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城信息港城市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336|回复: 0

人文┃了不起的齐西人:后辈一心为国流血洒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0-11 09:38: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山东潍坊


导语
明永乐十八年,四川成都府金堂县的部分齐氏居民迁居昌邑市龙池镇,繁衍生息。后因人口增多,分居齐西、龙东、龙街等村。清同治六年,齐西村挖壕筑圩,村庄形成四面环水的格局。齐西村这个不起眼的小村子,走出了许多知名人士。齐西人外出经商,在东北经营号称有“七十二家商铺”的广顺号;齐西人崇文重教,“一门四进士”的美誉至今仍被传颂;齐西人的后代齐宗华更是翻译界的传奇,她曾为毛泽东、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担任法语翻译……齐西村历经200年风雨的古民居,见证了齐氏家族的发展和鼎盛时期,至今依然安静、倔强地挺立,一如齐西人永不退缩、勇于创新的性格。

image001.jpg
▲资料图

在齐西村的历史上,齐氏先人们缔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而在近代中国历史上,齐西村同样做出了自己突出的贡献。在早期党组织的影响下,齐西村涌现出一大批革命先贤和仁人志士,他们浴血奋战,出生入死,有的甚至为国家献出了生命。


image002.jpg
▲齐相升介绍齐氏族谱中的人物

父子投身革命,双双为国捐躯

在齐西村,提到齐宗周、齐功田,村民都会竖起大拇指,称赞这爷俩。齐宗周1910年出生在齐西村一个贫苦家庭,童年时期就给地主家放牛,经常挨打受骂。1938年,齐宗周参加了鲁东游击第八支队。随部队转战于掖县、平度、莱西、即墨、胶县等地,由于战斗时英勇顽强,被任命为连长。他每次战斗必定亲临前线,侦查敌情、勘察地形,因此判断准确,指挥果敢、灵活多变。他带领的队伍作战勇敢。在一次战斗过后,齐宗周失踪了,战友们到处搜寻,但仍不见他踪影。1952年8月,政府追授齐宗周为革命烈士,其牌位供奉于白塔烈士祠。


齐宗周的儿子齐功田,1928年出生。受父亲影响,齐功田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革命传统教育。


1946年6月,齐功田参加了革命的队伍,解放战争时期,他南征北战,立下了不少战功。朝鲜战争爆发后,齐功田入朝作战。做为排长的他每战身先士卒,敢打敢冲。1953年4月,在板门店战役中,面对数倍于我方的敌人,他无所畏惧,英勇顽强地打退了敌人的数次冲锋,始终坚守住阵地。战后,战友们却怎么也找不到他的身影了,只是在他指挥战斗的地方发现了一个巨大的弹坑。齐功田牺牲后,其牌位供奉于白塔烈士祠。


在战争年代,齐西村还诞生了一大批投身于革命事业的有志青年。1916年出生的齐作周,1940年加入昌北县独立营,1941年8月,独立营根据上级指示进攻日伪军在青乡的据点,他在战斗中牺牲。


1927年出生的齐再田,同样是齐西村人。1939年农历正月初五,其父去其大姐家走亲戚,正逢日伪军扫荡龙池,疯狂的日寇烧杀抢掠,制造了龙池惨案,其父在逃跑途中不幸遇害。1947年4月,刚满20岁的齐再田投身到了革命的热潮之中,加入了昌北县独立营三连的队伍。


村民齐金田,在和日伪军的战斗中牺牲。


这些烈士的英灵牌位都被供奉于白塔烈士祠,鼓舞着后人继续前行。


image003.png
▲牛群

齐文甫设馆讲学,为革命变卖家产

在齐西村,还有一位名人——牛群。牛群的祖父齐振忠,当时是昌邑著名乡绅。齐振忠曾捐资修李家抚宁堤,捐钱捐芦苇修姜家堤子大堤,倡修堤河桥,并亲自撰稿书写了《重修桥碑记》。晚年还曾设馆讲学。辛亥革命时期,昌邑的不少老同盟会员,如陈干、齐乐亭、张恒谨、齐东野、齐文甫等皆出其门下。


牛群的父亲齐文甫九一八事变后立志抗日救国,卖掉自己的全部家产,以车行老板的身份做掩护,暗中从事革命活动。他身上经常穿着补丁衣裳,脚上穿着牛鼻子鞋,打扮成庄户人家,被国民党员齐东也讥笑为“庄户孙”。他就以“庄户孙”自称,借以反讥国民党的所谓“文明”。1937年,他创办《抗日简报》,启迪先进青年,使他们走上革命道路。在开发南泥湾时,因齐文甫独自一人拉一张犁,干劲超群,被誉为“大牛”,遂改名“牛达”。


1949年12月,牛群出生,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的他,是中国第七代相声演员,国家一级演员。1984年牛群借潍坊风筝会之际来家探亲,他与宋丹丹、冯巩一道来到齐西村,在村委办公室与冯巩一起为大家表演……


2007年9月2日,牛群第三次探家,他在祖上所盖大厅的遗址处磕了几个头,用纸包了一包土装进匣子带走,以表思乡之情。在村委会办公室,他挥毫泼墨写下了“这有我的祖,这是我的根,时间越长情越深”的题词。


2016年7月2日,昌邑市首届乡村旅游节暨第一届龙乡文化节开幕。牛群特意赶回家乡,出席了开幕式,与父老乡亲们共庆佳节。面对家乡父老的热情,他激动得热泪盈眶。他说,老家发展旅游业,有资源也有前景,他会给老家站台,帮老家宣传。牛群还为老家题词“魂牵梦绕龙池镇,以为骄傲齐西村”“谁不说俺家乡好”。


时代变迁,齐氏子孙人才辈出,从这里走出了科研工作者、教育工作者数百人,村里文脉昌盛,他们在社会各个工作岗位上,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读书明理、兴学报国的家族厚望。

撰稿:赵春晖、刘燕
来源:潍坊晚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本站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诚聘英才 免责声明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05 诸城信息港 版权所有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鲁B2-20051026号 | 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2015127号-7 | 电子公告许可:电信业务审批[2008]字第262号函
投稿信箱:webmaster@zcinfo.net   总机:0536-6017778    新闻、业务热线:0536-2165588   法律顾问:山东东武律师事务所 刘清波、秦丽律师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