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至今,人们一直坚信素食养生,有益健康。按照中国的古老传统,人不应该过分追求浓烈的厚味饮食,而"平易恬淡"才是养生的基本原则。《 吕氏春秋》之《重己》篇指出,善于养生的人是"不味众珍"的,因为"味众珍由胃充,胃充则大闷,大闷则气不达","众珍"主要指游鱼、飞鸟、走兽之类的动物食品。认为这类食品吃多了会使脾胃消化功能呆滞,还会影响气血功能的畅达。明代医家李延认为,对中年人的精气亏损采取服药补阴阳的方法,一般都不能收到尽善尽美的效果。唯素食调养,能气阴两补,助胃益脾,最为平正,不仅适合于中年肾亏,也适合于老人、妇女和儿童的其它亏损病症。明代儿科学家万全,在其所著《养生四要》里也再三倡导学习古人"尚淡泊"的生活方式,他认为素食可以使人的体魄、精神处于最佳状态。 但并不一定素食就能完全满足身体需求,需要整体营养均衡,还是需要荤素搭配! 肥肉和荤油为高能量和高脂肪食物,摄入过多往往会引起肥胖,并是某些慢性病的危险因素,应当少吃。目前猪肉仍是我国人民的主要肉食,猪肉脂肪含量高,应发展瘦肉型猪。鸡、鱼、兔、牛肉等动物性食物含蛋白质较高,脂肪较低,产生的能量远低于猪肉。应大力提倡吃这些食物,特别是水产品。 动物的肝脏是铁的储藏器官,含铁量为各部位之冠。每100克猪肝中含铁22.6毫克,相当于成年男子一日需要量的1.7倍,而且肝脏所含铁为血红素铁,吸收率在各种食品中最高。因此,肝脏是最佳的补血食品之一。 需要注意的是,肝脏也是动物体内的解毒器官,如果动物患病或食用过有毒物质或药物等往往会残留在肝脏中。因此,选购时应注意选择经过检疫、新鲜而健康的肝脏。心、肾等内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亦十分丰富,营养价值高于瘦肉,但不及肝脏。血液和脾脏中含铁极为丰富,它们和肝脏一样也是膳食铁的优质来源。例如每100克猪脾中含铁11.3毫克,可满足成年男子一天的铁需要。
鱼类的维生素B1含量低于肉类,某些鱼中所含的硫胺素酶可促使维生素B1降解。鱼类的维生素A含量高于肉类,食用鱼类可补充相当数量的维生素A。例如,食用100克鲮鱼肉可获得维生素A 125毫克,相当于成年男性一日需要量的15%。某些海鱼的肝是维生素A、D的极丰富来源,但过量食用这些鱼肝可发生维生素A、D中毒。鱼类中的铁含量与肉类相当或略低,但钙含量高于肉类。海鱼中特别富含碘、硒等微量元素。 在膳食中用鱼类替代一部分肉类,既可改善口味,又能改善营养平衡,对身体是十分有益的。就营养价值而论,鱼类的价格与其营养素含量没有关系。例如,廉价的鲢鱼和昂贵的鳗鱼的蛋白质含量几乎相同,约为18%。
鸡肉中的维生素B2含量较牛羊肉低,维生素B1含量不及猪肉,但其中富含尼克酸。与其他肉类一样,鸡肉是铁和锌等微量元素的良好来源。
小鸡肉中含水分较高,脂肪含量稍低,肉质细,适合炒食;老鸡肉中肌纤维较粗,含水量较低,脂肪含量高,因而适合煮汤。许多人认为鸡汤中的养分多于鸡肉,这是一种误解。鸡汤中溶解了鸡肉的可溶养分,包括氨基酸、蛋白质、B族维生素和部分矿物质,但总的来说,大部分蛋白质和矿物质仍然留在鸡肉中。因此,不可食汤而弃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