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城信息港城市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569|回复: 0

厉害了!潍坊也有“国家宝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4-10 09:16: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山东潍坊


日前,央视国家宝藏类节目的播出,
让那些躺在博物馆内的文物吸引了大批市民的关注。
有人不禁问:像国家博物馆这样的大馆中,
有没有收藏出土于我们潍坊的文物呢?

image001.gif

近日,记者咨询市文物局并搜索国家博物馆官方网站发现,出土于安丘的黑陶高柄杯、出土于青州的兽面纹铜钺(yuè)、出土于临朐的“齐侯子行”青铜匜(yí)等不少潍坊出土的文物都收藏在国家博物馆中。那么,这些文物有怎样的重要价值,背后又有怎样的故事呢?


兽面纹铜钺
全国发现的商代铜钺中,制作最精美、最为壮观的一件
image003.jpg

在国家博物馆中,有一件形体巨大的商代铜钺,长31.7厘米、宽35.8厘米、重4.9千克,两面均透雕着张口怒目的人面形,眉、目、耳、鼻、口均突起。这是1965年出土于益都市(今青州市)苏埠屯的“亚醜(chǒu)钺”,钺正背口部两侧各有铭文“亚醜”二字,故得此名。


据介绍,苏埠屯在新中国成立之前曾四次发现青铜器,但很多都遭到破坏和贩卖。为更好地保护文物,1965年秋,由山东省博物馆数位学者组成的考古队开始对苏埠屯墓地进行科学发掘,最终清理了4座墓葬和1处车马坑。这座墓是迄今为止除安阳殷墟以外发现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商代大墓,亚醜钺即出土于此墓之中。


这件青铜钺出土的位置在墓室北壁近墓道口的填土中,出土的过程颇费周折。由于这处墓地盗掘严重,发掘之初几无收获,考古队和协助工作的三十几名农民朋友,都不免悻悻然。经过多次发掘,北墓道露出来之后,人们的心情随着一件大青铜钺的现身而沸腾起来。如此奇特而形体巨大的青铜钺,让人震惊,也令发掘者们欣喜不已。


在目前全国发现的商代40余件铜钺中,亚醜钺是制作最精美、最为壮观的一件。因此,亚醜钺一出土就引起了世人的广泛关注,因其珍贵,出土不久后即被调往国家博物馆收藏。


亚醜钺的重要价值还在于它上面的铭文。铭文虽然简略,只有“亚醜”二字,但却解决了金石学的问题,并印证了商代历史。铸有“亚醜”铭文的青铜器在北宋时期的金石学家们的著作中就有著录,器形有鼎、尊、彝等,亚醜器的出土地也就成为金石学家们争论不已的难题。苏埠屯商墓亚醜钺发现后,这些亚醜器的出土地基本就可以确定为今青州一带。此外,据史书记载,商朝就是因为讨伐东夷而国力大衰并导致最后灭亡的。亚醜钺的发现也印证了这段历史,对于研究商朝讨伐东夷具有重要的意义。


黑陶高柄杯
最早的酒器,佐证了景芝已有近5000年的酿酒文明
image005.jpg

“高19.5厘米,敞口,束腰,高柄足外撇,平底;杯身有凸出的弦纹为饰,高柄中空……”这是国家博物馆网站中关于黑陶高柄杯的介绍。


黑陶高柄杯于1957年出土于安丘景芝。据介绍,大汶口文化晚期出现了一批黑陶制品,其中尤以黑陶高柄杯引人注目。这类黑陶表里透黑、外表光亮,可能经过精细的打磨。它烧制的温度较高,质地较坚硬,这种黑陶为后来当地的龙山文化的蛋壳黑陶的出现准备了技术条件。


据参与景芝镇新石器时代墓葬发掘的王思礼的发掘报告记载,1957年在景芝共发掘墓葬7座,出土文物74件。现藏于国家博物馆黑陶高柄杯,佐证了景芝已有近5000年的酿酒文明。


“黑陶高柄杯是在考古界最先发现的最早的中华酒器。”王思礼在报告中说:“这种高足杯以往很少发现。1958年我们在曲阜进行复查试点时曾见于东魏庄、大果庄和夏侯村。而景芝遗址的发掘时间为1957年11月,这说明景芝遗址发掘出的黑陶高柄杯是出土最早的。”


