《关于公众账号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发布需要资质的提醒》通知。 短短一则通知却宛如平地一声雷,它到底意味着什么,又有哪些公众号将会受到影响?马上来跟大家一起一探究竟。
01这些公众号危险了?
经调查发现,目前收到该通知的公众号涉及各个类型:地方号、政策解读、社会热点点评、传统文化、情感号......从所属同个主体公司到从属N个主体公司的都有。
所以综合来看,这是一次面向全平台的内容整顿。
首先,我们来划一下此篇通知的重点:
公众账号向社会公众提供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应当取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等相关媒体资质。如你的账号后续计划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请尽快资质材料整理并通过平台完成资质申报。
通俗点说就是,要是想推送新闻采编类的内容,公众号就必须拥有相关的资质证明,并且上交到官方进行申报,否则可能会违规。
咨询微信官方得到回应称:
除非是公众号本身是媒体或者有新闻信息许可证等证明,否则收到该通知后不及时提交新闻采编资质证明,或者说没有,后续建议不要发新闻采编的文章了。
从微信的通知来看,这次并不是一刀切,平台方给出的解决方法是不建议发。但是运营者如果选择继续发布相关内容的话,就要做好承担后果的心理准备,譬如被删文、封号等。
这时候可能会有运营者产生疑惑,“互联网信息服务”具体指什么内容?我们要怎么判断哪些文章该不该发?
据微信这次通知依据的2017年发布的《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来看,在该规定的第一章第二条,就明确了新闻信息主要包括: 有关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社会公共事务的报道、评论,以及有关社会突发事件的报道、评论。
再结合微信本次通知介绍: 如你的账号不具备相关资质,建议不要采编发布、评论解读政治、经济、军事、外交领域及重大突发事件等相关信息内容。
两者的阐述高度一致,这么看来,缺乏新闻采编资质的时政号、军事号、地域号将会是受本次整顿影响最大的公众号。
时政号、军事号内容的垂直性就不用多作解释了,但对于大部分的地域号来说,发布采编当地民生新闻、政策是他们账号流量的重要来源,通知一旦施行,不少地域号可能就只能发吃喝玩乐信息度日了。
近年来,各地网信办对于缺乏新闻资质进行采编的公众号的整顿,一直没有停过: • 2020年10月,公众号“共*儿”、“河南*联”、“河*招生考试信息网”因未经许可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关联冒用官方机构名称标识、发布虚假信息等违规行为被永封; • 2020年3月,公众号“大美吕梁”“看吕梁”因未取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违规转载时政新闻信息、内容审核把关不严等行为被属地网信办被约谈并被要求暂停更新; • 2017年11月,公众号“包头微电影”“包头青年”“自由发”“0472”不具备新闻报道资质,擅自采集、编发、转载未经核实的新闻,分别被永封和禁言半个月。
对于这次微信的通知,不少运营者都表示看完后一脸懵,想要寻求取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的方法。
但也有运营者认为,普通公众号取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或许会因此调整内容方向。
申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1、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法人; 2、主要负责人、总编辑是中国公民; 3、有与服务相适应的专职新闻编辑人员、内容审核人员和技术保障人员; 4、有健全的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制度; 5、有健全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可控的技术保障措施; 6、有与服务相适应的场所、设施和资金。 申请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许可的,应当是新闻单位(含其控股的单位)或新闻宣传部门主管的单位。
任何组织不得设立中外合资经营、中外合作经营和外资经营的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 [color=rgba(0, 0, 0, 0.298039215686275)]公众号:网信中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事项服务指南
而在申请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许可的过程中除了需要提交能证明上述条件的材料,同时还需提交该单位或其控股方为新闻单位的证明,或其主管单位为新闻宣传部门的证明及该主管单位的意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