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城茉莉花栽培技艺 孙乐文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满园花草香也香不过它……”一曲扬州民歌似乎把我们一下带到了大江之畔,鱼米之乡。但是谁能相信,在我们齐鲁大地的诸城,竟然也有着茉莉的栽培技艺。但历史记载,的确有,而且至今仍在延续,这就是诸城茉莉花栽培技艺。 相传诸城茉莉花栽培技艺最早始于金朝章宗承安年间,据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了。早在隋代置密州的时候,诸城就有多家茶坊,经营渠道就是茶商们到南方购来茶叶,在诸城销售,生意还算旺盛并把茶生意延续下来。到了金朝章宗承安年间,诸城南乡今皇华镇的朱泮村有一位朱姓茶商,经营茶叶已有十几年了,当他发现北方当地人好多喜欢喝带有茉莉花香味的茶叶,就在去南方购茶时捎带购些茉莉花掺上,销路很好。后来他又觉着茉莉花太贵,心想反正是往茶叶里一掺就完事,也无须再加工,何不自己栽些茉莉采下花来掺上,既省钱又方便。于是这位朱掌柜就在春天去南方购茶时顺便买回十几棵茉莉苗子,回家栽到院子里。小苗夏秋两季长势都很好,但是霜降一到,马上蔫了下来,当年冬天大雪节气还没过就全死了。 朱掌柜一下明白了,原来茉莉为什么不能在北方种植,就是存在着个越冬问题。他考虑来考虑去,最后决定再试一次,只要能把茉莉越冬的问题解决,就不信栽不活树,开不了花。第二年春天,朱掌柜再去南方购茶叶,又顺便买了六十棵茉莉苗子,回到家后分别栽到六十个大花盆里,摆放在院子窗前的向阳处。茉莉苗夏秋长势仍然很好,眼看霜降节气就要到了,他赶紧叫老婆把西间大炕腾出来,窗户上挂上一床旧棉被。霜降前一天,朱掌柜就把六十棵茉莉花盆全搬到西间的大炕上,然后每天都根据天气的温度决定烧炕的次数,天气冷了就多烧,天气暖些就少烧或不烧,总之就是让西间屋里始终保持在初夏或初秋那个温度。天气好时就掀开窗上的棉被让茉莉透光通气。 事情果然像朱掌柜盼望的那样,六十棵茉莉安全越冬了,清明节一过,天气转暖,朱掌柜又一盆一盆搬出屋,如果晚上转冷再搬回去,那是比对自己的孩子还上心。开始他只是定期浇水,什么肥也不施,有次偶然把老婆泡豆子忘记倒掉已变臭了的水浇到几棵茉莉上,几天后发现那几棵茉莉长得格外好,叶片油油的奇旺相,朱掌柜就知道了原来茉莉喜欢泡豆子的臭水。于是他又用热水把黄豆泡开,直到臭哄哄的奇难闻的时候浇到花盆里,效果果然明显。 功夫不负有心人。六十棵茉莉终于开花了,叶子油绿油绿的,那花又大又多,满院里飘散着诱人的香气,引得街坊邻居忍不住前来观赏。朱掌柜又适时把花采下来晾干,适量地掺到茶叶里,自泡一壶品了品,那味道,是举杯闻香,入口品香,香而爽口,爽中带绵,还挟着甜丝丝的味道。朱掌柜大喜,一种自己配制的茉莉花茶总算上市了。 后来,朱掌柜又在茉莉栽培的技艺上做了更进一步的探索,越来越摸出些门道,培育出了茉莉花双瓣的、单瓣的两个新品种,从而提升了茉莉花茶的质量,生意日渐兴隆,说没赚大钱就是哄人了。 从此,朱家人就把北方栽培茉莉的技艺一代一代传下来,直至今日。如今,在皇华镇的朱泮村,茉莉栽培一度成为村里的一个主要庭院经济项目,栽培的茉莉大的树干直径达到五公分粗。 诸城茉莉栽培技艺,不光创造出在北方栽植茉莉成功的先河之举,也给农村经济发展创出了价值,茉莉栽培不但创收,还供观赏,实在是项一举多得的好技艺,这样的技艺,能不值得保护和传承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