据介绍,这黑陶高柄杯后来成为见证景芝有酒五千年的标志物,同时也证实了东夷人很可能是我国粮食酿酒的最早发明者。而要酿酒,必须要有充足的粮食。这一点就说明当时景芝一带是粮食产出非常丰茂的地方。


“齐侯子行”青铜匜
价值珍贵,从县博物馆调入国家博物馆收藏
image007.jpg

“齐侯子行”青铜匜,1977年出土于临朐县五井镇泉头村,原收藏于临朐县博物馆,1989年被国家文物局调入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属国家一级文物。


1977年秋和1981年春,五井镇泉头村民在村东取土时,先后发现两座西周晚期到春秋早期的墓葬。据当时的目击者称,墓内挖出大量铜器、玉器、骨器、玛瑙、首饰等,当时很多文物遭到了破坏,但“齐侯子行”青铜匜却保存了下来。


据介绍,此匜年代为西周晚期。通高21.5厘米,重4.7公斤,兽身饰重环纹。器身呈瓢形,下有四只兽形足,兽头顶器底,卷尾触地。口沿外壁饰窃曲纹,腹饰瓦纹。匜底内铸铭文三行15字,曰“齐侯子行作其宝匜,子孙孙永宝用享”。齐国在春秋战国时期虽是大国,但迄今为止明确铸有“齐侯”的青铜礼器数量很少,因此该匜弥足珍贵。


至于该匜为何发现在远离齐都临淄的临朐泉头村,有专家研究认为墓主应是齐国的贵族,与公室关系密切,子行匜似为齐侯所赐之器。不论器主何人,就墓葬的规模,墓中出土文物数量之多,档次之高,墓葬主人为齐国贵族应是不存在疑问的。联系这一带保存下来的齐长城、长城关隘遗址和出土的众多春秋战国时期的兵器,或可认为该墓的主人与“边防驻军”首领有关。近年来的文物普查发现,距泉头村较近的青石崖村、暖水河村等不少村子都有面积较大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古遗址群和古墓葬群。


据当地村民讲,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整地、烧砖瓦窑时曾出土了很多青铜兵器。而距泉头不远的三岔村是泰沂山脉中部除穆岭关外的又一处雄关要塞,其军事地理位置也是十分重要的。从泉头村特殊的地理位置看,泉头一带应为齐国南部的军事大本营之一。


人形铜灯
造型精美,展现齐人尚武传统
image009.jpg

在国家博物馆中,有一件造型精美的战国人形铜灯,高21.3厘米、盘径11.5厘米。整体为一个身穿短衣的男子,双手各擎着一个带有盘柄的灯盏。盘柄呈弯曲带叶的竹节形状,灯盏下面的子母榫口与盘柄插合,可根据需要随意拆卸,铜人脚下为弯曲的盘龙形圆盘,构造十分精巧,出土时,旁边还附有一柄供添油用的长柄铜勺。这件不可多得的青铜艺术品,为国家一级文物。


这件文物于1957年出土于诸城葛埠口村。1957年的一天,当地村民在村头打井时,无意间发现了一件样式奇特的青铜器。很快,有关人员和考古专家赶到了现场。看到这件青铜器后,考古专家们兴奋不已。原来,这个无意间惊现于世的古物,是一盏距今已经2000多年的战国古灯,整体造型为人的形状,故称人形铜灯。


据古书记载,中国灯具的出现始见于战国。当时的灯具结构已经比较完善,而且造型也很优美。这件铜灯设计巧妙,造型新颖,专家研究认为它应是战国时期齐国宫廷中所使用。


据介绍,齐国是西周初年的军事大国,也是战国七雄中最富庶的国家。人形铜灯的人俑粗壮有力,身穿短衣,圆眼阔口,腰束宽带,立于盘龙座上,双手向左右张开擎灯,完全一副武士的模样。按照当时的常规,各国宫廷摆放的器具一般都是鸟兽等祥瑞形象,以突显吉祥富贵之气。然而,齐国却独具匠心,另辟蹊径,将灯设计为武士擎灯造型,体现了齐人尚武的传统。


记者:左保杰
来源:潍坊广播电视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本站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诚聘英才 免责声明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05 诸城信息港 版权所有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鲁B2-20051026号 | 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2015127号-7 | 电子公告许可:电信业务审批[2008]字第262号函
投稿信箱:webmaster@zcinfo.net   总机:0536-6017778    新闻、业务热线:0536-2165588   法律顾问:山东东武律师事务所 刘清波、秦丽律师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