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城卧虎山考
先声明一下,此文原有网友发帖考证,但是这几年发现卧虎山就是常山的说法居然被有些属于“志”的新编书籍收录,按说存在如此重大分歧的说法更应该慎重才是,特别常山之说早在《水经注》以前就已经记载,而《水经注》亦引用之。查阅万历及乾隆县志也不存此说法:常山原名卧虎山,过去人们在此山祈雨常常灵验,故更名为"常山"。 特别近日又发现抖音平台有人也发出常山视频,沿用了这个说法,觉得有必要再次呼吁一下,相关权威部门或者学者是不是能调研一下,确认这个说法的正确与否? 根据乾隆版《诸城县志》,诸城东南历史上的确有座卧虎山。 根据乾隆版《诸城县志》上述记载:卧虎山有如下特征:长三里许,西高东低,在箕山之西、烽火山之东。
1、乾隆版诸城县志关于山川的叙述顺序,是把相近的放在一起叙述。这一段把箕山、卧虎山、峰火山放在一起叙述,说明这几座山在地理空间上比较接近。
2、在诸城,历史上的峰火山公认是现在的凤凰山,箕山是现在的吉山(箕山即吉山的公认度低一些)。卧虎山在凤凰山之东,又在吉山之西,除了这座长形高地,没有任何一座高地符合条件。
3、该高地西南东北走向,从吉山西侧鞍部到凤凰山东侧鞍部,长度大约1200米,完全符合“长三里许”的特征。
4、该高地西端高点海拔约230米,东端高点海拔约205米,完全符合西高东低的特征。
据县志记载:卧虎山西到达捞沟,也就是说,卧虎山应在达捞沟以东。前些年有网友为了探寻此地找过多次未果,甚为遗憾。 而在2019年最后一天,网友终于通过当地的朋友找到了这个地方,通过他的描述可以想见其兴奋之情:报告大家一个好消息,仉林西北、凤凰山南麓,的确有条大涝沟,名字就叫大涝沟,但现在人们通常就叫大沟,偶尔会有人叫大涝沟。刚才跟仉林的一个哥们打电话了解的,他还感到十分惊奇,我怎么知道他们那边有条大涝沟的,这哥们儿介绍,在仉林,人人都知道大沟,有人知道叫别的名,名字不十分统一,诸如大涝沟、大老沟、达劳沟,到底叫什么,他也搞不清楚。现在可以确定,凤凰山东面那个长形高地就是古人叫的卧虎山。仉林人叫做马趟子,说以前上面可以跑马。。。 有人质疑说万历和乾隆版县志比苏轼晚,认为此山原名之“卧虎山”在东坡执密州之前。而此说的推测依据是乾隆县志,远居东坡之后。以古人之好文及卖弄,一个县的山名不可能重合,故考证的乾隆县志“卧虎山”应该也是在原卧虎山改名常山之后才出现的,至于以前的山名则已不能考。那么咱们看看这个记载: 晏谟(约375年—约435年),青州临淄人。南燕时举秀才。东晋(317-420)时期地理学家、南燕(398-410)尚书、学者,齐相晏婴之后。遍游齐鲁名山大川,熟知山东各地风土民情。东晋隆安二年(公元398年)即位的南燕国君慕容德,曾向晏谟问及齐地之山川丘陵、贤哲旧事,晏谟历对详辩,画地成图,了如指掌,慕容德深嘉许之。著有《齐记》。 《齐记》 云: 祈雨常应,故曰常山”。这句话最早被《水经注》引用而流传下来。这比宋朝苏轼可早了好几百年了。
转载需授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